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豆瓣9.0,上一部这个分数的华语片还是《无间道》

起这个标题实在是对某些电影大佬的言论表示无奈,diss某些烂片还能收获观众本身就有恨行的嫌疑,接受异己的存也会赢得敬佩,但甩锅给观众就是典型的狭隘了。而于7月5日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刚刚点映两天,就产出了半亿票房,而且不管是影评人、媒体、圈内人士,都给出了一致的好评,现在唯一期待的就是普通观众的反馈了。话说回来,如果这片卖到了30亿或者更高,说明普通观众对于好片的消费能力是完全没问题的,平视他们同时照顾他们的体验,他们一定会给出合理的反馈。

《我不是药神》豆瓣9.0,上一部这个分数的华语片还是《无间道》

那到底《我不是药神》凭什么屠戮朋友圈,万千“自来水”的嗨点在哪儿,或者说这么敏感的题材连审查人员都能打动顺利上映,一定是这片有着特殊的魅力。

首先故事的背景跟中国实在太搭了。正版药卖四万一瓶,而印度生产的有着同样疗效的零售价只卖两千,而且批发的话可以按五百一瓶,主角程勇(徐峥饰)干的就是这事儿。姑且不探讨程勇的动机变化,单是敢这样直接表现社会问题就已经是非常大的勇气了。中国社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亟待解决,而《我不是药神》所触及的医疗行业又是至关民生的重要地带,所以作为中国观众必然会带有强烈的同理心,就如片中所说“谁家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啊”。因此这样的现实主义的题材一下子就把观众从奇幻玄幻大ip的商业片“泥潭”中拉出来了,“说人事”成了这片最大的看点。

《我不是药神》豆瓣9.0,上一部这个分数的华语片还是《无间道》

那么有徐峥和宁浩两个大佬保驾护航的文牧野起了什么作用呢?作为新锐导演,强烈的表达欲使之在片场成了偏执狂,强迫症犯起来剧组谁都拦不住。这就让本片在最大程度上表达出了文牧野的创作理念,也就是世界从来都不是一下子变好的,有希望就会值得去付出。片中程勇这个人物一上来就是人渣的姿态,家庭事业一团糟,但对待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自己去移民的儿子,又表现出了难以泯灭的父性光辉。正是来自于人性里的这种善良本能,让他最后可以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赔本卖药,只为了那些跟自己毫不相关的病人能多留在这个世界上一会儿。说不上伟大,只是他平凡的人生中多了几分神性,这是文牧野给“药神”的定义。

《我不是药神》豆瓣9.0,上一部这个分数的华语片还是《无间道》

文牧野除了对这个特殊主题的定义,在整体风格的把控上也体现了极大的商业潜力。他知道观众不会一味的只看惨烈,即便是在最后面对法律与人情的沉重探讨上,也给足了观众宣泄的机会。所以他一开始就打算用非常放松的姿势在讲一个严肃的故事,程勇卖印度神油的设定非常贴合目前中国人对于“性”的先天猎奇,从而对程勇这个不务正业老在男人那事儿上动脑筋产生了极大的鄙视,人物一下子就立住了。在之后的剧情走向上不时的放出诸如与印度人语言不通造成的喜感、用神父祈祷的语气谈生意、胖揍卖假药的“院士”,都在一种戏谑中透露着荒诞。做现实主义的影片能够如此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才能让观众看清生活的真相,从而在电影中找到投射,产生共鸣。

《我不是药神》豆瓣9.0,上一部这个分数的华语片还是《无间道》

后半部分的程勇像大多数人一样,面对不可控的风险以及习惯性逃避的责任,让他选择解散“治愈小队”,眼不见心不烦的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美队3》中钢铁侠问小蜘蛛每天是什么叫你起床,小蜘蛛的回答特别不像个孩子——“如果你有了这份超能力,却不作为,之后发生的坏事,就都是你的责任”,这句话完美的解答了程勇后来甘愿赔钱卖药的动机,不管别人是否卖假药,是否也可以搞到印度格列宁,他因为曾经为病患带来过希望,内心的“英雄情结”让他无法无视,他不够完美,却在那一刻光芒万丈。

《我不是药神》豆瓣9.0,上一部这个分数的华语片还是《无间道》

山争哥哥这些年一边探索商业片,一边扶持新导演产出自己作品,像极了片中程勇后来一边开厂赚钱一边赔钱卖药,一如中国电影要走的路还很长,只是盯着目标看只能看到差距,愿意备足了干粮稳步向前才能走得更远,回头看看来时的路,脚印都比别人的深,《我不是药神》正是值得中国电影铭记的那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