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4個女兒都進哈佛!這個華人家庭完美詮釋「中國式貴族教育」!

華人家庭移民,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孩子的教育。

一來擔心孩子沒有辦法融入北美主流社會,二來擔心孩子完全被西化,徹底忘記了華人優秀的傳統文化,變得中不中,洋不洋。以至於有的家庭教育失敗,直呼:“為了孩子不要移民”。

真正會教育孩子的家庭,會充分利用北美的教育資源和環境,將中西文化中的優秀元素融合,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不優秀才怪。

讓4個女兒都進哈佛!這個華人家庭完美詮釋“中國式貴族教育”!

在華人移民的歷史當中,能夠做到這樣程度的家庭比比皆是,其中最完美、最優秀的家庭,公認為是當今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家庭。

趙小蘭一共與5個妹妹,全部畢業於常春藤名校,其中4人拿到了哈佛商學院文憑,工作之後,每位都是各自行業的翹楚!

當年老布什總統在瞭解到趙家的情況後,對自己老婆說,跟人家趙家的家長學學怎樣教育孩子,看咱們這兒子笨的,以後除了當美國總統,還能幹啥?

趙小蘭的父母是怎樣教育6個女兒的?這一家人又是怎樣移民到美國?在美國成為華人家庭榜樣的?這要從上個世紀,國共內戰開始說起。

年少得志不驕,中年落魄不餒的父親

趙小蘭的父親趙錫城,如今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

讓4個女兒都進哈佛!這個華人家庭完美詮釋“中國式貴族教育”!

趙錫城先生

趙錫成在1928年出生於上海嘉定馬陸鎮的一個普通人家。

父親趙以仁先生是鄉鎮老師,雖然當時家中經濟拮据,但趙以仁從小就教導兒子“守身持正、忠義節義”的道理,並幾乎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在獨生子的教育上。即使在兒子8歲那年上海就已淪陷,他也沒有讓兒子中斷學業。

回憶起童年那段戰亂中求學的生涯,趙錫成回憶道:

“如果不是父親拒絕蓋房子,我可能沒有機會受教育,我的人生也可能就此改變。”

抗日戰爭爆發後,趙錫成一家四處逃難。1946年,就像當年的每一位理想主義愛國青年一樣,心懷著報效祖國的夢想,趙錫成聽從父親建議考入上海海事大學,主修航海專業。

讓4個女兒都進哈佛!這個華人家庭完美詮釋“中國式貴族教育”!

年輕趙錫成與父母合影

也正是在大學階段,趙錫成遇到了他的妻子朱木蘭。名門之後的朱木蘭端莊婉約,此時的趙錫成也風流倜儻、風華正茂。

一次偶然的見面之後,兩人便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愛情長跑。

然而,趙錫成和朱木蘭的愛情沒開始多久,就被戰火燒散。1949年國內戰爭白熱化,即將結束大三課業的趙錫成被選撥上船實習。

當時的趙錫成差點就被安排到後來沉沒的“太平輪”,但陰錯陽差登上了“天平輪”,從而躲過一劫。但不想,趙錫成上船的十二天之後,上海港口被封鎖,歸家無望。“天平輪”在烽火中,在國民政府的命令下輾轉華南各港,疏運政府物資,最終一路向南抵達臺灣。

“1949年那時候糊里糊塗上了船。離開上海沒有多久,上海就宣告解放了。”趙錫成說,“解放之後再也回不到自己家裡去,我非常奢望能夠回家,可是無能為力。”

讓4個女兒都進哈佛!這個華人家庭完美詮釋“中國式貴族教育”!

由蔡康永父親蔡天鐸經營的客輪“太平輪”,因超載、夜間航行未開航行燈而被撞沉,導致船上近千名紳士、名流罹難,被稱為中國的“泰坦尼克號”。

歷時一年苦苦尋覓愛人

到達臺灣後,21歲的趙錫成因高材生的身份,獲選“有慶輪”代理二副,領著一百美元的高月薪,衣食無憂。此時,年輕有為的趙錫成受到了不少女孩子的歡迎,上門提親說媒者絡繹不絕。

然而趙錫成心中只有處在大陸的朱木蘭,報紙、信件……他通過各種方式苦苦尋找她的蹤跡。

“不管希望多麼渺茫,我都堅定不移,告訴自己,一定要找到她。人海茫茫中,每天清晨我滿懷希望四處奔走,夜晚伴隨著沮喪無功而返,但次日清晨又感覺更大的希望,更深的思念也成倍增長。”

持之以恆之下,眼淚幾乎流乾,想盡辦法的趙錫成終於在報紙刊登的畢業生名單中,發現了朱木蘭的名字,並找到了同樣也在尋找他的朱木蘭。

1951年,他們在臺北喜結連理。

讓4個女兒都進哈佛!這個華人家庭完美詮釋“中國式貴族教育”!

婚後,海員的日子可以說是在炮火下用命討生活。經常需要在高雄、基隆與金馬之間的海域運送軍需物資,好幾次與死亡擦身而過。

1958年,趙錫成參加臺灣甲級船長特種考試,不僅一舉奪魁,還破了“最年輕”和“成績最好”兩個歷史紀錄,成為輿論熱議的“狀元船長”。當時,臺灣的四大報紙爭相報道,盛讚這位臺灣最年輕的遠洋輪船長前程似錦。

後來趙錫成不僅取得遠洋船長證照,還獲得了到美國留學的資格。那時候,美國移民法每年給中國移民的配額只有101人,趙錫成成為幸運兒中的一個。

面對去美國的機會,趙錫成很猶豫,因為他已經有小蘭、小琴兩個孩子,同時妻子還有7個月的身孕,這讓他十分擔心。朱木蘭卻毅然決然地鼓勵他去美國,家裡的事由自己一人擔當。

讓4個女兒都進哈佛!這個華人家庭完美詮釋“中國式貴族教育”!

1958年,趙錫成告別妻子和年紀尚小的女兒,拎著一個皮箱,搭飛機到東京,再換乘貨輪“瑞雲號”前往美國。

華裔移民家庭的“美國夢”

但到達美國後不久,他卻收到父親突然離世的消息。悲痛難抑之下,他強打起精神,一方面找機會繼續讀書,另一方面一天做三份工努力賺錢,希望將妻女接到美國相聚。

回憶起那段歲月,趙錫成說:“除了拉黃包車,什麼都做過。沒去拉黃包車,也是因為美國沒有這個行當。”

因為美國雞肉便宜,吃不起其他東西的趙錫成就總是吃雞肉,他回憶這段經歷時說:

“一整隻雞隻要29美分,我把雞煮了,一隻雞可以做三頓吃。除了吃雞,我還會燉一鍋雞湯。”

雖然美國的第一代移民奮鬥之路崎嶇艱難,但在東方土地孕育的夢想,正在美利堅的國土上發芽生長。

在長達三年不分晝夜的努力後,趙錫成才換來全家的團聚。

在1961年7月的一個晚上,朱木蘭帶著包括趙小蘭在內的三個幼女,登上了一輛開往高雄的夜車,然後從高雄搭乘貨輪,穿越大西洋,途經巴拿馬運河,經歷了整整37天的海上顛簸,終於抵達了紐約愛利斯島。

對於極少出遠門的母女四人來說,這37天的艱辛不言而喻。但一家人想到未來的新生活又充滿了期待。

讓4個女兒都進哈佛!這個華人家庭完美詮釋“中國式貴族教育”!

在紐約皇后區租來的一間一室一廳的公寓裡,一個貧困中國移民家庭的“北美夢”追逐之旅,就此開啟。

團聚在美國,一家人居住在一間只有一個臥室的公寓裡。全家人除了趙錫城,沒人會說英語。而趙錫城一天要打三份工,一份是在紐約招商局代表處做文職,一份是在一家航運公司做兼職,剩餘時間到一家中餐館做小時工,昔日少年得志,風光無限的狀元船長,練就了雙手端10個盤子的“絕技”。

工作如此忙碌,但只要一回到家中,趙錫城就把全部時間都花在了女兒的教育上面。

後來趙小蘭講到了那段時間父親的辛苦,由於剛到美國不懂英語,她只好每天把黑板上的所有內容抄下來,到了晚上,再由工作了一天的父親把所有內容譯成中文,讓她明白課程的內容;同時,父親還從ABC開始為她補英語。所以每天晚餐之後,趙家極少開電視,母親陪著孩子一起讀書,父親處理公務。

每逢週末,趙錫城和妻子會帶著孩子去戶外長知識。博物館、植物園、中央公園、帝國大廈、自由女神、科尼島……這些都是免費的觀光景點,但卻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扇瞭解美國的窗戶。

隨著趙錫城從聖約翰大學的MBA畢業,他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到後來自己成立的航運公司,全家人的生活水平也開始提高。首先房子從一居室變成了擁有大花園的別墅,家裡還請了管家。

讓4個女兒都進哈佛!這個華人家庭完美詮釋“中國式貴族教育”!

但趙錫城對幾個女兒的要求依然嚴格,從不給她們成為嬌滴滴地大小姐的機會。

不僅要打掃自己的房間,每到週末還需要幫助整理花園、草坪,檢查和清理游泳池。甚至家門前那條長達120英尺車道的柏油路面竟然都是姐妹們在父親指揮下自己鋪成的,吃苦耐勞的動手能力絕不輸給男孩。

可以說,趙錫城作為一個父親,給孩子樹立了“艱苦樸素、自強不息”的優秀榜樣。

相夫教女,終身都在學習的母親

孩子的成才不僅僅需要父親的榜樣,更需要母親的影響。朱木蘭出生於安徽滁州一個書香門第,知書達理,溫婉賢惠。

當初丈夫提出想要隻身闖美國,朱木蘭完全支持。和丈夫分別的三年裡,她一個人肩負起了照顧孩子的重任。

隨丈夫來到美國後,她從一句英文都不會,到後來50多歲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畢業,不僅培養了6位有出息的女兒,自己還保持了終身學習的習慣,與孩子共同進步。

在趙家,朱木蘭負責制定家規。比如她規定,只要有客人來家吃飯,6個女兒都不能入席,而是守在客人身後,以非常恭敬的態度給大家上菜斟茶。

後來,趙小蘭當了美國勞工部的部長,回到家裡依然要遵循母親制定的這條家規,以至於有的客人起身說:“這飯我實在吃不下去了,因為,趙部長還在旁邊坐著”。

讓4個女兒都進哈佛!這個華人家庭完美詮釋“中國式貴族教育”!

朱木蘭女士

有人問朱木蘭,為什麼要孩子這樣做,她說:“我是教她們做Waitress,這何嘗不是一種訓練? 我的先生常對女兒說,人生做事好像開車,不是隻能直走的,有時候必須左轉右轉。不要把伺候客人當做辛苦的事,當你們讀書讀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種休息嗎? 何況在這當中,可以學到許多待人處世的道理!”

即便是家庭條件富裕,孩子們也要承擔很多家務活,並且很小就要自己賺零花錢,趙小蘭上大學的錢,還是自己貸款,後來工作的時候慢慢還清的。

朱木蘭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管家是請來幫助父母的,不是幫助孩子。年輕人理當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則很難學會獨立!”

有時候女兒們在幹家務活累的時候,難免會有抱怨。這時候朱木蘭就會教育孩子:“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

後來趙小蘭回憶,說當時也不喜歡做很多家務,但現在想起來,很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

中國式貴族教育,適合所有華人家庭學習

他不無感慨地說,其實趙家的家教之道,就是“將中國傳統的孝悌忠信與西方社會的組織管理方法結合,既培養個人的獨立性,更要求每個人對家庭的參與,透過溝通後產生家庭共同意識,達成彼此希望的目標。”

趙家一家人的成功,特別是六個女兒的成材,都離不開這種教育方式,這,就是中國式的貴族教育。

趙家人一開始都是從49年的大陸去到臺灣的,他們身上那種民國知識分子家庭的涵養,在臺灣得到了充分保留。

讓4個女兒都進哈佛!這個華人家庭完美詮釋“中國式貴族教育”!

在趙小蘭身上,更是被這種“中國式”的貴族教育深深烙印,她既有中國女性的優雅端莊,又有美國人的獨立自信,並且對中國文化有自己的看法。

比如美國人常說:“中國學生很安靜,沒有領導力”,趙小蘭回應的是:“我們的文化要求我們對尊重他人,保持安靜,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領導力。”

在美國政界多年,當過美國勞工部長和交通部長的趙小蘭,誰敢說她沒有領導力呢?所有人在見到這位東方女性時,都會被她的“不亢不卑,帶有適度的矜持與華裔尊榮的氣質”所感染。這都是家庭長期教育的結果。

趙家這種“中國式的貴族教育”,不完全迷信美國主流、也不完全沉浸在中國傳統中,值得所有中國家庭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