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降溫」是基於現實的理性思考?「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在市場化就業的格局中,教育自然也有一個“投入”與“產出”的問題。考研“降溫”無疑與碩士研究生教育收費改革有關,而其根本原因在於“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是考生基於現實的“理性”思考,這種思考有對也有錯,教育說白了,就是一門投資學問,而且風險還不小。不是嗎?

“考研降溫”是基於現實的理性思考?“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考研

誰不想學歷層次高一些,在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多一分勝算?然而,伴隨著考研熱的持續升溫及研究生的大規模擴招,研究生就業“風光不再”,“學歷越高越好”、“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已成明日黃花。無情的現實,不僅讓許多讀研者的理想與期望落空,甚至畢業後的薪水還不及當初本科畢業後直接就業的薪水。這種“投入”與“產出”的矛盾,必然使越來越多的後來者幡然醒悟,讀研求職存在著諸多風險,還不如搶先一步就業客觀實際。

“考研降溫”是基於現實的理性思考?“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考研

道理很明白,即使研究生教育不收費,考研“降溫”也是一種趨勢。只不過實行學費個人買單後,加速了考研的“降溫”。迫使不少在讀研與不讀研上猶豫不決的學生,開始更多的考慮“投入”與“產出”的問題(比如今後的就業、家庭經濟實力等諸多現實因素),在比較中做出更為“理性”的選擇,以規避盲目跟風考研所帶來的“投入”與“產出”的“剪刀差”。

研究生擴招,一個導師帶30多個研究生,製造了許多“泡沫”文憑,早已為社會所詬病。這不僅使教育質量打折,同時也無形中加重了老百姓的教育負擔,使不少原本就無力承受四五萬元大學培養費用的家庭“雪上加霜”。從這個角度講,考研“降溫”迴歸理性,無疑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考研降溫”是基於現實的理性思考?“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考研

但是近年來的考研人數告訴我們:人數在不斷攀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事業的改革,本科生在市場上不吃香,這一點,相信已經步入社會的同學們應該更有體會。那麼。考研成了一個給學歷鍍金、給自己人生鋪路的最好的選擇,因為學習的苦遠不及生活帶來的苦惱。考研就像高考一樣,又是一次人才的分流,很多人因為考研、選擇讀書這一條路,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不管怎樣,還是要相信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

只是筆者以為,在目前考研日漸迴歸“理性”的現實情況下,高校匆匆忙忙收費反倒有點不合時宜,因為由此也可能導致一些有志讀研並且優秀的貧困學生面對考研望而卻步。從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長遠計,高校其實更應當以此為契機收縮研究生招生規模,在提高質量上下工夫,而不是急於收費。如今,各大研究生院校退出獎學金、助學金、生活補貼等等一系列措施,讓考上了研究生但因為經濟問題無法就讀的考生有書讀。教育慢慢從“功利性”變得“人性化”。

“考研降溫”是基於現實的理性思考?“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考研

如果拿考研後我能賺多少錢來衡量考研的價值,那真的太過於膚淺了。教育給人帶來財富只是其中最微小的點,它將會影響你的一生,包括你的子孫後代。為什麼一提到“書香門第”,就會有一種肅然起敬的衝動,既有羨慕又有好奇。這些都是讀書得到的,考研能讓你在一個領域成為專家,扎的越深,被人替代的可能性就越小,努力吧!19考研人!

隨著教育的事業的不斷改革,自己認知水平的提高,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的價值所在,考研人切莫急於求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