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當印度最終吃大虧 俄賣中國運輸機想提價最後失去所有訂單

把中國當印度最終吃大虧 俄賣中國運輸機想提價最後失去所有訂單

隨著運20運輸機的產量不斷提升,目前解放軍的運輸機隊列中,運20運輸機的比重越來越高。而根據此前媒體報道,目前運20運輸機採用了全新的脈動生產線,這意味著這款戰略運輸機已經打通了大批量服役最後的任督二脈,相信未來裝備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看著現在運20運輸機現階段取得的成果,誰也想不到,僅僅在數年之前,中國的大型運輸機還在受制於人。中國因為早前並不具備單獨研發和製造大型運輸機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的大型運輸機只能依賴從俄羅斯引進伊爾76運輸機,但是在引進過程中,中國卻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

把中國當印度最終吃大虧 俄賣中國運輸機想提價最後失去所有訂單

原因很簡單,俄羅斯希望中國多出一些錢,很顯然,俄羅斯把中國當成印度了,想仗著中國沒有相關技術來不斷提價。但是俄羅斯很顯然打錯算盤了,中國不是印度,因為中國有自己的研發能力,只是當時沒有發力而已。

把中國當印度最終吃大虧 俄賣中國運輸機想提價最後失去所有訂單

中國從2006年開始下令開發運-20。此前,中國取消了向俄羅斯購買38架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伊爾-76的加油機版本)訂單,這筆訂單價值15億美元。公開的理由是俄羅斯試圖提價27%。中國一直在另尋他法,包括敦促其本國飛機制造商拿出產品。這一過程最終帶來了新的運-20運輸機。

雖然運20研發成功讓很多人感到揚眉吐氣,但是一個現實依然讓很多軍工人員眉頭不展,那就是因為運20早期只能使用俄羅斯進口的D-30發動機,這很顯然依然讓中國運20的列裝速度受制於人,不是長久之計,必須研發自己的國產發動機。

把中國當印度最終吃大虧 俄賣中國運輸機想提價最後失去所有訂單

此前,運20一直採用的烏克蘭的D30型發動機,雖然推力大,性能好,但生產工藝繁瑣,維修成本巨大,一直無法實現量化生產,讓運20這一神器只能束之高閣。然而,近期,由我國仿製的渦扇18國產發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這種情況,運20也可以大量出現在世人面前。可以預見,將來,運20不僅在我國軍事上發揮重大作用,甚至還能實現對外出口以及民航使用。

運20的最大載重高達60噸,這意味著不僅僅是軍事人員,即便是大型物件比如軍用坦克等的運輸也不在話下。在單兵綜合作戰能力以及士兵生理健康日益重要的今天,士兵質量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其數量。因此,軍事運輸的主要對象已經不僅僅是戰士個人,更在於為其配備的大量作戰物資以及後勤供給。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下,這樣一款性能強大的軍用運輸機,其大批量化使用,對於提升我國軍隊機動能力,保障後勤以及作戰補給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