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占八分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說什剎海是北京城內最風光旖旎,人傑地靈的地方,估計不會有太多人反對。

什剎海與西海、後海並稱“後三海”;北海、中海、南海自然就是“前三海”。這片水域古已有之,它們原為古代永定河故道。河流遷移後,殘留的河床積水成湖。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54年,後海的夏季。李祖慧攝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56年,北京市水上運動站的學員正在後海練習單人艇。 李祖慧攝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57年的什剎海。

十二世紀中建造“大都”的時候,北海和中海被劃人宮苑(那時還沒有南海),什剎海和後海留在市區內。當時有一條水道由什剎海經現在的北河沿、南河沿通到通州,銜接運河。從南方漕運來的糧食,便在什剎海卸貨。那時候,這裡船帆桅杆十分熱鬧。什剎海四周有十座佛寺,因而得到“什剎”之名。

到了明朝,什剎海不是漕運中心,表現出市區公園的潛質。清末十座寺早已荒廢,周圍茶樓、酒館和雜耍場子興起。不過,當時湖水逐漸淤塞,雖然夏季裡香荷一片,但是水質很差。

1950年,北京市政府組織衛生工程局,對城市下水道和河湖水面進行大規模改造,疏浚。對於什剎海的改造歷時176天,疏浚土方28萬立方米,護坡護岸6000多米,碼頭9座,水閘4座。

1952年,市政府又在什剎海沿岸加裝了路燈和護欄,種植樹木花卉。經過修正後,什剎海水面寬闊,積水潭與後海、前海相通。

作家韓小蕙在《什剎海的味道》中回憶:

平民化的荷花市場也愈見紅火起來了,從天氣初熱的時節起,多種民間的小商品、小玩藝兒、雜耍曲藝,加上大眾小吃,就都迫不及待地聚集到這裡來叫賣表演,“長夏夕陽,火傘初斂,柳蔭水曲,團扇風前,几席縱橫,茶瓜狼籍。玻璃十頃,卷卷溶溶。菡菡一枝,飄香冉冉”,匯成一曲夢一樣溫馨的夏日交響大樂。

最讓孩子們回味一生不忘的是那些小吃,豌豆黃、雲豆卷、艾窩窩、驢打滾兒、蜜麻花、焦圈、滷煮,還有菱角、白藕、蓮子、雞頭米、冰激淋、雪花酪、酸梅湯、杏仁豆腐……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什剎海體育場正在修建更衣室。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什剎海體育場正在修建更衣室。李晞攝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54年,遠眺什剎海游泳池。 李祖慧攝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54年什剎海體育場游泳池建成,這是游泳池的一角。江定保攝

1951年,北京市體育部門在什剎海前海西側建起了當時國內最大的游泳場——人民游泳場,總面積33500平方米。設有標準池,練習池,跳水池,是北京市內唯一對公眾開放的人工游泳場。

當時人民游泳場門票2分錢,有時候甚至只要1分錢。售票處、更衣室、自來水等樣樣俱全。1954年9月,蘇聯游泳隊和中國游泳混合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游泳隊在這裡進行了友誼比賽。賽後蘇聯運動員的滑稽跳水錶演讓觀眾大開眼界。

1960年代游泳場成為新建的什剎海體校的的校址。前海開闢為什剎海游泳場,門票僅為5分,比陶然亭、工人體育場游泳場便宜。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61年,什剎海游泳池教員劉文普正在給大家講解劃臂的練習方法 。高宏攝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61年,在什剎海兒童游泳池裡 。高宏攝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61年,什剎海游泳池教員劉文普正在給大家講解劃臂的練習方法 。高宏攝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72年,這是西城區劉海衚衕小學學生在什剎海游泳場上游泳課,體育教師正在輔導學生學習蛙泳技術。 胡敦志攝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80年什剎海游泳的孩子。

“文革”時期,對十幾歲的中學生來說,什剎海是他們青春的起點與“夢開始的地方”。“文革”當中,課業很少,學生大都處於“放羊”狀態。夏天從6月初開始,北京各大游泳場相繼開放。什剎海游泳池是最平民化的一個。

韓小蕙寫道:

1969年的7月上旬,因為要紀念“七·一六”毛澤東暢遊長江XX週年,我所在的中學將派選手參加市裡的水上環遊紀念活動。行進路線是這樣的:從今天荷花市場的大門處入水,向東岸進發,繞行湖心島之後,經北岸游回,全程大約是600米。學校號召踴躍報名。那時,我也就剛學會游泳不久,能遊個20來米,但我心裡癢癢的,躍躍欲遊。幾個有能力的小夥伴也直勁兒地攛掇我:“沒事兒,一撐就撐下來了。”於是當天下午,我就直奔什剎海游泳場,一猛子扎進它的懷抱,在碧波里奮臂斬浪,累了就唸“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果然就撐下來600米。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宋慶齡故居庭院。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82年,宋慶齡故居的書房。胡敦志攝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宋慶齡故居原來的大餐廳,攝於1982年。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宋慶齡的故居小會客廳 ,攝於1982年。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99年宋慶齡故居庭院。 閆彤攝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99年宋慶齡故居主樓。 張西林攝

1960年代初,在周恩來總理的安排下,有關部門將醇王府花園改建為宋慶齡在北京的居所。當時,國家計委將這個工程作為國內20個保密工程之一。擔綱設計的是著名建築師梁思成,新建一樁中西合璧的二層樓房,為此把園中原有的“濠梁樂趣”景觀和戲臺給拆了,原有匾額挪到了原益壽堂內。將靠近王府的小山推平作為廣場,在後山搭建鴿子房。該工程自1961年8月籌建,次年8月完工。1963年宋慶齡搬入直至逝世。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87年的什剎海。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鐘鼓樓和什剎海。

什剎海:老北京的靈氣這裡佔八分

1950年代什剎海附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