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精準發力保障非公企業合法權益

2015年以來,重慶市江津區檢察院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把服務和保障“十項行動計劃”和“三項攻堅戰”的實施做精做準,把服務和保障江津經濟“升級版”的打造工作做實做細。加強產權司法保護,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助力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服務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一、精準施策,確保服務不越位

把服務非公經濟發展作為專項重點工作,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內外聯動的工作格局,增強整體合力。

一是堅持爭取各方支持,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積極向區委、區人大、區政法委等彙報重大涉企案件辦理情況,爭取各方支持,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內外聯動的工作格局,增強整體合力。開展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百企行”活動,組織召開服務非公經濟發展座談會,20餘名市區兩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約檢察員和江津區工商聯、15家民營企業負責人走進江津區雙福工業園區東風小康有限公司,座談交流檢察機關如何更好地服務民營企業發展。

二是堅持健全工作方案,深化細化服務內容。根據高檢院服務非公經濟發展“18條”、市院加強產權司法保護“12條意見”,與區工商聯聯合制定《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工作文件,明確建立聯繫調查、影響評估、釋法說理、案件回訪等5項配合協作機制,院領導和員額檢察官到到所聯繫30家企業園區、一線車間,發放服務民營經濟調查問卷,收集企業對服務工作的意見建議,做到精準施策、精準服務。

三是堅持全員參與,打造服務非公經濟工作組織體系。成立服務非公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研究服務非公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抓好宣傳動員,做到全員參與。規範各個業務部門服務非公經濟的辦案流程,對業務部門服務非公工作進行全程監督。將服務非公重點工作分解到業務部門,壓實任務,定期對工作情況檢查督促,確保任務落地,措施見效。

二、立足檢察,強化監督不缺位

把立足檢察職能、突出檢察特色作為服務非公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則,運用好偵、捕、訴、防等檢察職能,做到打擊、保護、預防並重,在營造非公企業良好發展環境上做好文章。

一是強化打擊職能,切實維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3年來,依法打擊侵害民營企業權益案件51件91人。突出懲治非法集資犯罪,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依法批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經濟犯罪案件15件17人,起訴27件51人,深入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國土資源領域腐敗問題和商業賄賂等專項治理,依法懲治破壞公平競爭秩序的犯罪8件10人。積極參與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依法批捕假冒註冊商標、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等犯罪案件2件4人,起訴3件5人。辦理的“蘭守軍、常紅衛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案”被評為2015年度中國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堅持打擊服務並重,依法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和正常經濟活動。積極幫助被害企業挽回損失,對涉嫌合同詐騙的白某某加強釋法說理,促使其賠償被害企業28萬餘元。

二是強化保護職能,改進辦案方式方法。對涉及非公企業案件,加強辦案影響評估,減少辦案對企業的負面影響。認真實施最高檢、市檢察院制定的各項服務經濟發展意見,注重強調“三個平等”“五個界限”“三個慎重”,準確把握法律政策,改進辦案方式方法。對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涉企犯罪案,依法不批捕3件6人,不起訴16件16人。如辦理重慶市賓韌環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楊某虛開金額20萬元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等案時,考慮犯罪情節輕微,對楊某作不訴處理。結合案件辦理實際,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劉某開闢“綠色通道”,為其搭建處理公司事務及簽發文件的平臺,保障公司正常經營和重大決策暢通,後又適時變更強制措施,保證企業生產開展和職工穩定。

三是強化預防職能,形成一體化企業風險防控體系。建立檢察官與30家重點企業“一對一”定點聯繫制度,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組織檢察官深入企業開展座談、法律諮詢、法制宣傳24次,組織企業旁聽庭審2次,促進企業依法生產經營、公平競爭。積極推動行賄檔案查詢為招投標必經程序,受理查詢5602次,167家單位或個人因有行賄犯罪記錄被禁止市場準入。聯合區工商聯深入開展非公企業“加強誠信守法、推進依法治企”專題教育,對全區非公企業負責人、廠長、經理和高級管理人員150餘人開展專題法制課並組織旁聽庭審,為企業提供預防諮詢、風險防控等法律服務18次。幫助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商會會員,建立完善“依法治企”體系,做實違法“防火牆”,增強民企、個體工商戶和商會會員尊法、守法、用法意識。

三、能動司法,把握尺度不失位

堅持立足區情、院情,創新具有服務非公經濟工作機制,不斷提高服務非公企業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一是建立規範化的服務非公辦案機制。制定各個業務部門服務非公經濟的辦案工作流程,實現涉及非公企業案件服務流程的規範化、程序化。案件管理部門對業務部門服務非公工作進行全程監管,控申部門對反映損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控告、申訴,實行專人負責,及時辦理,確保檢察官辦理的每件案件必須為非公企業做好法律服務。建立服務非公經濟的專業化辦案組織,擴大檢察官定點聯繫服務企業的覆蓋面,加大聯繫走訪力度。

二是建立立體化的檢察服務機制。與區工商聯建立共享共治機制。以相互信任、平等協商、依法合規、務實長效的原則,共同建立預防犯罪、保障權益服務合作平臺,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和資源優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交流,促進社會徵信體系建設,形成信息共享共用,共同研究解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非公有制經濟轉型升級和“走出去”遇到的法律風險、法律問題以及保障措施。

三是建立常態化的法律服務機制。培育和提高派出檢察室服務工業園、綜合保稅區建設能力,挑選3名業務能力強、經驗閱歷豐富、群眾工作能力強的檢察官利用“派出檢察室+工業園”工作模式開展工作,針對雙福工業集群、高校眾多;白沙農業發展、旅遊資源豐富;珞璜綜保區建立、外貿發達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特點,探索打造符合地域發展特色、體現檢察屬性的檢察室工作品牌。雙福檢察室積極參與“莎姐”大普法活動,努力開展好“莎姐”進機關、進企業,主動為非公經濟和民營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促進非公企業及其員工依法辦事、依法經營、依法維權。白沙檢察室在涉農檢察上下功夫,依法嚴厲打擊危害農村穩定、破壞農業生產和侵害農民利益的涉農企業犯罪,堅決打擊食藥領域犯罪活動,保障富硒農產品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推進“農業質量年”。珞璜檢察室圍繞綜合保稅區的開發建設,擴大警示教育和普法宣傳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加強對重點項目、重要行業的法律監督,著力服務集大口岸、大樞紐、大基地於一體的產城融合新城建設。

來源 | 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檢察院

文字 | 蔣毅 沈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