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化和發展教育事業」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條件

孔子認為教育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國治國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業的發展要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

孔子:“教化和發展教育事業”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條件

《論語·子路》記載:“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通過冉有之問,孔子扼要地闡明瞭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綱。從庶、富、教三者的排列關係上看,孔子已直觀地認識到治理好一個國家,要有這三個條件。即勞動力、發展生產、 進行教化和發展教育事業。

孔子對教育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持肯定態度。他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 ,習相遠也”。這一理論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指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天賦比平民高貴、優越的思想。這個較為科學的命題,既是孔子“有教無類”的理論基礎,又是孔子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結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