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奇緣:二馬本可並駕齊驅

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以電子商務為主,馬化騰的騰訊以即時通訊為主。

兩大互聯網巨頭公司戰線越拉越長,越長越要拉,從社交到電商,再到現在移動支付。業務的交叉競爭一直火熱朝天,也被人津津樂道。

中國第一批互聯網公司,包括現在的阿里巴巴、騰訊、網易、搜狐等等,幾乎出世在1998-2000年這個時候。

而新的東西,總是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

強如阿里巴巴當年也是面臨多方打擊。

互聯網奇緣:二馬本可並駕齊驅

1999年馬雲在杭州創立阿里巴巴,老馬意氣風發,但是一腔抱負還沒來得及開展就迎來了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

這是最艱難的時候,他找了很多投資方甚至是銀行,都沒有人願意投資一個在當時覺得看不到的未來。

“2000年我對自己是沒有底的,但是對互聯網是有底的。”

馬雲當初在做互聯網時也是一腔熱血,死剛到底。

他對於國內的互聯網前景深信不疑,但是大多數人覺得他是騙子。

還好,最後軟銀爸爸“奶”了一口活了過來。

互聯網奇緣:二馬本可並駕齊驅

2003年5月,阿里巴巴創立淘寶網,當時國內網購領域已經有了ebay,自然而然就有了衝擊。

再加上五個月後淘寶再創立支付寶,基本有了現在淘寶網購一體系統的雛形。這對於當時的亞馬遜等等電商巨頭的影響是很大的。

似乎看到了一隻貓變成了一隻小老虎,雖然現在還小,但是以互聯網大佬的毒辣眼光一看就知道成長下去必然是個龐然大物,所以打算要扼殺在搖籃裡。

於是他們對阿里巴巴實行了一系列的打擊施壓。

當時的阿里巴巴還沒有“五神裝”,根本吃不了對面幾個“大招”,於是資金再次面臨斷裂。

老馬再次陷入危機,最後面臨的選擇只有一個,就是賣股權!

互聯網奇緣:二馬本可並駕齊驅

那麼重點來了,馬化騰出場。

當時的騰訊本來有機會可以投阿里巴巴15%的股份,但是一方面他不看好當時的阿里巴巴,一方面他是覺得佔比太少,說要投就要50%,馬雲自然不可能答應。

馬化騰對此也後悔過,原本是有很大機會投資阿里巴巴的,只是因為佔比太少或者太謹慎沒有好好把握住。

儘管現在騰訊公司的發展也非常讓人羨慕,但是如果是騰訊+阿里巴巴,就這而言,他的確錯過了一塊很大的“蛋糕”。

但最可惜的是錯失了兩人合作發展的契機,如果那時真的合作了,那產生的反應,就難以想象了,二馬並駕齊驅,中國的互聯網可能都是他們的草原了,現在又該是怎麼樣的一幅風景。

但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可能這也是冥冥之中命運使然。

互聯網奇緣:二馬本可並駕齊驅

傳奇人物如二馬,都有這樣的一段奇妙故事發生過。

在互聯網行業的競爭中,如果你在某一方陣營中能找到阿里,那麼似乎總能在對手陣營中找到騰訊。

現在的局面必然有其發展的道理,馬雲也曾在《對話》的欄目上,親自說出自己和馬化騰是朋友。

英雄惜英雄,大概就是如此。

他們是互聯網兩大巨頭企業的掌舵者,都是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

馬雲高調、馬化騰低調;馬雲激情四射、馬化騰溫文爾雅,馬雲風流倜儻、馬化騰英俊瀟灑,他們是很多創業者心中的神

也期待中國互聯網,會有更多的傳奇人物誕生,更多的傳奇公司誕生。

互聯網奇緣:二馬本可並駕齊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