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军人武文斌葬礼:妻子穿婚纱抱其遗像结婚,父亲的话让人感动


一代铁人叶挺将军的军队可不是那么好进的,除了自身的实力过硬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舍己为人的决心。而他就是其中一位,在那一场灾难中,他不畏艰难,累死了了抗灾的现场。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他就是武文斌。

武文斌是河南的一位汉子, 武文斌一入伍,就被分到叶挺独立团“飞夺泸定桥”红二连。这让武文斌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刻都不曾忘记自己是红二连的传人。新兵时,得知小学课本上学过的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就出自自己连队时,激动地一夜没睡着觉。 新兵训练结束时,他在宣誓仪式上代表新兵发言:“前辈创下的辉煌业绩,让我们感到自豪,新的历史荣誉要靠我们红二连的新一代去开创。”

通过刻苦努力,武文斌将红二连的传统故事背得滚瓜乱熟,讲起来如数家珍。离开了红二连,也没有把红军传统遗落,而是把红色基因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血脉。四川大地震发生后,连队考虑到武文斌实习期满即将返回学校,便安排他留守。一听说要留守,武文斌就急了,找到指导员,非要“讨个说法”。指导员高星说:“你考上军校不容易,还是先把毕业证拿到手再说吧。


平时一向好脾气的武文斌突然发火了:“指导员,你是不是不把我当连队的兵看?对我来说,能给国家分点忧,给灾区人民做点贡献,就是最好的毕证。”这一席话,让高指导员十分感动。就这样,武文斌争取到了参加抗震救灾的机会。没想到,这次执行任务,竟然是永恒,武文斌和战友们干完活后,连队干部安排他歇息,但他却又去帮助别的班排的战友卸车。终因为太累,肺部大出血抢救无效而牺牲。

武文斌父母年逾六旬,两个姐姐都已出嫁,弟弟8岁时因患脑膜炎导致智障,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靠在医院看门、打扫卫生挣点钱。苦日子中长大的武文斌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到部队后,无论是义务兵拿津贴还是士官挣工资,都是省了再省,一双袜子补了又补,一支牙刷能用半年。新兵徐鸿光问他:“班长,你一个月近两千块钱工资,怎么一瓶可乐都不舍得喝?”武文斌说:“我少花几块钱,我爸妈在家就能吃几顿饭。

但在连队开展向灾区缴纳“特殊费”活动时,武文斌不是党员,却从身上仅有的210元钱中拿出200元交给了支部,并向指导员高星说:“我不是党员,这就算我的特殊团费吧。 武文斌有个收音机,不到20块钱,天线折了一半。这个收音机是他平时学习的好帮手,由于抗震救灾走得急忘带了,时常向战友唠叨。


武文斌心中自有一杆秤,他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多积累少消费,多奋斗少享受,做个对家庭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尤其是一个曾经高考落榜的青年战士,有机会进军校深造对他来讲是一个实现自身理想抱负的难得机遇,所以一入校门就立下了必须学有所成的志向,心无旁骛,发奋求知。据同学们反映,他很少外出逛街,而进图书馆很频繁,很少参加娱乐活动,而院系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却从不缺席。

武文斌和妻子杨卫华是高中同学,两人感情深厚,经历了5年多相恋,一直到2月份,他才休了一个短假,领了结婚证,两人商定6月份武文斌一毕业就举行婚礼。可是这个机会再也没有给妻子。在葬礼上,妻子穿婚纱抱其遗像举行结婚,她说这辈子嫁给一个这样的男人,无怨无悔!

汶川大地震后,部队要赶赴灾区抗震救灾。武文斌坚决要求参战,并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杨卫华。小杨有些不忍心,武文斌告诉她:“当兵就要随时准备上战场,现在灾区人民有难,作为铁军一员,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会一辈子心不安的。


武文斌的父亲在儿子牺牲后说的一句话让亿万人感动:我也是一个老兵,我要站在儿子的岗位上替他去战斗,把他没完成的任务做完。武文斌的塑像在都江堰烈士陵园隆重落成。都江堰各界人士近千人来到陵园,见证了武文斌塑像的落成,并祭拜了陵园里的各位革命先烈。如此英雄,我们应当深刻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