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慈禧的一生?

姜汝翰.avi

回答问题前,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慈禧太后一生重要事件节点。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清末咸丰皇帝嫔妃,同治皇帝生母。1835年生于北京(当然,关于慈禧太后出生地有很多说法);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1856年生咸丰皇帝长子爱新觉罗—载淳;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与咸丰皇帝之孝贞显皇后慈安两宫并尊,上徽号慈禧,开始第一次垂帘听政;1875年同治皇帝崩逝,光绪皇帝继位,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东太后慈安去世开始独掌大权;1898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1908年慈禧太后病逝于北京中南海仪鸾殿,丧于河北遵化清东陵。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正面评价:

● 慈禧太后执政初期,面对清末国家内忧外患的现实采取了一些积极的革新图强举措。整治吏治,重用汉臣。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都受过慈禧太后重用提拔。依靠这些汉臣及广大汉族地主武装力量依次镇压了诸如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西北回民起义,有利的维护了清朝的统一与边疆稳定。

●听从恭亲王奕欣及洋务派等人建议,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展洋务运动。发展民用、军用工业。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一定作用,比如设立总理衙门、兴办现代军事工业,成立福州船政局、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洋务运动后大清王朝的军事实力也确实得到一部分提高,这一时期民族工商业亦有了初步发展。清末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景象,加之这一时期是同治皇帝在位,被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同治中兴”。执政后期,积极顺应历史潮流。发布诏书,废除延续一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开始宪政改革等。这些举措无疑都是正确积极的。


影视剧照,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兰贵人)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慈禧太后临终时曾郑重留下遗言:“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这是慈禧太后留给历史的一段特别财富。

——负面评价,虽然说科学评价一个人要正负都考虑,可是慈禧太后的负面部分远大于上面的正面成绩。

●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不败而败,法军不胜而胜。签订《中法新约》;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大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岛给日本;条约的鉴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加深,且给台湾同胞带来了深重苦难;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大败。之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鉴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从此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晚年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本人生活奢靡,穷奢极欲。野史记载,其每顿饭多大108道菜,且大都浪费掉。而此时生活在中国下层的老百姓却处在衣不蔽体,饿殍遍地的惨境;甲午战争爆发后,她竟然挪用海军军费修缮颐和园。

慈禧太后生逢晚清乱世,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到清朝灭亡,这一时期慈禧太后都是大清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也是是大清国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她在用四十多年的时间竭力维持清朝这艘航行在大海上的“破船”,牢牢掌控者清帝国的走向。慈禧太后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帝制时代少有的女性政治家,其政治手腕干练老谋,尤其擅长平衡朝中各势力。但凡此种种,皆为维系自己统治。

虽然说清亡不能全部加罪于她,但是她当政的四十多年时间内却同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导致割地赔款,人民苦难一步步加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无论从那个角度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屈辱柱上应当有慈禧的名字!


小司马说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对于慈禧的评价基本可以确定,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四个字,祸国殃民。一代国学大师曾经写了一副对联形容慈禧:上联:今日到南宛,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明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下联: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我再添一个横批:赶紧去死

应该生活,慈禧的个人的一生很不幸的,父亲早死。小小年纪就饱受丧父之疼。家境也日趋衰落,14岁被选秀入宫,但就此她的人生轨迹乃至满清的历史就此改写,她的丈夫是咸丰,在整个皇宫里就这一个男人。慈禧是幸运的,在后果众多女子中她能够脱颖而出,可见在容貌以及其他方面还是优秀的,而且她还生下了咸丰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但鸦片战争战火延续到了北京。咸丰与慈禧一起仓皇逃窜到了热河,但就此咸丰一病不起,儿子年幼孤儿寡母。如何面对这个复杂的朝局。因此咸丰设立了顾命八大臣。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处理朝政;又给皇后(慈安)和皇太子(由慈禧代管)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公元1861年。27的慈禧守寡。也由此走上了政治舞台,就此统治满清47年,就在当年慈禧联系恭亲王一举拿下顾命八大臣,慈禧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可以说八大臣最大错误就是小瞧了慈禧。

从1861年到1909年。慈禧统治满清47年,应当说,在那个年代慈禧也是比较难的,国门洞开列强环伺,形势环境都是极其艰难的。而慈禧能够基本维持住,也是相当不易。而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这些权臣能够对慈禧言听计从,也可见慈禧的能力。现在来看,慈禧诛杀八大臣臣,也不过是吕后之事,武则天临朝,并不算稀奇。康熙还铲除鳌拜呢。而慈禧个人的不幸在于作为妻子和母亲,她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而权力就成为她唯一的伴侣。

对于任何一个政治人物的评价都是个人观点,而且不大可能百分百客观。就我个人来看慈禧的执政能力来看,很一般,因为受历史局限性,无论慈禧还是曾国藩等人都是用传统眼光和方式来处理国家和国际事物。慈禧的学识,能力,水平都证明她无法治理好这个国家。慈禧的手段,心机,权谋都是用在了对付大臣了。但这些与国家没有任何用处,而对一切崭新的事物,科技,文化。军事,慈禧是极其排外的,而接受也是被动和被迫的,更多是地方大臣接受。慈禧才不得不接受。慈禧能力应该说稍逊于武则天和吕后。而且生不逢时,遇见了3000年未遇大变局。基本上来说换成谁大概也没折。但慈禧的残忍,无知,而且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慈禧能力的欠缺。

慈禧当政以后,基本上已经是汉臣主政,地方权力已经大大高于中央,变法是必然的,但如何变法却是新旧两派矛盾所在,囿于传统文化的强大惯性和与新派变革的巨大差异,也是慈禧的能力无法解决和处理。在这个问题上慈禧也是摇摆不定,缺乏一个政治家的应有的坚定。应该说,慈禧的私生活还是很严谨的,且非常注意公众形象。慈禧是精于权谋和善于暗室政治,她自然希望满清强盛,但无奈生不逢时能力欠缺,但我们也必须得说明,就治国水平来说,比她的丈夫的咸丰和坑爹的儿子同治强多了。

可以说,现在一般都拿慈禧和武则天比较,慈禧本来可以像武则天那样,留下盛名,但这个崭新时代的必然以及种种的现实因素和条件决定了她的遗憾命运。慈禧最大的问题是,她始终是把她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便是变法,也是被迫的。也是为了维持她自己的统治地位。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慈禧无论多精于权谋,由于她的水平和能力,视野和情商都让她无法驾驭这个国家,也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国家不断地恶化和衰败。慈禧是一个极其糟糕的领导者。和日本明治天皇相比,天上地下。比之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更是差的太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