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酷夏里,古人可沒有空調與冷飲,那他們是怎麼過夏天的呢?

最近一波又一波的酷暑折騰了不少人,許多人的生活模式就是:整天待在空調屋裡,喝冷飲吃西瓜,只有上廁所時會出來走走。那麼,沒有空調和WiFi的古代,人們怎麼度過這炎炎夏日?

炎熱的酷夏裡,古人可沒有空調與冷飲,那他們是怎麼過夏天的呢?

首先就是扇子,我想這東西大概很早就有了,因為好做。原始時期也可以隨便折一片大葉子當做扇子。扇子的發明朝代已經不能考證了,因為實在是太簡單了呀。我們常常看到電視劇裡,威嚴的皇帝坐在龍椅上,身後兩名宮女交叉著大大的蒲扇。到了後來,扇子的形狀有了改觀,比如團扇。並且用絲帛蒙上,還可以在上面作畫。這種扇子很是文藝,適合女子使用。而且很多閨怨詩中總會提到這樣的團扇,女子們用它撲流螢等,妙趣橫生。

炎熱的酷夏裡,古人可沒有空調與冷飲,那他們是怎麼過夏天的呢?

然後便是涼屋。這種屋子一般由竹子建成,比較透氣。依山傍水而成,山上涼爽,水邊也很清涼。同時還有一種特製的簾子,可以把涼氣留在室內。還有人研製了一種方法,用水車帶動輪扇轉動,這樣就少了人力限制,畢竟水力是無窮無盡的,節能又便捷,為屋內的人帶來源源不斷的涼氣。明朝之後,這種涼屋迅速發展,不僅含有更多精巧的小機關可以帶來涼氣,還可以容納更多的人,格局更大,有許多人記載。還有人在房屋旁邊挖井納涼,井水冰涼,放在那裡也可以帶來涼氣。還有很多人直接用井水洗澡,想想都知道肯定冰爽。

炎熱的酷夏裡,古人可沒有空調與冷飲,那他們是怎麼過夏天的呢?

現在的人擼串就著冷飲,但其實古代,甚至遠在商朝,就已經有冷飲了。想來也不復雜,做好的飲品放在容器內,然後放入井水中,就可以讓它變涼了啊。這是普通吃法,而在一些大家,他們有專門儲存冰的地窖,冬日裡存冰,夏日裡拿出來做冷飲,這種吃法當然不是平民百姓可以享受得到的。看紅樓夢裡妙玉的雪水茶,以及寶釵的冷香丸,都和這地窖存冰有關。當時的民間飲品主要有酸梅湯,綠豆湯,米酒之類。

炎熱的酷夏裡,古人可沒有空調與冷飲,那他們是怎麼過夏天的呢?

元朝有冰酪,和現在的冰淇淋差不多,讓當時的馬可波羅大開眼界。冰是納涼的好物,記得一些電視劇裡,妃子怕熱,於是在宮中放上大盆的冰塊,再用風輪徐徐吹著涼氣,肯定也十分舒爽。在古代,炎熱的夏天路邊也有人賣冰,銷量很好。

炎熱的酷夏裡,古人可沒有空調與冷飲,那他們是怎麼過夏天的呢?

有的房間裡,會在屋簷上,柱子邊都嵌上管道,夏季通水,水在屋子周圍流動,就很好地帶走了熱量,同時隱隱會有水聲,給人清涼之感。這種房子構思十分精巧,需要大工匠來建造,當然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

炎熱的酷夏裡,古人可沒有空調與冷飲,那他們是怎麼過夏天的呢?

我們知道,瓷器是我國古代的特產。瓷器總是被做成花瓶等等容器,其實古代也有瓷質的枕頭,枕上去冰冰涼涼的。世家大族也有白玉枕頭可以用,這些玉一般都被做成很精巧的形狀,不知各位有沒有見過孩兒枕?枕頭的形狀像是一個孩童在睡覺,身體的輪廓都做的十分細緻,凹下去的地方就是枕著頭部的地方。

炎熱的酷夏裡,古人可沒有空調與冷飲,那他們是怎麼過夏天的呢?

皇帝們有行宮,有避暑山莊,因此解暑是不用愁的。如今酷暑難當,大家都減少了出門的次數,安心宅在家,但筆者還是要提醒一句,老在家不好,空調病越來越常見了,大家納涼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身體呀。

炎熱的酷夏裡,古人可沒有空調與冷飲,那他們是怎麼過夏天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