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稻谷价格呈现“粳强籼弱” 多项针对稻米的调控政策出台

尽管近期总体上稻米市场表现偏弱,但从品种价格走势来看,粳强籼弱市场特征明显,其中粳稻米价格相对表现坚挺,而籼稻米价格持续偏弱下行。据监测,目前陈粳稻出库价:辽宁盘锦地区2980元/吨,较上周涨20元/吨;江苏盐城地区2740元/吨,较上周持平。陈晚籼稻出库价:湖南长沙地区2300元/吨,较上周跌50元/吨;湖北荆州地区2400元/吨,较上周跌20元/吨。陈早籼稻出库价:湖南益阳地区2380元/吨,较上周持平;江西吉安地区2100元/吨,较上周跌30元/吨。早籼米市场批发价:广州3460元/吨,较上周跌60元/吨,福州3490元/吨,较上周持平。晚籼米市场批发价:南昌3400元/吨,较上周跌50元/吨;广州4100元/吨,较上周跌40元/吨。粳米市场批发价:黑龙江建三江3600元/吨,上海4300元/吨,均较上周持平。

国内稻谷价格呈现“粳强籼弱” 多项针对稻米的调控政策出台

近日,由于政策性粳稻拍卖的成交比较低,对市场的利空作用逐渐减弱,再加上2017年产粳稻市场流通粮源严重不足,使得粳稻市场价格开始企稳坚挺回升。特别是在优质粳稻供应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加工企业提价收购的意愿增强,提振原粮价格的行情,但市场上的购销量并不大。

籼稻市场价格受托市陈稻谷拍卖影响较大,再加上新稻陆续将收获上市,各级储备轮换陈稻也在出库,使得市场供应压力增大。而终端需求依然偏弱,特别是夏季大米保管困难,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导致籼稻米市场总体上呈现量价齐跌的走势,而且这一行情预计将会持续到新早稻上市。

国内稻谷价格呈现“粳强籼弱” 多项针对稻米的调控政策出台

截止到6月底,江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早稻已经处于抽穗开花至灌浆乳熟阶段,早稻生长进入产量和质量形成关键时期。目前全国早稻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23%和77%,与前一周相比一类苗比例增加5%,二类苗比例减少5%。分省情况看,福建一类苗比例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同期,湖南高于上年同期低于近五年同期,广东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同期,广西与上年同期持平低于近五年同期,江西无一类苗,苗情整体较好,分省差异较大。近日主产区的天气变化对早稻最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较大,据气象部门监测,江南及华南大部分地区光热正常,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早稻生长,但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大部、福建中部高温天气持续,不利早稻开花结实和灌浆;云贵川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造成早稻作物受灾。

另外,近日国家频繁出台相关调控措施,对稻米市场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方面,大米税目税率做了调整,从7月1日起,我国对进出口大米的税目税率进行调整,其中大米税目调整体现在按米种划分改为按粒型划分,即稻谷、大米、糙米、粳米目录下的货品名称从原来的“籼米”和“其他”改为“长粒米”和“其他”,调整涉及14个税目。税率的调整主要体现在自东盟进口的稻谷、整粒米,碎米、大米细粉、大米粗粉粗粒适用的协定税率由原来的两档50%和5%调整为现在的五档50%、50%、5%、40%、5%,部分大米品种最惠国税率出现调整。这一调整,对进口大米来说,将影响到从东盟进口糯米的税率,协定税率从5%增加到50%,大幅增加了进口成本;另外主要影响了碎米的成本,进口碎米最惠国税率从65%下调至10%,碎米进口成本下降,对以进口碎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及酿酒行业是一大利好,降低企业原料成本。

国内稻谷价格呈现“粳强籼弱” 多项针对稻米的调控政策出台

另一方面,我国全面取消稻谷、小麦和玉米收购及批发的外资准日限制,在种植研发方面,取消小麦、玉米之外农作物新品质选育和种植生产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则提出更为开放的试点措施。此前我国稻谷购销市场主要以国有粮企为主导,民营企业为辅助的购销格局,外资企业受限不能直接进入购销市场,主要借助第三方委托来完成购销活动,购销链条长,且增加了成本费用。后期这一限制的取消,将有助于外资企业直接进入稻谷购销市场,减少中间采购环节,增加市场竞争力。至此除了部分种子研发核心领域限制外资进入外,我国粮油市场基本上实现了对外全面开放。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净进口国,其中稻米年度净进口量高达500万吨,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将逐渐进一步显现。(稻谷研究专家 徐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