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中石書中華傳統美德古訓

歐陽中石是當代書法大家、著名學者。他創辦書學教育,擁有鮮明的教學思想和理念。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國五千年曆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並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

歐陽中石創作的《中華傳統美德古訓》,將歷代名家關於美德的名言整合一體,既體現以“修齊治平”為核心的傳統美德精神,又適應時代發展,力求做到切時如需,給欣賞者帶來啟迪意義。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明德, 光明之德。出自《大學》首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化育萬物謂之德,出自《管子·心術》:“虛無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直心為惪。生理本直,人行道而有得於心為惪。出自魏校《六書精蘊》。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在心為德,施之為行。出自鄭玄《周禮·註疏》:“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出自《書·洪範》。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修身,指修養身心,陶冶身心,涵養德性,修持身性。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學而時習之,出自《論語》。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出自《禮記·中庸》。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出自《禮記·學記》。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和為貴,出自《論語》。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論語·子路》。君子可以與他周圍保持和諧融洽的氛圍,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該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雖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實際並不講求真正的和諧貫通。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出自林逋《省心錄》。和群眾能和睦相處,對下屬能寬容相待,對別人能夠諒解。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過零丁洋》。自古以來,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義,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最早出自顧炎武《日知錄·正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出自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歐陽中石,1928年生,山東省泰安市肥城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中國文史研究館館員。學書先從師武巖法師,後又師從吳玉如。從唐碑入手旋即轉臨北魏諸墓誌;後亦曾涉足於篆、隸、甲骨、金文,尤於歐陽詢諸碑臨池最勤。多作行書,宗法二王。草書以王羲之、孫過庭為宗。書風妍婉秀美,瀟灑俊逸,既有帖學之流美,又具碑學之壯大。

欧阳中石书中华传统美德古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