资本寒冬!上半年新三板定增融资额同比下滑28%

资本寒冬!上半年新三板定增融资额同比下滑28%

2018年,正式过半。对于过去的半年,我们应该用些传统的方式,对新三板市场做个简单的总结。

对于挂牌公司的各位老板而言,除了每日战战兢兢的各种监管,最关心的便是自己的公司能否在新三板上继续融资。关于今年上半年的融资情况,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分析。

看完三胖哥的这篇分析,或许您也该为自己公司或客户在下半年的融资计划做准备了。

统计口径中的“募集资金”,是指实际募集的资金净额,不包含资产认购和债权认购的情况。

光看这个数字,可能没啥概念。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去年上半年新三板的融资总额是503.19亿元,全年的数字是1092.65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新三板的融资金额同比下滑了27.47%,与去年下半年相比,环比下滑了38.09%。

再看一下分月度的数字,除了2月份因春节原因导致部分定增延后,每个月的融资额几乎维持在50-60亿元。

资本寒冬!上半年新三板定增融资额同比下滑28%

不必多言,只看上述数字,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今年新三板的融资环境,确实大大遇冷。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定增市场的几个特点。

第一,大股东参与程度较高。

在市场遇冷之时,找到外部投资机构参与公司增发,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新三板公司的大股东纷纷出手,成为参与融资的主力军。上半年融资金额最大的五家公司,开源证券、武侯高新、湘财证券、如皋银行和振华新材,在认购名单中均看到大股东的身影,并且参与程度非常高。

资本寒冬!上半年新三板定增融资额同比下滑28%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些大股东参与增发的公司,发行价格普遍不高,安全性还算不错。

第二,上市公司举牌加速。

不少上市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了新三板,优质低估值的资产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为控制投资风险,在考虑全资收购前,适当参与新三板公司的增发,先以参股或者控股的形式进行整合。

今年上市公司举牌的典型案例,是华意压缩(000404.SZ)举牌格兰博。格兰博的主营业务是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今年以4.18元/股发行7812万股,3.26亿元全部由华意压缩认购。发行完毕后,持股比例达到60%,成为了第一大股东。借助收购格兰博,华意压缩有望切入智能家居板块。

类似的案例,还有康佳A入股天源环保(1.82亿元)、蒙草生态入股凌志股份(9090万元)、新北洋入股荣鑫科技(8129.95万元)、新大陆入股科脉技术(8000万元)、碧水源入股凯英科技(6006万元)、文科园林入股建为历保(1505万元)……

第三,生物医药行业成新宠。

伴随A股上半年的医药大牛行情,新三板的生物医药板块同样引起了投资者关注,优质标的受到追捧。泽生科技、君实生物、开拓药业等新药研发企业纷纷获得巨额融资,并且估值不菲。上半年融资额过亿的生物医药公司,就多达9家。

资本寒冬!上半年新三板定增融资额同比下滑28%

其中,华韩整形(430335.OC)目前股价10.78元/股,而发行价格却高达19.14元/股,具有近一倍的溢价。

第四,发行估值走低。

在上半年拿到融资的862家新三板公司中,共444家2017年实现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我们以此为样本,对上半年融资发行的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整体法计算的发行市盈率只有16.74倍,不仅大幅低于去年同期,也比现在二级市场的估值打了些折扣。能够以高市盈率拿到融资,对于新三板公司,真的是难上加难。

不过,也有些例外,这里随便说几家。

比如从事伺服电机的研发、生产的力好科技(833159.OC),2017年净利润1073.51万元,同比微增,上半年融资6720万元,估值高达5.32亿元,与市价还有不小的倒挂,让人有些看不懂。

又如,新荣昌(870984.OC),主营业务是提供危险废物处理服务和销售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产品,今年完成融资的估值是16.56亿元,静态市盈率达到44.7倍,获温氏投资大笔认购,难道这算“集邮”吗?

介绍完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定增的几大特点,我们再选取几家有代表性的公司,看一下他们在上半年的融资成果。

1、融资金额最多:武侯高新

武侯高新有幸亿17.56亿元成为今年上半年新三板的“融资王”。公司成立于2007年,2017年4月挂牌新三板,公司致力于产业园区的运营与管理,主营业务包括园区运营、中小企业培育、创业投资等三大服务体系。国有控股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成都市武侯区国有资产和金融管理办公室。

今年初,武侯高新启动挂牌后首次融资,准备发行9.34亿股。要知道,在此之前,公司的总股本仅仅是4亿股。而在这次融资中,控股股东成都西部智谷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认购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并且承诺锁定36个月。两家机构投资者苏州科乐泰阅投资和芜湖科迪投资,以及七家做市商也参与认购。

目前,武侯高新为做市转让,公司市值91.80亿元。

2、估值最高: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是上半年完成融资的公司里,估值最高的一家,达到108.25亿元。公司在上半年以18元/股发行1665万股,融资3亿元,厦门市高鑫泓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檀英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自然人沈淳参与认购。

君实生物从事PD-1抗体药物研发,目前仍处于“烧钱”状态,2017年亏损3.18亿元。上个月,公司发布公告,准备发行H股赴港上市,同时终止新一轮定增。

3、发行单价最高:孔明科技

今年4月,孔明科技以334.10元/股发行95,181股,融资3180万元,认购方只有华创(福建)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一家机构。

孔明科技是一家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包含数据分析、建模、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完整SAAS产品。2017年9月挂牌心散,股东中包括了心元资本、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和复星集团等机构。

截至2017年末,孔明科技净资产仅有1552.51万元,2017年亏损2462.38万元。这次融资的估值,却高达7亿元。

4、最爽激励:合全药业

比起股票发给外部投资者,对内股权激励也很常见。上半年,就发生了一次“史上最爽的股权激励”,主角正是大名鼎鼎的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832159.OC)。

合全药业今年以8.35元/股发行313.5万股,认购方只有“上海合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而合全药业目前的股价却是45元/股,这个股权激励价格,足足有5倍多的“套利空间”。而我们在公司一季报的前十大股东中,并未看到这个持股计划的名字,大概率已经在定增完成后二级市场卖出套现。

资本寒冬!上半年新三板定增融资额同比下滑28%

简单测算,合全药业的这笔股权激励,大概净赚1.2亿元。

5、昊方机电,浮亏40%

从事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昊方机电,在今年5月完成了一次多达3亿元的融资。按照昊方机电2017年扣非后5651.50万元的净利润,即使是IPO,融资额或许也不过如此,可能估值还要打个折扣。

然而,融资刚刚完成,昊方机电股价却开始一路下跌,今天收盘只有5.97元/股,参与本轮增发的投资机构们,浮亏比例已经达到了40%。其中,最大的一家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认购870万股,目前浮亏近3500万元。

资本寒冬!上半年新三板定增融资额同比下滑28%

看起来,还是土豪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