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中國貿易很大程度上是打擊多國企業

打擊中國貿易很大程度上是打擊多國企業

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明顯升級。在中期選舉的壓力下,美國政府繼續以“公平和對等貿易”為旗號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力圖以基於實力的單邊主義和雙邊主義代替基於規則的多邊主義。自3月份下旬特朗普針對中國貿易簽署備忘錄後,中美貿易摩擦反反覆覆,雖經過多輪磋商,但仍未見明顯緩和。如果按美國原先的計劃,即從7月6日起,對總計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正式加徵關稅,那麼中美關稅或進入實際徵收階段。而中國也已準備好對等的制裁措施,但不會先行美國開徵。

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經貿發展格局下,貿易戰下無贏家。一方面,中美貿易戰升級或將使當前全球經濟復甦的勢頭戛然而止,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作為全球經濟體量最大的兩個國家,中美兩國的經濟總量佔全球比重近40%,貨物出口量佔全球的近四分之一,中美貿易戰打響勢必影響全球經濟復甦進程。本輪全球經濟復甦主要靠貿易拉動,隨著中美、美歐及美國與加拿大、巴西、日本等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愈演愈烈,二季度以來,以歐元區為代表的部分經濟體出現經濟增速放緩的跡象。可以預計,全球範圍內貿易摩擦的升級無疑將對踏入復甦週期不久的全球經濟帶來沉重打擊,這對世界各國而言,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是難以承受的。鑑於美國的政治體制,美國政府未必有能力同時承受來自國內選民和國際社會的壓力,目前其採用的以貿易戰相脅拉攏貿易伙伴遏制中國的一些手段,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的大勢下,終究是逆勢而行,難以持續。

打擊中國貿易很大程度上是打擊多國企業

另一方面,貿易戰影響的不僅是中國企業,在華跨國公司也將面臨貿易戰的衝擊。當前全球價值鏈已發生重構,全球化已衝破國界使得各國的產業體系高度絞合,中國出口的商品並非完全是“中國製造”,而是“世界製造”。中國商務部去年發佈的《關於中美經貿關係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貨物貿易順差中有近60%來自外資企業,61%來自加工貿易。美國人可能購買了更多美國企業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如蘋果手機、通用汽車等。中國從加工貿易中只賺取少量加工費,而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從設計、零部件供應、營銷等環節獲益巨大,逆差並不意味著美國吃虧。因此貿易戰將嚴重危害發達國家在華企業的利益,也必將通過政治訴求反饋自發達國家國內,從而形成對美國政府的壓力。

貿易戰不會有贏家,貿易戰一旦開打,將是兩敗俱傷的局面,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必將難以長期維繫。綜觀全球歷次貿易摩擦的結局,多數是通過談判、對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中美雙方還是應當努力在減少貿易順差、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放開對美國農產品進口等問題上達成協議,尋求共贏,避免最壞情形發生。

打擊中國貿易很大程度上是打擊多國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