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掀起回購潮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7月5日,自6月份以來,公佈回購預案、回購進展的上市公司總數約85家,涉及資金總額超過百億元。而今年以來已經有約320家上市公司耗資近135億元回購股份,回購金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回購公司數量也逼近去年全年規模。

美的集團7月4日晚間發佈《關於回購部分社會公眾股份的預案》的公告,擬回購金額不超過40億元,擬回購價格不超過50元/股。在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50元/股的條件下,按回購金額上限測算,預計回購股份數量上限為8000萬股,約佔公司目前已發行總股本的1.2%。回購期限為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2 個月內。

值得關注的是,倘若美的集團此次按照40億元的上限進行回購,或將成為A股歷史上最大的常規回購。但是,最終能否實施,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不難發現,2015年,曾有海通證券不超216億元回購預案、萬科不超100億回購預案,只不過,最終一個未能實施,一個僅回購1.6億元。

而從最新公告日期來看,最近5個交易日,亞邦股份、*ST東凌、精達股份、金禾實業、我愛我家、嘉化能源、中來股份、華勝天成、東方精工、海印股份、東方雨虹等10多家上市公司公佈回購公司股份的預案。

在國開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杜徵徵看來,當上市公司及其重要股東認為當前公司股價無法體現自身價值時,回購和增持是較為有效的“護盤”手段,上市公司回購熱度悄然提升,說明上市公司對自身未來的發展抱有信心,回購更有利於保護全體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不過,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則提醒說,雖然一般情況下,回購潮愈發洶湧,體現出上市公司對自身股價較有信心,但這並不百分之百意味著個股股價一定上漲。有業內人士統計發現,例如A股史上第一家回購公司,健康元在2011年花費近3億元回購公司股份,然而該股票當年股價大跌近47%,次年跌超8%。

其實,在2015年A股市場異常波動區間,監管層曾出臺一些措施鼓勵支持上市公司進行回購。2015年8月底,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銀監會等四部委聯合發文,通過多種方式進一步深化改革、簡政放權,大力推進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積極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提升資本市場效率和活力。

當時,四部委聯合發文稱,公司選擇適當時機進行回購,不僅有利於調整資本結構,也是回報投資者的重要方式。為進一步便利公司適時回購,當股票價格低於每股淨資產,或者市盈率、市淨率任一指標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達到預設幅度時,鼓勵上市公司主動回購股份;公司可以預先設定好觸發回購的指標閥值,同時可以選擇多種工具融資為回購籌集資金,如發行優先股、債券等,以進一步優化公司的資本構成。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出現上述情形時,鼓勵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增持,為上市公司回購提供資金支持。

上市公司掀起回购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