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土匪山贼为什么不抢进京赶考的举子?

用户64822595953

山贼没什么不抢的,艺术加工罢了。

而且,能“进京”赶考的,早已不是一般穷苦人了,土匪山贼正等着这样的“肥羊”呢。

首先说,“进京”赶考的是什么人?真实历史中能“进京赶考”的人,并不像各类艺术作品中那样,看上去穷酸又潦倒。

“进京赶考”参加的是“会试”。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参加过了秋闱,也就是乡试。乡试过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副榜上的,名为“副贡”,没有资格“进京赶考”,仍可应下届乡试。

举人,在古代可算是“上层阶级”。俗话说,“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想想《范进中举》,是个举人,那都相当牛X的,择优放官,即使不做官也是名流、上层人士,就算不能钟鸣鼎食,起码也算锦衣玉食、使奴唤婢。

古代官方给举人的待遇很高,那都是宝贵的知识人才,进京赶考虽然不算前呼后拥,也是有人护送的。普天之下、古往今来,还没有靠两条腿自己往京城走的举人呢。

举人带着随从护卫,进京赶考都走驿道,有出县驿道、进省驿道,出了省往京城有官道,而且驿道属于军事施舍,经常有军队巡逻,哪个不开眼的毛贼敢在驿道边占山为王、拦路抢劫的?就算《隋唐》里的瓦岗寨势力滔天也不敢这么做呀。

看看古代真实的关于“进京赶考”的壁画就能发现,那根本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驮队,还走在官道上。

史料记载,乾隆30年会试,奉天过山海关至北京一路,为保证春闱,沿途增驻“回子营”40余个,总兵力近5万人,什么样的山贼惹得起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关东才子”王尔烈便是参加了这一年的会试,再后来通过殿试,金殿传胪。

也就是说,山贼土匪不是不想抢举人们,就是因为实在打不过而已。

毕竟,按现在的编制,一个标准师才1万人,土匪要是有能拿下几个师的“大集团军”这样的兵力,直接起兵造反了,还搞什么拦路抢劫。

当然了,穷秀才去省城参加乡试,倒是没这么大排场,安全系数低得多。可是,秀才多半都很穷,抢他们既赚不到什么钱,又坏了“好汉”的名声,所以,土匪也就放过这些穷酸了。


纯钧LHGR

首先纠正一点,不是不抢进京赶考的举子,而是一般抢不到。

比如水浒传中这伙强人,连生辰纲都敢抢,你说还有什么不敢抢的,何况是一个小小的赶考举子。

举子了不起呀,当时的高考升学率那么低,本来就没有几个人能考上。能考上又有什么了不起,升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要忘记了一百多年前张作霖就是抢了盛京将军的太太,而且是故意抢的。只因为可以借机洗白上岸当官发财,才放过这个女人的。

不要高估自己的道德和能力,也不要低估别人的道德和能力。大家都差不多了,只要胆子大,没什么不敢抢的。

窃国者侯窃钩者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有种,你把国家给抢了,你就是皇帝。如果你没种的话,抢了一点小东西,就可能被处死了。

不客气的说,抢劫面前,人人平等。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能打得过就抢过来。

我抢你的时候,你说你爸是李刚。有证据吗?就算是李刚,管我屁事。

上边说的很明白了,其实抢劫的没那么多讲究,说这个不能抢那个不能抢,全是扯淡,哪还是土匪吗?

要搞明白为什么抢不到,需要先搞明白几件事。

首先,科举是有分类的,每一类的情况是不同的。

童生试
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能进京城参加考试的人,参加的叫会试。参加会试的人已经是举人身份了,就是可以作官了;在当地见了当官的不用下跪了。

接下来我们讲最关键的点。

进京考试的人是举人身份,也就是国家认可的官员身份了。

这就是说,进京赶考的读书人,可以享受官员待遇。

官员进京怎么走呢?走驿站。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邮票上的两处驿站遗址,均属明代。孟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驿站"这一场所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一个词汇的出现是在蒙古元朝以后,元朝以前只称"驿"。

驿站走的是大路,并且路上有士兵把守,安全性还是比较好的。并且驿站的分布是相当科学合理的,连接了基本上所有县级以上城镇。

上图就是明朝的驿站分布图,基本上可以保证从哪走都可以到京城,路上补给也是非常方便的。

也就是说,大量进京赶考的举人住的是驿站,走的是官道。往往是结伴同行,危险的地方有官兵保护。

土匪山贼伏击的地点一般都是比较偏远的交通要道,因为那些地方官兵基本上没有,抢劫也比较方便。

而驿站是官道,住的人一般全是官员,有可能随从有大量兵马,至少也有高手护卫。风险太大,不合算。

抢劫不过是混饭吃,没必要拿脑袋去赌。

这才是土匪山贼抢不到进京赶考的读书人的真正原因。

小朋友,这个你们信服吗?不服评论区开撕。


新知传习阁

土匪是古代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一伙不法武装团伙。这些土匪穷凶极恶,见财起意,杀人越货,富商官员、地主绅商,不管什么人都抢。但有一种人土匪一般不会抢,那就是进京赶考的举子。那么土匪们为何不抢进京赶考的举子呢?真是因为举子们穷,答案自然不是。

首先我们要看看举人在清朝的社会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来说,科举制度分为四级。第一级就是参加童试,准备参加这个考试的人被人们称为是童生,只要是成功过关的人被录取之后就成为生员,并且还要接受教官的管理和教导,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了。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人是廪生,其次分别是增生和附生。

在此之后就要参加第二级的考试了,这个考试就是乡试,一般都是每间隔三年在各地的省城进行,因为这次的考试是在秋天进行的,也被人们称为是秋闱。秀才和生员们进行乡试之后,成功通过的则成为举人,在所有人中考到第一名的则是解元。

第三级的考试则是会试了,这是在乡试结束之后的春季的时候进行的,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是春闱,这次的考试参加的人士只能是举人,他们在成功通过之后成为贡士,其中考试出现的第一名就是会元。

以上的三级考试所考验的内容一般都是八股文以及诗词等内容,四书五经占据着比较重要的部分。而第四级考试则是殿试了,也就是由皇帝主持,贡士们进行殿试考策问,在此之后由皇帝亲自点名,只要成功的就成为进士了,而其中一甲的名次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所以说,你在古代到了举人这个级别,就相当于预备役官员了,有很多人都会来巴结你。而且一但成了举人,请款比较好的话是可以当个地方官,有了俸禄,就相当于有收入了,若是人品不是那么正,还有点油水可以捞。所以只会听到穷秀才,却不会听到穷举人的说法。那举人老爷们,大多数这么有钱,到嘴的肥肉而且基本没有反抗之力,为啥山贼不敢抢呢?目前有这样几个说法。

1、古代读书人地位非常高,老百姓又非常迷信,认为他们是文曲星下凡,所以不管是土匪还是老百姓,他们对读书人从骨子里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土匪是大老粗,虽然坏事做得多,但对读书人的尊重还是有的,他们也知道考生都是集结了家里人所有的希望,为了出人头地,所以一般不会做那种不仁不义的事。

2、有些土匪坚持盗亦有道。古代土匪山贼有规矩,娼妓、和尚、道士、孤儿寡母、赶考举子、红白喜事,一般都不会抢,抢了会被人看不起,在同行里也会抬不起头。土匪们一般只劫大富大贵,谋取不义之财的人,对进京赶考的举子自然不会过多为难。

3、古代举子都是有功名的,是在朝廷挂了号的,抢了他们会很麻烦。说不定在这个地方当土匪当得好好的,抢了举人之后,官府有可能会派兵过来剿你,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这样官府既做了好事又收取了民心,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还不如行个方便,大家结个善缘,山不转水转,万一哪天对方当了大官还能有个依靠。

不过,这是遇到“好土匪”才有可能出现的局面,如果遇见悍匪,那什么都是白搭。我国古代土匪一开始也是农民,一般都是活不下去,才去当得土匪。而土匪中也有些穷凶极恶的人,犯了事去当的土匪,遇到这种土匪就比较要小心了,很多这样的土匪基本没有啥道义可言。所以说古代土匪山贼不是不抢进京赶考的举子,而是一般不会抢。

PS:古代试卷字写的真是好,像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小王子木有钱

古代土匪的行规都有哪些?

自古山东多响马,响马就是劫道,就是山贼,也就是土匪,为什么山东多土匪呢?史论纵横认为山东是丘陵地带,山比较多,而中原多是平原地带,人口稠密,土匪不易躲藏。

在《隋唐演义》中,程咬金干的就是劫道的营生,作为劫道的鼻祖,程咬金创造性的编出了: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

看没看到,古代劫道也得讲求理由,比如混世魔王程咬金劫道前,还要开一句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理由!所谓,盗亦有道,大概就是如此了,在古代不止是土匪,就连乞丐,小偷,盗墓贼,算命的都有自己的行规,比如小偷在偷完大户人家后,会在墙上留下记号,让后来的人知道,这户人家有没有钱等信息。

土匪除了不抢进京赶考的举子,其实还有不抢娼妓、和尚道士、孤儿寡母、红白喜事等。

土匪不抢进京举子,应该算是“盗亦有道”

有人说,都当土匪了,还讲什么职业操守,不相信什么“盗亦有道”,其实这些考虑都是有原因的,从人性上来讲,见财起意才是人性,像程咬金敢抢杨林的生日礼物,晁盖敢抢蔡京的生辰纲,那都是杀人越货的存在,什么不敢抢。

当然,形成这种说法,当然是有根据的,比如不抢娼妓和孤儿寡母的钱是有说道的,首先是,沦落为娼妓的,肯定没有钱啊,孤儿寡母也一样,他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抢他们钱,就和跟乞丐要饭一样有点不要脸了,当然,有时候女的姿色好一点,就不抢钱了,干脆抢女的上山当压寨夫人了,那些娼妓在妓院混的,肯定真的不比在土匪窝里面强;

至于,红白喜事,可能都是晦气的存在吧,白事情一般都不会抢,但是红事情就不一定了,看到新娘如花似玉,抢走也很正常,要不怎么有“抢新娘”的说法呢!

土匪不抢举子,史论纵横认为,肯定不是因为举子穷,在古代能读书的,可以说一般家里都还算可以,没有钱的也读不起书,都说现在上学难,其实古代上学更难,而且还有门槛,一些下人,贱民什么的,根本就没资格。

如果能混到进京赶考的水平,其实遭就苦尽甘来了,像《范进中举》,刚中个举人,中已经飘的不行了,地方老爷都来送礼金,天天骂他的老丈人,都眉开眼笑的,所以,进京赶考的一般都已经是鲤鱼跃龙门了,不可能没有钱!

不抢举子更深层次的是古代的一种官匪勾结文化

至于官匪不抢他们,就是因为这些举子都是光明正大的走在官道上,哪块有土匪,他们也是晓得的,因此,除了结伴而行外,也都是绕道走,土匪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做的太过分的话,官府也不会允许。

其实,说到这里,也应该讲讲古代官匪的关系了,要是细细研究古代的官匪关系,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一般的官员升迁,都是靠治安良好,社会稳定,剿灭土匪来评价,可是如果没有土匪,他们上哪剿匪去,如果真把土匪都剿干净了,他还怎么向那些地主豪绅收“摊派”。

在单田芳老先生讲的《乱世枭雄》中关于张作霖有这样一段描述,张作霖要成立保险队,就是保护这些地主大户人家的,但是大家都不拿钱,于是张作霖就让人扮成土匪,天天晚上在村子周围放枪,然后大家都开始纷纷给张作霖捐钱,捐粮。

这就说明,其实官府才是最大的土匪,土匪能够打光,但是人的贪心会永远都在。

所以,土匪不抢举子,更是一种口号,一种官匪勾结的宣传,说给当地的官员听的。有些匪必须剿,有的匪可以剿,也可以不剿,像那些不给官府惹事的,官府当然不会去惹他们了。

像进京赶考的举子,是很有身份地位的人,如果把他们抢了,肯定要严肃处理啊,举子就是当官的前身,如果连自己人都被抢了,是不是意味着有一天,自己也要被抢啊!没有哪个官员会允许自己的地盘上存在这样的土匪。


史论纵横

土匪实际上就是一群不法的武装团伙,专干拦路抢劫、打家劫舍的事情,甚至有些穷凶极恶的土匪有时被金钱利益或色心迷了心窍,烧杀掠夺,无论是官员、富商还是地主,什么人都敢抢。但是土匪也有他们的职业操守~有一部分人他们是不会抢的,进京赶考的举子就是其中一部分。为什么天不怕地不怕的土匪们不抢举子呢?难道是因为举子穷,没啥可抢的?当然不是,而且恰恰相反,举子不同于秀才,都说穷秀才,但是秀才是没资格进京赶考的,只有中了举人才能进京赶考,所以中了举人一般就意味着脱离了贫困阶级成为中上流社会的人,所以举子们一般都比较有钱,随身会带许多盘缠。下面列举三条土匪不抢进京赶考举子的原因。

一、 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加上古人迷信,认为这些优秀的读书人是文曲星下凡,所以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土匪,对读书人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即使土匪们都是大老粗,但最起码的尊重还是懂的,读书人考试一般都承载了家里所有人的期望,土匪不会不仁不义到抢他们的钱。

二、 就像上面提到的,土匪也有职业操守,孤儿寡母、读书人、和尚道士、娼妓、红白喜事等一般是不会抢的,抢了会被同行看不起。所以土匪一般都是劫一些大富大贵的富绅或谋不义钱财的人。

三、 在古代制度里,举子是有功名的,一般都已经在朝廷挂了号,劫了他们如果被举报揭发会很麻烦,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碰见了交个朋友,说不定日后对方发大财或当大官了还能帮彼此一把。俗话说:官匪一家,“自家人”何必为难“自家人”。


老照片

古代科举,是每一个朝代的国之根本大策,古代的读书人十分的精贵,可以说是国家的宝贝,十几年寒窗苦读就为了一朝取得功名,也非常不容易,各级地方官也是读书人出身,所以一般全社会包括官府都会为他们行个方便,一个地方若发生抢劫赶考举子的事儿,这对朝廷来说,绝对是不能容忍的重大案件,地方官也要承担责任。

古代民怕官,官怕皇帝,落草为寇的山贼土匪一般也是苦出身,不得已才呼啸山林,但基本的原则还是有的,像老弱病残、和尚道士、红白喜事、赶考的人一般是不会主动去抢的,让同行知道了要看不起,让官府知道了要倒霉。

赶考的学子要么穷书生要么富家子弟,穷书生没什么油水,抢了不划算,富家子弟一路上自然全程护卫,土匪未必占到便宜。而一旦抢了举子,万一人家成了状元探花啥的,那到时候带兵来报复,那土匪不就完了么?那如果杀了呢?这几乎不可能,读书人在古代就是文曲星下凡,若杀了他们,土匪也怕遭报应,而且也没道理,不符合江湖规矩,更会招来朝廷围剿。

举子们为了安全,沿途也会给自己插个旗子,诸如“奉旨会试”啥的,沿途招摇,表明身份,他们可以沿途受到官府很好的照顾,沿途驿站也会行个方便,这些人都是登记在册的,老百姓对于这些人也是非常恭敬,毕竟他们将来随时可能就是官员了,土匪们看见他们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

当年抗战,大批大学南迁西迁,组成西南联大等学校,沿途跋山涉水,但各地的土匪还是懂的民族大义的,对他们不仅不会骚扰,还会行个方便,“盗亦有道”嘛,有啥和读书人过不去呢!


云中史记

古时候人们形容书生总是说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当然一般情况下这个词是来形容女人的,古时候书生便是如此,一心只读书,其余的方面的确是差了一点,真正文武双全的人在历史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书生在历史上总是柔软的样子,古时候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因此每个书生都会进京赶考,这个路途是非常漫长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住的离京城那么的近。出远门家里肯定会给他足够的盘缠,即使在穷都会挤出一点当盘缠。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从来不缺山贼,拦着路就要钱,按道理来说,这种柔弱的小书生是最好下手的了,可山贼们从来不打他们的主意。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即使当山贼也是有自己的规矩,他们有十不抢,七不夺的规矩,其中有条规矩是学士不夺,书生也是学士的一份子。

山贼为什么不抢呢?其实说起来非常的简单,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是一个书生被山贼抢了之后,九死一生参加了考试,考取功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来荡平这些山贼。看到这里应该知道山贼为什么不抢进京赶考的书生了吧。

三个字,怕报复。本来山贼当的好好的,抢了个弱书生,可偏偏这个书生考取了功名,那人家能不报复吗?而且当地官府知道,都会立马来灭了这些人的,给书生一个交代,同时还能够赢得民心,所以这事当地官府很乐意做的。

实际上这就是山贼避祸的一种行为,不是说他们好心,虽然说不是每个进京赶考的书生都能够考取功名,但是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些山贼也不是傻子,他们当然不会为了一点小钱,丢了自己的小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例如古代的曹操,就曾被荐为“举孝廉”。而古代的书生,多为想通过科举考试制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贫贱读书人,有钱的官宦,乡绅,富胄子弟都通过世袭,或者“捐官”来换的一个官爵,当然也有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少之又少。



而普通老百姓的子弟多为“穷书生”,无钱无势的,身上没有多少钱财,土匪抢你的啥呢?土匪真正立的规矩是七不抢,七不抢是胡匪抢劫中的一些要求,七不抢的对象,各地各股胡匪规定的不同,大都因地因绺而异。有的绺子规定:不抢盲人、不抢哑人、不抢疯人、不抢瘫痪人、不抢僧人、不抢道士、不抢尼姑。有的绺子规定:不抢喜事、丧事、棺材铺,以求图个吉利;不抢邮差,因没有多少钱可得;不抢摆渡的,



为了要靠船老大渡河;不抢郎中,为了请他们医伤诊病;不抢“耍清钱”的,因“清钱混钱是一家”;不抢挑八股绳的,因为这些锯锅、货郎、挑担、卖小吃的小贩,没油水可抢,对他们可当“眼线”使用;不抢小客店,因为在那里可常作歇脚处。有的绺子规定:不抢娶媳妇送姑娘的;不抢起坟送葬的,不抢和尚道士;不抢妓女;不抢吹鼓手;不抢学士;不抢医生。所以说,土匪就是土匪,抢与不抢完全是自己订的规矩,唯一能得到统一的是土匪不抢的是邮差和郎中。这倒是所有土匪似乎达成的共识。


服务质量监督检查部

所谓“盗亦有道”,古代土匪山贼也是有规矩的,他们一般不抢赶考举子,原因有三,一是不敢抢,三是不值得抢,三是不好意思抢。

一是不敢抢

说来可笑,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土匪山贼还能怕他们不成?还真是这样!

古代读书人社会地位很高,即便没有做官,民间对他们也很尊重,越没文化的人越敬重有文化的人。要是抢了进京赶考的举子,万一人家中举做了大官,回头想起这帮拦路抢劫的土匪,带兵前来剿灭,那岂不是赔本赔大了?

二是不值得抢

进京赶考的举子大多数是贫苦子弟,除了一两件衣服和一堆破书,带不了仨瓜俩枣,很多时候都是一路蹭吃蹭喝解决食宿问题,没多少油水,抢了他们会被同行鄙视,在道上威名尽丧,弟兄们谁还跟着你混?

三是不好意思抢

土匪虽是大老粗,但也不是天生坏蛋,他们大多曾有过家庭,被迫沦为山贼,也有道德底线,他们知道进京赶考的举子都是十年寒窗苦读,集聚了家人所有的希望,要是因为被抢劫影响了考试,那可是作孽,实在忍心下手。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凡事都有例外,如果遇到没有底线,不讲规矩的悍匪,举子们就只能自求多福,捡一条命回来就要烧高香了。


狄飞惊

中国是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忠孝仁义礼智信,深入每一个国人的骨髓,内化为国人的思维逻辑,外化为国人的行为方式。即使是土匪,也常常不例外。
与今天的人们一说到土匪与黑道就立马联想到那些凶神恶煞心狠手辣良心都被狗吃了的坏人恰恰相反,古代的土匪也有自己的信仰和规矩。关帝爷就是他们的心中之神。一千八百年来,一直被神化,从未被超越的关羽是怎么样的观念逻辑和行为方式,是中国人都懂。这是一个囊括了有关勇武、智慧、仁爱、忠诚、道义、规则、秩序、利益等等一切话题的人物,集中了儒家思想于一身的隐喻象征。

正因为如此,代不绝书无数大小土匪的各种怪异行为。也就不难理解土匪们那种规矩了。比如历代的土匪们一直遵循着“八不抢”的规则:1、瞎子聋哑残疾不抢;2、节妇孝子不抢;3、寡妇独子不抢;4、婚丧嫁娶非仇不抢;5、婊子老鸨不抢;6、学生苦力不抢;7、先生郎中不抢;8、清官还乡不抢。这些完全与当下社会的理解相反,此所谓“盗亦有道”。

土匪们可以蔑视当权者的传统,蔑视一切的法律。但他们自有一套约定俗成行之有效的貌似原始粗放却很有约束力的民间道德法则和规矩。你可以不讲法律,但必须讲规矩;你可以不讲道理,但必须讲道义。盗亦有道,极恶非道。


码字到此,讲一个当年西南联大西迁途中发生的事。当时从长沙到云南,一路山高水远,路途险恶,过路行人常被土匪打劫。其中尤以盘踞在湘西的土匪势力最大,拥有大量的枪支弹药,土匪们为了争夺地盘和钱财,经常与当地驻军交火,有时甚至敢与一个师的兵力火拼,其凶悍程度可见一斑。而这条道却是当年西南联大师生们的必经之路。

所以,在西迁前,当时的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暗中派人和黑道中的土匪头子打了招呼,告知将有一批穷学生“借道”前往云南,请他传令沿途手下帮派不要进行骚扰。联大师生们经过此地,一路上虽然偶尔听到枪声,但从未见土匪找上门来。反而时不时看见暗中有人一路保护师生们。因为当时的土匪头子遵守承诺,主动为师生们让路,开了一条安全绿色通道。数十年过去了,当年湘西土匪的民族大义,恪守承诺的道义,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