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九王爷不求情,年羹尧真的敢杀雍正派的大内侍卫吗?

腹黑的小忧郁王子璇

这种问题没意义,因为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也是久历官场的老油条,对于这件事他看得很清楚:



第一,如若他要维护自己在西北军中的权威和统治力,就必须要拿这十个侍卫开刀;

第二,但对于这十个侍卫,他又不能真的去开刀,因为一旦真的杀了他们就会激怒皇上,所以要通过立威来收伏他们;

第三,作为节制数十万军队的抚远大将军,配给他一个台阶下的人恐怕也只有随军前来的天潢贵胄九王爷;



第四,作为雍正潜在的政敌,九爷势必会想方设法收买十侍卫,所以他一定会冒险替他们求情,因为这是他收买人心的好机会;

第五,九爷此来,虽是雍正故意为之,但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归,他的主要目标就是讨好年羹尧,把他尽量拉到八爷党的阵营中。而此时的年羹尧呢,他已经不再是雍正的铁杆亲信了,而是万众瞩目的年大将军。地位的提升让他不能总是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考虑在官场寻找靠山、培植关系、两头下注,努力做一个官场不倒翁。借十侍卫之事卖九爷一个面子,也就是卖八爷党一个面子,算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毕竟权利斗争瞬息万变,谁也料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



说白了,年羹尧也好,九爷也罢,都是官场老油条,这点事都能心照不宣。年羹尧唯一的错误就是,他玩心眼玩到皇上头上了,岂能不倒霉?


达摩说

十侍卫事件,其实是年羹尧和雍正之间的一场斗智与较量。

一、先介绍雍正派十侍卫护送九贝勒,到年羹尧军前效力的剧情背景。

1,康熙临终交代雍正三件事:彻底解决大清西北战事,推行新政,整顿吏治。只有先平定西北战乱,才能为将来能腾出手,大力推行新政做准备,因此雍正封年羹尧为征西大将军。

2,为振军威,征西大将军年羹尧,将骄横跋扈的一品大员富宁安杀掉。

3,由于封年羹尧为征西大将军,导致众皇亲,众阿哥不满,再加上富宁安事件,于是乎九爷的门人开始妖言惑众,说:“皇上心里只有奴才而没有兄弟。”

4,雍正痛斥八旗子弟现在没有战斗力,进关才七十多年,很多旗人连马都不会骑了。只能依靠绿营军冲锋陷阵,于是派了上三旗的子弟,十个侍卫连同九贝勒一起到西北大营历练!

二、十侍卫是雍正派去监视年羹尧的,并以此试探他与八爷党之间关系。

1,为振军威,年羹尧将骄横跋扈的一品大员富宁安杀掉。

2,早在雍正尚未登基之际,十四阿哥被封大将军,而由雍正举荐的年羹尧封为陕甘总督,年羹尧回京办理任职手续时,偷偷在北京乱串,走关系,直接把雍正晾在一边,先同十四爷去拜访八王爷,从而导致雍正不满。

3,邬思道早有预料,年羹尧是封疆大吏,大权在握,倘若捅出篓子就麻烦了,四爷不可不未雨绸缪,因此才派李卫随同年羹尧回四川,以便监视年羹尧。

4,此事足以证明雍正开始未雨绸缪,不放心年羹尧了!派十侍卫是监视年羹尧,派九贝勒是试探八王党和年羹尧有没有串联的心思。

三、直至十侍卫酒后大闹西北军营,年羹尧这才明白雍正派他们来的真实用意。

1,雍正在派十侍卫去西北军营之前,先行命令岳钟琪将军从皇帝处接受旨意(开始制约年羹尧的军权),为此年羹尧大发雷霆,误以为是岳钟琪越级做事。

2,年羹尧接到雍正圣旨,让他好好调教上三旗的十个侍卫和九贝勒,年羹尧开始不解雍正的用意,只是为这些破事感到烦躁,自己是打仗的大将军,居然让自己调教,看管几个小侍卫和一个公子哥。

3,九贝勒在与年羹尧一同饮酒之时,带来了八王爷来自遥远京城的问候,此刻,年羹尧开始明白九贝勒来的目的了。

4,十侍卫进军帐之时,自命不凡,不把年羹尧放在眼里,而后又与年羹尧的十名亲兵言语相撞,搅闹行辕,十侍卫之所以骄横跋扈,有恃无恐全仗着有密奏皇上的权利,此时,年羹尧突然明白雍正派十侍卫来监视自己的用意了。

四、年羹尧将计就计,收买十侍卫。

1,给十侍卫下马威:年羹尧一声令下“去手”,年羹尧的十几名亲兵的左手齐刷刷落地。穆香阿等人自恃是皇亲国戚,不肯下跪求饶,而后被年羹尧拖到中军行辕外准备问斩。

2,收买十侍卫:正好九贝勒想学八王爷做好人,于是年羹尧顺水推舟放过十侍卫,十侍卫对年羹尧不杀之举感恩戴德。

五、雍正收到十侍卫的密奏后,发现他们尽替年羹尧说好话,且密奏内容和伊兴阿的密奏完全不一样,十侍卫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伊兴阿的密奏如下:

1,年羹尧对待八王党的人(九贝勒),礼敬有加!

2,年羹尧对待雍正身边的十个侍卫却是差点杀了他们。

3,雍正身边的十个侍卫反而对年羹尧十分敬畏。

4,年羹尧虽然赢了这局,但是却逐渐的失去了雍正对他的信任。


剧评道长

不要用常人思维来衡量当权者的套路!权谋之术,用的恰当,才会出彩。

二月河对于所写人物,有自己很深的见解。《雍正王朝》里很多人物关系写的很精彩。

先说此事原因,雍正痛斥满人现在没有战斗力,进关才七十多年,很多旗人连马都不会骑了。于是想派了上三旗子弟十个人,到西北大营历练!上三旗旗主是皇上,这些人都是皇帝的身边人!派他们去,完全是为了监视年羹尧,相当于放年羹尧身边的监视!

雍正又说,别人嘲笑雍正身边只有奴才,“没有”兄弟。于是派九王爷一同去历练历练。注意此时,张廷玉的神色,一愣!八爷九爷可是出名的跟雍正不对付!张廷玉吃惊了,雍正这是要对八爷九爷动手了,先把胆子大的九爷调到西北年羹尧哪里,然后。。。

再看年羹尧,在收到旨意之前,还在痛斥岳钟琪将军“什么人都能从皇上哪里接受旨意了,还要我这个大将军干什么?哼!会问给他,今后有什么事情,直接禀报给我,再这样下去,几十年的情分和脸面我会不顾了”。可以看出,年羹尧的权力欲望。

年羹尧知道朝廷邸报,派大内一等侍卫护送九王爷允瑭前往军营效力!马上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年羹尧看到几个信息,最重要的第一个就是,皇帝派人来监视他!所以,年羹尧直接把邸报扔到了地上!这是他收到的第一个信息。第二,九王爷是被发配来的。第三,皇帝让他看管九王爷。第四,自己可以通过九王爷和八爷的势力交流下。。。

所以,年羹尧要先给这十位大内侍卫下马威!而且,九王爷在路上就已经开始收买这几个只会享乐,不能吃苦的大内侍卫。所以,年羹尧和九王爷是一拍即合。两个老狐狸给这几个新人上了一堂课。

说白了,就是九王爷和年羹尧心有灵犀合演的一出戏。这是一出双簧,九王爷肯定要出手救人,不可能让年羹尧唱独角戏的。年羹尧也就顺坡下驴,也看这十个人真是草包,所以不会杀!

换个思路,要是这十个大内侍卫真没有辜负雍正,真的很有才能,很有骨气,很有能力。我觉得,就是九王爷求情,年羹尧也是会杀的。不能给自己身边留十把刀子!杀与不杀,真的不在九王爷求情,毕竟他是雍正的打击目标,年羹尧作为雍正的人也完全不用给他面子。


勇战王聊历史

真的敢杀,然而杀了有什么用,对年羹尧有什么好处?

你要说杀这十个侍卫立威。一开始年羹尧当西北大将军的时候,确实有不少将领不服年羹尧。但他通过让不听话的将军出去领兵,结果吃瘪,再射杀他们的法子,震慑了他们。从十侍卫搅闹西关榭,跟兵营里的人大打出手,年羹尧一句话,他们就自己把手剁下来,可以看出他的威信已经够高了。再杀十个侍卫立威,纯属蛇足——既带不来好处,又让自己跟九爷结下死仇。

你说年羹尧因为他们搅闹西关榭,辱骂自己太生气,所以要杀了他们?更不可能,年羹尧本身就是个极其理性的人。作为将领的级别越高,就要越理性。因为你不够冷静,对方辱骂你几句你就愤而出战,钻进设计好的套,你就等着全军覆没吧。所以,《孙子兵法》说“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年羹尧杀他们只可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这个目的,我认为就是:彻底地降服他们,让他们打心里敬畏自己,成为自己跟雍正的传声筒。

人的本性就是:如果你每天白给他五块钱,有一天你不给了,他会觉得你太坏了,克扣他的钱。如果你每天打他一巴掌,有一天你没打,他就会觉得你太好了。

这就是传说的斯德哥尔摩症。

也就是前些天悟空问答讨论的胖虎定律:如果你一直做好事,做一次坏事,他们就会觉得你太坏了,以前都是虚伪的。如果你一直做坏事,做一次好事,他们就会歌颂你,认为你本质其实不坏。

所以,光给人甜枣是无法征服一个人的,必须是棒子加甜枣,往往是打的越狠,扔了甜枣他越服你。

年羹尧就是先要处斩他们,谁求情也不行,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死亡的恐怖,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年羹尧手里。再赦免了他们,捡了一条命,他们肯定觉得年大将军太好了。再给他们一点小恩小惠,他们就觉得爷亲娘亲不如年大将军亲了。

年羹尧这一手段无疑是成功的。后来他要杀运粮不利的官员,问这官员该什么罪,还是以前要处斩的穆香阿雄赳赳气昂昂地说”当斩”,然后又把他拖出去。完全是以为年大将军效力为荣嘛。

给雍正上的密折,年羹尧手下的伊兴阿还揭露年羹尧,穆香阿等却只说年羹尧的好话。彻底地臣服了年羹尧。

所以,年羹尧有节制西北之权,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敢杀他们。但这么好的传声筒,怎么舍得杀呢,就算九爷不求情,年羹尧肯定也安排了别的方案——比如众将一起求情——赦免他们。


待我施为地煞变

在那次事件中,一共有三股势力,即年羹尧、九爷、十个皇亲国戚的侍卫,而这三股势力的关系也是相当微妙的。

雍正将九爷派到了环境形势复杂多变的西北战场,有一定找茬想致其于死地的意味,当然还需要看九爷的实际表现来看后期该如何处理,同时九爷也是8爷党的重要一环,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将九爷派往西北没个一年半载根本赶不回来,京城的8爷党势力也少了一股力量,多少也有分化8爷党的意味。

而那十名大内侍卫,除了官面上的进入战场实战历练外,还有更重要任务,就是监视年羹尧和九爷,甚至要做好找九爷麻烦,未来做定罪依据的准备。例如九爷带着他们前往西北,中途休息时,其中一个侍卫发牢骚,说如果年羹尧伺候的不好,老子就一天参他一本,而这个侍卫还不是十名侍卫中等级最高的,这也说明这些侍卫也许级别不高,但他们有密奏皇帝的特权,九爷和年羹尧是不敢小视的。

在休息的这个环节,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那个侍卫大骂西北太苦,抱怨年羹尧若伺候不好就要参他一本的时候,侍卫中领头的穆兴阿突然大骂让他闭上臭嘴,并赶紧把水壶递给九爷让其喝水,同时顺口告诉其他人去了西北大营也要规矩点,这也透漏了一个信号,就是这些侍卫的确有密奏皇帝的权利,但因为是密奏,自然是不能见光的秘密行为(尽管九爷和年羹尧也能猜到),而那个没脑子的侍卫居然在发牢骚时直接说了出来,穆兴阿只能用骂人和喝水来借机将话头岔开。

所以这十个侍卫的目标主要有两个,就是九爷和年羹尧,因此,对于这十个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九爷和年羹尧自然要借机拉拢,当然也要恩威并施,九爷就不用说了,跟侍卫们本来就能攀上亲戚,虽说关系微妙,但只要九爷不落马,侍卫们也要时刻尊敬,中途休息时,九爷又借机给了1万两“辛苦茶水费”,所以当十个侍卫蒙难时,九爷必须也要全力营救,一方面还是拉拢关系,另一方面,毕竟这10个人也是监视自己的,如果他们有闪失,自己也逃不了干系。

而年羹尧,如果真的发威利用军营军法来处决这些侍卫的话,雍正虽然不悦,但也很难挑出理,毕竟是这些侍卫的确违规在先,但对于年羹尧而言,他没必要这么做,此时他正在西北作战,除了战场以外也正在着手清除西北的反对势力,达到他在西北一家独大的局面,而这些侍卫不是该势力区域里的,年羹尧犯不上先动他们,另外在西北战事未解决前,年羹尧依旧需要京城雍正这股终极力量的支持,因此他还是需要保住和拉拢这些侍卫,当然如前面所说,是需要恩威并施的,所以就算选择放掉这些侍卫,他也需要吓唬一下他们,因此年羹尧连续通过去手、要将侍卫们处决来对他们进行震慑,简单的来说就是年羹尧不是不敢杀,但完全没必要。

当然震慑的目的达到后,年羹尧自然需要拉拢,所以他需要有人送一个台阶来饶这些侍卫们的命,因此当他宣布要处决这些侍卫们时,又故意给自己的死党桑成鼎一个眼神,桑成鼎心领神会去通知了九爷,九爷自然要舍命相救,年羹尧也心领神会顺水推舟,顺势放了这些侍卫。

最后的结果是,九爷两次拉拢了大内侍卫(一次给钱一次救命),年羹尧即达到了震慑侍卫的目的,最后选择放人也拉拢住了这些侍卫,从后来其他将领给雍正的密奏来看,随后年羹尧又将这些人留在鞍前马后来效力,有政绩和军功分这些侍卫自然也乐意,年羹尧和九爷都成功的摆平了这股大内势力。


辽宁资深球迷

年羹尧绝对敢杀大内侍卫。年羹尧成了“年大将军”后志得意满,嚣张跋扈,做出了许多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杀几个侍卫对他不算大事。

年羹尧当年有多跋扈,对待王公大臣如下属,西北官员任用全由他一言而决。

1、在边疆时,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见到年羹尧必须跪拜。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年羹尧这完全不顾尊卑礼仪。

2、年羹尧将其他大臣都当成自己的部下看待。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把皇帝派来的御前侍卫当成奴仆使用;雍正的圣旨年羹尧也不跪迎,不顾君臣之礼。

3、巡抚、按察使、布政使这样的大官的任用权力都在皇帝手里,而年羹尧竟利用自己的权势影响朝廷选拔官吏,凡是向他行贿的人都能出任实权高官;年羹尧的家奴虚冒军功竟成了直隶布政使和署理副将的官职。


当狗容易做人难

敢。我来说说原因,第一,军法无情,俗话说天子犯法与民同罪,何况天子的奴才。第二,这时的年羹尧权势滔天连朝廷重臣皇室宗亲都不放在眼里,杀三品命官眼都不眨一下(三品命官和他们至少属于一个级别)另外他对老九的态度也进一步表明了。第三,年羹尧是一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人,更何况十名侍卫还辱及他的祖先(平级相骂都会打之杀之)。

现在问题来了,那为什么他没有杀呢,我觉得最起码有两点,第一,他达到了立威的效果,杀不杀人并不重要,第二,九王爷刚给了他十万两银子,俗话说;拿人家的手段,索性做个顺水人情,说不定九王爷还会再给银子。


卢赞荣

在雍正王朝的剧情走向中,年羹尧任大将军以后,大权在握,飞扬跋扈,甚至九王爷去军营都没有跪安,直到夜间两人私下相处时九王爷说代八王爷向他问好,才行跪拜礼,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八王爷之前对年羹尧有恩,之后不久,十个大内侍卫大闹行辕,断手的下马威之后,年羹尧随即下令处斩十名大内侍卫,当时还提前派人通知了九王爷,然后就有了九王爷及时出现求情而刀下留人的画面,这个细节值得让人深思,

这其实是一举两得的权谋之术,一来年羹尧立威了,降服了十个大内侍卫;二来九王爷彻底收买了人心,将这十个雍正皇帝之人变成自己的人,虽然剧中并没有镜头描述那一夜两人谈了什么,但肯定是合伙演的这出戏。

如果九王爷不求情,年羹尧最后不会杀了十个大内侍卫的,当然不会杀不代表不敢杀,因为经过断手的下马威后十个侍卫已经有些害怕了,后下令处斩以后已经彻底失去了气势,屁滚尿流,年羹尧的目的也达到了,这时候九王爷不求情年羹尧也会安排其他有分量之人求情,双方都有台阶下。



有小伙伴会说,以年羹尧之飞扬跋扈,九王爷不求情也会杀了的,其实年羹尧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的,在年羹尧没有平西北之乱立下不世之功,雍正皇帝没有命百官跪迎并礼遇有加之前年羹尧的飞扬跋扈还是有理智的,年羹尧任大将军初,节制全国各地而来的兵马二十多万,为立军威,将擅自行动兵败的大将富宁安杀掉,这时候雍正皇帝即位初根基不稳,年羹尧同样也是如此,都想通过战事证明自己,都是如履薄冰,在战事之初,大局未定,十个大内侍卫拆台,年羹尧所做的只是为了降服,只要认怂了害怕了,就没必要杀了,毕竟十个大内侍卫是满人八旗中的上三旗出身,为首的穆香啊更是有皇家血统,杀了也有很多麻烦的,

当然如果十个大内侍卫强硬到底,年羹尧还是敢杀的,不杀的前提是十个人都认怂了害怕了,才与九王爷演了这出戏。

雍正王朝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但是剧情与真实历史是不符的,本文以剧情而推理,并非真实历史,博君一笑罢了,切勿当真。


宋安之

雍正选择把九爷送到前线就是因为九爷太嚣张,总是在朝廷上跟雍正对着干。这让雍正很不爽,这才把他发配前线去。所以,只要能矬一下他锐气的方法都可以使用,这就是雍正的意思。假如九爷不求情,那么目的就达不到,反而是年羹尧没法向雍正交差。

其次,这次被派往前线的那些所谓侍卫并不是听话的侍卫,他们都是功臣之后,递补上来的。但是这些人的本身却不是听话的那种。他们是九爷的人,就算不是九爷的人,被九爷收买后也不能信任了。比如,白花花的银子几万两的给,这些雍正肯定知道。


优己

应该说,这是雍正设的一个圈套。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大内侍卫被杀,老九都是要担责的。与其被动,不如主动求情。所以,这不能证明老九怕年羹尧,只是不想给自己添麻烦而已。

至于年羹尧,只是想立威,并不真要杀侍卫,也不敢奢求九王爷支持,只要不公开捣乱就烧高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