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制造2025》?

首先大家应该听过德国的工业4.0,这个概念是德国在2011年提出的,即第四次工业革命,具体是什么,网上已经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主要说下3.0和4.0的区别:3.0简单说即自动化,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些企业通过仪表操作的各种设备;4.0即智能化,就是自动化+信息系统(大数据)。

中国制造2025跟4.0其实是一样的概念,在美国呢,它叫做“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在韩国、法国都有其他的名字,中国政府在这个层面上,跟世界制造业先进国家走在一起、思想一致,真的是大赞!!要是我们赶不上时代的潮流,就真的要被发达国家所抛弃,人家不带我们玩儿那么我们具备了4.0的条件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90后,90后这个特殊的群体,不太喜欢干脏活累活,只喜欢电脑游戏,Internet(ps:虽然我也是90后);2、环境污染了,北京到处都是雾霾;3、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这点很自豪的说,我们把德国落开的不止两条街,感谢阿里、腾讯的飞速发展;4、众多出色的工业企业,小米、华为等等 作为我国的国情,显然大部分企业还处于3.0\2.0的阶段,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从2.0跨到4.0,不是不可能,但是显然要想好方向,例如3D打印,就可以跳过高端数控机床精度不足的缺陷,切记不能囫囵吞枣,一概而论.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2025》?

基本方针

1、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2、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3、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4、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5、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特朗普政府所忌惮的《中国制造205》,发布于2015年,这是中国首次将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战略目标提出,明确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聚集,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工信部曾表示,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10大重点发展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目前中国制造整体上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做过这样的判断: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美国在制造业基础及最前沿科技创新方面仍将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中,德国、日本等国家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他表示。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曾表示,当前,中国制造面对的三个格局仍然没有改变: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改变;三是前堵后追、两面夹击的外部竞争环境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编制组专家也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的重点领域还有很大一部分与世界强国存在较大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