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今天,我们聊聊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剪纸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剪纸的历史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相当精熟。

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到了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剪纸的发展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艺术本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的。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职能分工的出现,形成了相对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的“民间艺术”这一历史的概念。不同品类作品体现着不同阶层的审美标准,应是相互间分界的根本。

就剪纸而言,并非凡是用纸剪刻的作品都可谓之“民间剪纸”。历史上不乏有应贵族市民阶层节日习俗需求而专营剪纸的艺人,也不乏文人画家为艺人绘稿、或专业艺术家运用剪纸技法创作的例证。这类作品与劳动群众为自己而创作的作品有着质的区别,多已脱离劳动者的审美本色,也不可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有的作品虽也在某些地区流传,但最终必将因为并不是民众自己的创造而在变异中面目全非。即使在今天,许多地区的群众性美术创作活动中出现的剪纸作品,也不能与民间剪纸混为一谈。群众性创作活动也可以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继而在民间流传,但其创作目的往往已脱离自身生活的需要,甚至是表达辅导者的意图。二者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不是一个概念。

因此,在研究民间剪纸的范围时,切不可只从表面形式去看,认为凡是用纸剪出来的都是民间剪纸,而忽视了是否为民众自己的精神生活所必须,是否被群众普遍理解和接受,是否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民间艺术的基本条件。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当下民间文化基础理论的薄弱,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使得不少人认为,凡是生活在民间的艺人或工匠所作一诸如象牙雕刻、鼻烟壶之类,都可归类于民间艺术的范畴,这是应予纠正的。包括民间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其创作、审美、应用与劳动者生活的土壤不可分离,使之和与其并存的其他艺术品类清楚地区别开来。

民间剪纸最能体现自身本色精神的作品,大多保留在偏乡僻壤的山区农村,即以农村妇女为基本队伍的劳动者应民间习俗和个人审美喜好而传承或创作的。这也是本文所重点谈及的内容。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剪纸的种类

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统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剪纸的用途

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在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剪纸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剪纸艺术作品强调造型夸张和兼顾影廓的优美,任何物象都存在着一些美和丑的地方,艺术夸张的目的就是强化突出美的因素,缩小和简化丑的因素,经过夸张处理后的画面会使人赏心悦目。

优秀的剪纸产于何地

我国各地,均有剪纸习俗,风格迥异,做工良莠不齐,题材各有不同,剪纸材料千差万别。按制作方法分类,主要有剪纸和刻纸;按表现形式分类,主要有单色和点彩。

剪刀剪纸,历史悠久,但由于加工数量的限制,而且细微刻画,逐渐被刻纸取代,刻纸的优势在于,以此可以加工多张,刀法变化多端,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单色剪纸和点彩剪纸,尽管各有千秋,但是,真正的优秀剪纸,应属单色,因为单色剪纸,突出了“剪”的艺术主题,来不得半点虚假。而点彩剪纸,俗称“三分剪,七分染。”所用品色,很短时间内,就会形成污染并脱色,脱色的剪纸,毫无欣赏价值。

真正优秀的剪纸,当属江苏的扬州和天津的杨柳青的单色剪纸,两地的剪纸,以造型优美、纸张考究、刀功犀利而著称,就其渊源,扬州和杨柳青,皆为举世闻名的书画艺术之乡,两地的剪纸艺术在深厚文化底蕴烘托下,自然卓越不群。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杨柳青剪纸向其他美术品类借鉴表现形式丰富自己。比如这些年兴起的国画形式的剪纸有中堂、条幅、横批、通案、扇面等;内容有花鸟、草虫、人物、山水、脸谱等,还有美术家参与创作的剪纸。其类似年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新颖。特别是在传统年画的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杨柳青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门神、缸鱼、婴戏娃娃等。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传统年画往往不被一些新家庭接受,刻成精美的剪纸后,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能被青年人接受,而且深受喜爱。杨柳青人绣花的“花样子”都是来自于剪纸图案。这些花样子有门帘、窗帘、墙布(墙围子)、枕套等,还有用于服饰,儿童戴的花兜兜,俗语称“供花”,也有人在祝寿的寿面、寿桃上用福寿等前纸覆盖,俗称“饭花”等。几十年前,杨柳青高家花样子远近闻名,人称“高花样子”。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篇文章,读懂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