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未满14周岁,北海花季少女贩毒始末

「记者调查」未满14周岁,北海花季少女贩毒始末

「记者调查」未满14周岁,北海花季少女贩毒始末

如果未曾沾染毒品

她们也许刚结束高考正忙着填报志愿;

如果未曾沾染毒品

她们也许正忙着找工作、享受生活的美好;

……

「记者调查」未满14周岁,北海花季少女贩毒始末

2013年至今,北海市检察机关共起诉未成年毒品犯罪案件109人,毒品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峻问题。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让我们走近未成年女毒贩

倾听她们的花季之殇

以贩养吸走上犯罪之路

王丽(化名)和黄樱(化名)是两位未满十八岁的少女,因吸毒走上以贩养吸之路。她们居住在一起,成了共同吸毒、贩毒的“好闺蜜”。每次购得冰毒,她们都会将一整包冰毒敲打分成四小袋,方便出手。据王丽介绍,她们贩毒始于2014年,贩卖了10多次,每次的价值在100元左右。

这对“好姐妹”的毒品生意全仰仗一个叫李某的人帮衬。“我们通过QQ认识,在一起吸毒,然后在QQ上联系,李某会帮我们寻找买家。”小王说。除了李某,她们常常在QQ上和一个叫“二哥”的人来往,而这位“二哥”则是她们的供货商。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对“好闺蜜”的毒品生意终于走到了尽头。在一次贩卖毒品过程中,王丽和黄樱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于同年被海城区人民检察院以贩卖毒品罪提起公诉。

据市检察院介绍,相比传统毒品,新型毒品心里依赖性强,“心瘾”很大,未成年人一旦沾染,很难戒毒。另外,涉毒犯罪的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被利用。犯罪分子往往让他们充当“马仔”,甚至引诱他们吸毒成瘾后,以“断供”的方式强迫其贩毒。

「记者调查」未满14周岁,北海花季少女贩毒始末「记者调查」未满14周岁,北海花季少女贩毒始末

碍于“好友”情面越陷越深

“你先拿着,等一下到了那里你拿两包给那个人,然后收两百块钱。”去年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李娇(化名)第一次从不满13岁的好友邓艾(化名)手中接过K粉的时候,她惊呆了:是帮忙还是拒绝?令人惋惜的是:李娇最终选择了“友情”帮忙。

一天晚上7时多,邓艾接到电话,是一位好友向其购买K粉。于是,邓艾就要求李娇和她一起去取货。李娇说:“自己本想离开,但碍于好友情面,并且心想只是去帮忙,不会有事。”当晚10时左右,李娇、邓艾与买家在网吧门口完成交易的时候,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由于案发时,邓艾未满14周岁,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因此不构成犯罪。而年满17周岁的李娇则因违反国家对毒品管理规定贩卖毒品,构成贩卖毒品罪。最终,她被合浦县人民检察院以贩卖毒品罪提起公诉。

为什么李娇会对小自己4岁的邓艾言听计从呢?原来,李娇常常到邓艾那里“蹭吸”K粉、冰毒。起初,邓艾告诉她“吸毒可以减肥”,李娇信以为真,便越陷越深。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在青少年吸毒者的词典里,“朋友”是一个高频词汇,更是一个重点词汇。第一次吸毒是在朋友怂恿下,日常吸食的毒品是从朋友那里来,吸毒的时候要跟朋友在一起。即使想主动戒毒了,也会在朋友圈的围堵之下欲罢不能。

悲剧幕后是家庭责任的缺失

谈到父母、家庭,从一些未成年女毒贩的言语中流露出更多的是一种麻木感,鲜见孩子应该有的幸福感。

“爹妈在家务农,从来都不管我,上学的时候,因学习不好常常挨打,后来辍学了,他们就更懒得理我了。”为逃避现实,辍学的黄雪(化名)染上了毒品,并走上了贩毒的不归路。

“丫头辍学以后,整天跟社会上的人来往,我知道她吸毒以后,觉得这孩子废了……”在询问的过程中,黄雪的父亲除了唉声叹气,也不知道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据悉,黄雪贩毒被抓的时候还不满17周岁。经审查,合浦县人民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对黄雪提起公诉。

「记者调查」未满14周岁,北海花季少女贩毒始末「记者调查」未满14周岁,北海花季少女贩毒始末
「记者调查」未满14周岁,北海花季少女贩毒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