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由何而来?

用户58726826942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说的是“汉初三杰”之一、汉高祖刘邦忠实追随者萧何,在同为“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历史上无出其右的第一天才军事家韩信跌宕起伏一生中所起的作用。

萧何曾“月下追韩信”,为刘邦挽回军事人才,成就帝业,也为韩信“满身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找到买主,赢得名垂千古、高于多少帝王大名、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天才军事家的桂冠,乃“成也萧何”!


萧何亦主持韩信谋反案,也是一个如同后世出现的“莫须有”的案例罢了,韩信是军事家,并非政治家,谋反不是其应该具有的本能!

韩信如若谋反,在当初汉王刘邦与楚霸王项羽相持不下时,汉王刘邦数使韩信发兵救援,如不发兵,败绩已定!

楚霸王项羽亦遣使韩信,促其共图霸业,因刘邦已不敌,故项羽不用韩信发兵助项,只要韩信中立既可,韩信如不发兵助刘邦,既共享霸业!

当此时,韩信手握重兵,左右刘邦、项羽胜败,韩信谋士蒯通献言曰“大王左袒则左胜,右袒则右胜,刘邦、项羽在大王一念间,大王握此天下一瞬间,则当‘坐山观虎斗’,两败俱伤时,大举进兵,天下非韩氏而谁也”!

韩信毕竟只是个军事家,而非政治家,乃曰“汉王待吾不薄,怎忍弃之”!遂发兵解刘邦之危,成就帝业!

韩信若谋反,当此最佳时机!

韩信此时谋反,成功无疑,历史将改写,韩高祖韩信,何来汉高祖刘邦!

刘邦即帝位后,先迁韩信齐王为楚王,又徒为淮阴侯,韩信虽然心中不快,仅在樊哙来访后,语出“吾竞与屠狗贩猪者为伍”的感叹而已!

可见,韩信谋反之说,只是萧何为迎合刘邦锄功臣的意愿,与后世的“莫须有”理论“如出一辙”罢了,此乃“败也萧何”!

萧何曾“月下追韩信”,为刘邦挽回军事天才,成就刘邦帝业,韩信也因而大名垂宇宙,为“成也萧何”。


萧何又伙同吕后,罗织韩信“谋反”罪名,诱骗韩信自投罗网,诛杀韩信,致使韩信不得善终,此乃“败也萧何”!

以至韩信刀刃颈项时痛曰“吾悔不听蒯通之言”,令后世无不为之惋惜,毕竟只是个军事家,并非政治家!


z山海

将相和不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何而来?



当时正是秦朝灭亡,楚汉相争之时。韩信一开始在西楚霸王项羽帐下任持戟卫士、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期间得到夏侯婴的赏识,向刘邦推荐,做了治粟都尉(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之后又得到萧何赏识,多次向刘邦推荐,都没有得到刘邦的重视,这一段时期是韩信很不得志的一段时间。

当时刘邦项羽排挤到汉中以后,部下大部分人都是关东人,思念故土,将士每天都有很多逃亡,韩信一天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失去了萧何就像失去了左右手。两天后,萧何回来了,刘邦问他为何逃走,萧何说是去追韩信。如果大王想做汉中王,可以没有韩信,如果想争夺天下,就一定要有韩信。刘邦这才重视韩信,拜他为大将军,统帅三军。这是成语的前半部分“成也萧何”的由来。

韩信能成为刘邦帐下三军统帅,是萧何竭力推荐的原因。


后来刘邦在萧何、韩信、张良等辅佐下,夺得天下。对手握重兵、知兵善战的韩信很不放心,韩信也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两方互相之间已经很不信任。刘邦暗示吕后除掉韩信,吕后找萧何出谋划策,萧何仔细谋划后,凭借韩信对自己的信任,将其骗入宫中抓捕,后来被杀掉。这是成语的后半部分“败也萧何”的由来。

两部分加起来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表示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很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物,关于他的成语或者说典故有很多,比如: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功高震主、胯下之辱、十面埋伏、多多益善等等很多。


大白爱读书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最强、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因此,韩信首当其冲。可是,除掉韩信谈何容易!刘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取胜,其他诸将更不是韩信的对手。   刘邦先是用计生擒了韩信。此时的韩信才明白过来,感叹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将韩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又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




心泪残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语,它是民间对西汉的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

不是说的是萧何吗?怎么成了是对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了呢?不要着急,现在就随有书君来一探究竟。



一、 成也萧何


成也萧何,是从“萧何月下追韩信”而来。


秦末汉初时,韩信还是一个不起眼的人。他投奔项羽,参加反秦,并且向项羽提出了一些作战建议,但是他的建议一个都没有被采纳。苦闷的他觉得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于是就又改投刘邦。


一开始,刘邦也是没有重用他,只是让他当了一个小军官。但是命运多舛的他又因为一次犯了军法,差点受刑处死。还好当时没有处死他,只是让他充当了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


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伯乐。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后,对韩信是非常的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于是萧何打算把韩信推荐给刘邦。


看来韩信的春天来了,可是萧何正准备推荐时,韩信却跑了。原来是,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当时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汉中所处的地方偏僻,很难发展,所以刘邦的部下因想家而纷纷地逃走。韩信觉得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卷起衣卷跟着跑了。


萧何知道韩信逃跑的消息非常着急,他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这就是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追回韩信后,向刘邦举荐他。



萧何详细地向刘邦介绍了韩信的情况,并强调他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如果刘邦想要夺取天下,韩信绝对是他得力的助手。


果不其然,在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韩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一统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韩信能有这样的风光,是萧何成就了他。


二、 败也萧何


韩信的赫赫战功,让当了皇帝后的刘邦感到了威胁。他开始对韩信不放心了,于是他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后又因有人告发韩信谋反,于是刘邦又将韩信逮捕,到了洛阳时,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为 “淮阴侯”。


之后韩信知道刘邦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称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他闲居在长安,经常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后来他伙同陈豨准备谋反,他告诉陈豨只管起兵,他在京城协助陈豨。


汉十年,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他在家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在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时。


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来,就和萧何谋划。


谋划的结果是,让通报的人谎称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前来祝贺。而萧何背后又跟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没有办法只能进宫了。进宫后,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他。



韩信的死最终是因为萧何的计策,这也就是败也萧何。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它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有书共读

这件事情实际上跟韩信有关,有人说这明显就是说萧何的事情怎么会和韩信有关系呢?

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我们都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如果没有这个知己,韩信是不可能得到刘邦重用的,而没有得到刘邦重用的韩信将一文不值,天下有识之士多了天下英雄也多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也多了,为什么独你一份韩信能够打服半个中国,如果刘邦不给你这个舞台,你能干什么?你顶多就会像在项羽的那段时间一样,碌碌无为,最后忧郁而终,从这一点上来讲,韩信的成功离不开萧何,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就没有后来的国士无双。

话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对于萧何这个人有了一个定义,他是谁?他就是刘邦的臣子,而且至死不渝,死心塌地的替刘邦集团办事,当你能够帮助刘邦,帮他谋取天下的时候,他会笑脸相迎,甚至于你结为知己,(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是,一旦的权利威胁到刘邦了,他就立刻视你为敌人,不惜用这种下作的手段置你于死地,物以类聚啊,我们一直说刘邦是个无赖,实际上,萧何也是同样的品性,甚至跟刘邦一起起家的发小就是整天在街头插科打诨的小混混,时机成熟,因为他们有着异于常人的战略目光,坐上了天下的宝座。但是当这个集团抱成一团,互相取暖,享受这一切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人能够威胁到他们,他们一起狼狈为奸,或者说用各种干的手段置于死地。这一点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韩信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当那个人对你好的时候,你最好能够搞得清楚这个人动机究竟是什么,搞不清楚动机最后你被别人给卖了你都还替别人数钱呢。

事实上当时我曾经看过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刘邦给了底下那么多臣子,那么多封赏就唯独不给萧何呢?提都没提他。

事实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刘邦把天下都交给萧何去管了,相当于半个天下的税负,随便萧何吃喝用度,萧何还需要做什么?他只需要做到两点,第一,你要成为刘邦心目中最放心的那个人就是两者之间有共同的利益目的,遇到什么事情能够想到一块儿去,这样的话,刘邦才能放心的将天下交给萧何,第二,无论主子做什么,你都必须跟着一起做,哪怕是错的,你也得跟着走,这就有点儿走狗的属性。

所以我们一直说萧何这个人智有余而仁不足,这个人智商足够,能够管理整个天下,但是别跟他讲什么仁义道德,他只知道怎么替刘邦负责不是替你这个朋友负责。


漩涡鸣人yy



历史上有个著名典故,叫“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是一个小小亭长,身边一堆偷鸡摸狗的狐群狗友,他本人基本也可以算个市井无赖,后来成为威凛天下的大汉朝的开创之君,靠的就是三个人:张良、韩信、萧何。也就是史称汉初三杰的这三人。

张良善于战略谋划,有治国安邦之才;韩信长于军事,有百战百胜之威;萧何有善于发现人才,处理政务之能。这三人各有其才,凑到一起,加上善于团结人才、驾驭将帅、脸厚心黑的刘邦,就是一个煌煌的大汉天下。

韩信落魄的时候,就一穷酸屌丝,父母早丧,兄嫂无情,混口冷馒头,还靠靠帮人洗衣的大娘接济。偏偏其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还胸怀大志,成天穿件破衣服,挂把烂铜剑,装模作样、招摇过市。这类人在古代那种保守社会,是毫无地位而且鬼厌神嗔的。农耕社会最反感的就是读过几本书,没有考上学还好吃懒做的。刚好他就是这类人,以至于一个屠户都敢欺辱他:“你说你又不敢杀人,天天挂个破铜片吓唬谁?来来来,有本事把我杀了,没本事就钻我裤裆”,韩信不敢杀,也就只好灰溜溜的钻裆而过



总之,当时的境遇比刘邦当年还差之甚远。好不容易参加了项梁领导的起义军,却一直未能出头,熬到项梁死了跟了豪气冲天的项羽,项羽打仗凭的就是勇武不要命,对那些谋啊策呀的甚是鄙夷不屑。韩信混了个中军大帐站岗的位置,难遂壮志,便改投刘邦。既无资历,又无军功,且无背景,刘邦也不太看的上,随便支了个粮官职位。好在负责后勤粮草的萧何发现了这个大才,才准备向刘邦推荐,韩信却熬不住跑了,萧何来不及禀报刘邦便顾不得违反军纪私离军营上演了千古名剧“萧何月下追韩信”。

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由来。


谢金澎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刘邦
智有余而仁不足——羽评历史

萧何的治国才能是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萧规曹随”就是最好的证明。萧何的接任者曹参在家什么也不做,治国理政的政策一字不落的采用萧何制定的政策,国家经济照样迅速发展,所以我认为萧何的智慧是有余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

那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又是怎么一回事?

上面提到了萧何智有余,也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正是他善于发现人才。韩信才投靠刘邦后只做了个小小的仓管员,一气之下逃走了,萧何得知后,马上骑马去追韩信,要知道此时的萧何已经上了年纪了,足足追了三天两夜才把韩信追回来。

(萧何剧照)

刘邦得知后说:“萧何,你那么多逃跑的将军不去追,为何追一个小小的仓管员?”

萧何:“汉王你赶紧拜韩信为将军,不然他还会跑。”

刘邦:“为何要拜他为将军”?

萧何:“汉王如果只想做汉王,那可以不用韩信,但是如果汉王想夺得天下,韩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邦:“那就拜他为将军!”

萧何:“不行,要封大将军!而且还要选择吉日,汉王精心打扮一番,显示出您对他的重视。”

这就是“成也萧何”的由来,因为萧何的极力推荐,韩信才有了带兵的机会,开始走向人生的巅峰。


刘邦在统一天下后,建立了汉王朝,但是很多异姓诸侯王却让他提心吊胆,但是又没有办法,吕后这些也都看在心里,相比刘邦,我觉得吕后更想杀韩信,在刘邦攻打匈奴的时候,吕雉决定对韩信下手,决定把韩信召进宫,又怕韩信不答应,就找来萧何,萧何计策,假装有人从刘邦那边过来,说陈豨造反被杀,朝中大臣都前来祝贺,自己亲自去请韩信,韩信竟然毫无防备的就去了,也正因为如此才被诛灭三族,所以说“败也萧何”,

(韩信剧照)

萧何确实仁义不足,很大程度上萧何自己本身是不相信韩信会造反的,但是为了个人得失,最终也害了韩信。这其中也离不开韩信后期嚣张跋扈的原因。


羽评历史

现在人们常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事情的成败都源于同一人,这个典故来历的主角是两个人,韩信和萧何,当初韩信是受萧何举荐拜将,最后也是因为萧何的计谋而亡,这就是这个典故的出处。

当时韩信自觉一身本领,先在项羽军营中任职,因多次献计项羽均未采纳,之后转到汉营,起初韩信在汉营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做了一个仓库的小官,因为韩信没有战绩,之后韩信准备在一个晚上离开汉营,被萧何知道后,追了回来,这也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萧何追回韩信后,向刘邦举荐了韩信,之后刘邦拜韩信为将,这其中还有一个韩信点兵的典故,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汉朝之所以可以成立,韩信功不可没。

之后刘邦建国后,为了政权的稳固,诛杀了很多异姓王,韩信就是当时最有威胁的异姓王楚王,于是刘邦用计生擒了韩信,污蔑他谋反,将他押至京城,之后关入大牢,然后又念其功高赦免了,改封淮阴侯。其实是剥夺了他的兵权,但即使这样,韩信的声望依然很大。

汉高祖十年异姓王陈稀谋反,当时与韩信书信来往频繁,当时韩信估计有谋反的念头,但太过于隐忍,当时刘邦御驾亲征攻打陈稀,有人向吕后告密称韩信准备谋反,于是想把韩信召进宫来杀了韩信,但怕生疑于是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和吕后一道将韩信杀于长乐宫。

当时的信息不流畅,韩信还以为陈稀真的被刘邦打败了,至此之后民间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有人总结了韩信的一生,说他是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知己当然是萧何,两妇人是指漂母和吕后,韩信小时候学做姜太公,经常去垂钓,孤家一人没有亲人,一妇人经常接济他,这个漂母指的就是她。


陈年文字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另二杰张良与萧何)。早年穷困潦倒,混吃混渴。曾受街市无赖胯下之辱,生活上还要靠洗衣老妇(漂母)接济。但其祖上还是有一定身份的,所以韩信总是仗剑而行。韩信素有大志,在项梁,项羽起兵时便投奔了他们,然得不到重用,转而投奔刘邦。在刘邦处仍得不到重用,有一次违反军令,差点被砍头,后被夏候婴救下。夏候婴把这事告诉了萧何,萧何与韩信谈了一次话,认为韩信是当世之奇才,就把他推荐给了刘邦。可是刘邦只给了他一个小官,韩信认为没什么前途,就在夜里不告而别。萧何听说韩信走了,非常着急,连夜就去追赶韩信。后来,刘邦对萧何讲,有许多人都逃跑了,你不追,为什么偏偏把韩信追回来。萧何讲,主公要得天下,非此人不可。刘邦就讲,封他一个将军吧。萧何讲太小,要封他做总司令,统帅三军。刘邦就依了萧何,筑坛拜将。刘邦在韩信,张良,萧何等的辅佐下,最终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韩信成为刘邦手下的第一功臣。但后来受人唆使,渐生谋反之心,于是吕后(吕雉,刘邦之妻)便和萧何密谋,利用韩信对萧何的信任,将其骗至末央宫,把他杀害。纵观韩信一生,如果沒有遇到萧何,就不会有其成就,最后就沒有杀身之祸。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始未。


陶田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与两位历史人物有关,分别是萧何与韩信。

首先来解释成也萧何。韩信出身卑微,有大才,但先后投靠项羽和刘邦而得不到重用,在刘邦阵营一段时间后,自觉前途无望,于是选择逃亡。萧何暗中关注韩信已久,听说这件事后,二话不说,骑马就去追韩信,刘邦听说后以为萧何也一起逃亡了。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萧何追到韩信后,将他带回,让刘邦封他为大将,于是才有了后面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替刘邦打下大半个天下,可称之为兵仙的赫赫战功。所以,韩信的成功离不开萧何。

再来解释一下败也萧何。刘邦取得天下后,大肆屠杀异姓王和功臣宿将,韩信虽无反心,但因其超强战斗力,备受刘邦忌惮,先后被改封,被贬成淮阴侯。

即使如此,刘邦,吕后也不放心。为斩草除根,吕后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到长乐宫,将其斩杀。可怜英雄落幕,为其掘墓的也是令他终生感激的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透露出多少悲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