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点映之后,就知道《我不是药神》会火,但没想到会这么火。

豆瓣开局9.0。

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从学院派到普通影迷到业内人士,众口一词的好评。

这可能是今年内地电影圈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谁再说中国只有垃圾观众,我第一个不服了!

但艾叔先不聊电影本身,先聊聊这部电影之外的博弈和智慧。

一直以来,总有一帮精明的国产电影人信奉“要远离现实题材,穿个越玄个幻致个青春就好啦”。

一直以来,总有人说“现在年轻人都很傻的,谁看现实题材啊,有爱豆就行了啊”。

他们本质上都不算错,谁会没事去触碰雷区,自己找死呢?

谁不想轻轻松松把钱挣了呢?

但总有人有更高一点的追求,总有人勇敢一点。

《我不是药神》是不是年度最佳先放一边,《我不是药神》一定是这几年最勇敢的国产电影。

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你以为宁浩在《无人区》之后,就再也不敢冒犯,只敢拍些“老老实实挣钱“的电影?

你以为徐峥,在《夜店》之后,也不想再冒犯,只会一直“囧”下去?

有些勇敢是骨子里的。

有些视野是天生的。

一旦被激发,他们自己也控制不住。

看完《我不是药神》全片,我首先敬佩的,就是创作团队的勇敢。

他们面对的禁忌,可不是画面尺度的问题,可不是人物好坏的问题,这些都可以改。

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他们面对的禁忌是雷区,是那种一旦踩到雷就无可能幸免的雷区。

所以,你看,其实我们认为的不能触碰的禁区,并不是一成不变,这是需要创作者去博弈的,你越敬而远之,敏感区越大。

当然,光有勇气是不够的,那可能会死的很惨,还需要卓越的创作智慧。

命题既然不可避免的要触碰雷区,首先就是要安抚好手握引线的人,然后还得让观众信服和过瘾,不能来那种“坏人一觉醒来,幡然悔悟去自首”的沙雕情节。

这个尺度可不容易把握。

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所以,影片的宣传,一直都自称是”喜剧“,拍摄期间也非常低调,很少有消息。

拿龙标的过程其实非常艰难,应该也改了不少稿,定档之后,徐峥在微博上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在所有的宣传中,徐峥也都在不停的强调“这是一部正能量的电影“,这是一部“扬善”的电影。

可以说是智慧中透露着一丝心酸。

夸《药神》,当然首先得夸徐峥。

这些年,有两个人一直拿来和徐峥对比,黄渤和沈腾。

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他们三个人是好友,也是现阶段内地电影人里,最懂喜剧的实力派喜剧人。

在《我不是药神》之前,演艺生涯而论,说徐峥落后黄渤一个身位,可能没人反对。

但此役之后,我认为徐峥领先了黄渤半个身位。

他可不是单单演了一部好片子这么简单。

他是监制,他参与制片,他负责找钱,他打磨剧本。

更关键的是,面对一个新导演,他还不邀功,各种场合夸文牧野厉害,“有才华”,“天生适合当导演”。

再回顾徐峥这一路来,挖掘新人这件事,干的太多了。

最早时候的宁浩,《夜店》的杨庆,《催眠大师》的陈正道,《超时空同居》的苏伦,《幕后玩家》的任鹏远,《猪太郎的夏天》的宋灏霖,《搞定岳父大人》的李海蜀,《第三个人》的程耳。

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这里面,有些名字,如今已经如雷贯耳,但彼时跟徐峥合作时,都是籍籍无名,大部分都是处女作。

以徐峥的咖位,完全可以更聪明一点,完全可以多“爱惜羽毛”一点,多跟大咖合作,多跟熟人合作,多好多稳当多安逸?

要知道,新人导演即使有才华,扑街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不赚钱的可能更大。

所以,上面那些电影里,并不都是好片。

可如果没有他当初的扶持,也许我们就看不到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也许我们就看不到杨庆的《火锅英雄》,陈正道可能还在台湾遥遥北望。

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徐峥这么折腾,只有一个原因:他爱电影。

他比我们想象的,更爱电影,他比大多数电影人都更爱电影。

最后,再聊聊《我不是药神》电影本身。

电影以一个真实事件为原型,真实事件里,男主角自己也是白血病患者,他自己走私药,然后顺便给病友带。

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但电影做了一个非常大胆,非常危险的改编,男主角不再是病人,而是一个底层的、市井的、陋习满身的小人物。

“我可不要当什么救世主,我是来挣钱的。”

要让这样一个在违法边缘游走的小人物,最终变成置身家性命不顾的走私“英雄”,怎么才能让人信服?

堆几句鸡汤,来几段触景生情,可远远不够。

所以,其他人夸《我不是药神》,都没有夸到点子上,演技,剧作结构这些,都是表面,都是锦上添花。

把这个小人物“神化”的过程,描述的无比真实,无比本土化,无比令人信服,才是电影最厉害的地方。

还记得那个段落吗?徐峥叼着雪茄,问周一围扮演的警察,“我靠,我一个月纯利润几十万,有什么理由去干走私这种事?被逮到可是要坐牢的。”

是啊,为什么呢?

影片有两个段落印象深刻,一个是徐峥在印度,遭遇突发迷雾,他短暂迷失,然后逐渐明朗。

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一个是片尾最大的泪点,数百名自发而来的白血病人目送囚车。

一前一后,互为映衬,无声的解释了那个为什么。

再来说说这部电影的泪点。

当然,我也看哭了,一次是他对周一围说,“告诉孩子,他爸爸不是坏人”。

一次是最后的囚车人群中,幻现出已经死去的两位好友。

《我不是药神》的哭点非常高明,他不是刻意强煽,来“跪求”观众的眼泪。

让观众哭不难,难的是尽量不让观众哭,但观众还是哭了。

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我不是药神》的拍摄花絮,那一场散伙火锅店的戏份,几位主演拍了一整个通宵,散场之后,徐峥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哭。

徐峥说过,他其实很讨厌哭戏的,但这一次,戏里戏外,他都真的哭了。

最后,还要重点夸一下王传君。

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他这次演的多好,其他人都花式夸过了,为了展示出那种病态,先减肥暴瘦,整宿不睡觉;为了拍好吃小笼包的那场戏,他整整吃了44个包子和5碗面。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为了接这部戏,拒绝了《爱情公寓》电影版。

《爱情公寓》多好演啊,多容易赚钱啊,“躺着挣钱”的典范了。

可就在今天,此时此刻,对比一下当年《爱情公寓》里那帮不思进取的演员。

再看看蛰伏了这么多年,终于开始爆发的王传君,《药神》之后,他手里的片单还有陈冲的《英格力士》,还有娄烨的《兰心大剧院》,都是国际顶级制作。

相信我,他绝对会好戏不断。

影帝王传君,不会太迟。

所以,这样的徐峥,这样的王传君,我不能不爱。

这样的《我不是药神》,活该挣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