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火爆股市跌慘 深交所支持房企增持回購

房市火爆股市跌慘 深交所支持房企增持回購

7月6日上證大盤走勢圖

自6月中旬上證綜指跌破3000點以來,A股上市公司紛紛祭出增持、回購、分紅等“護盤”大招。而面對低迷的股價與非理性的下跌,房企大股東們最近也打響了增持與回購的護盤保衛戰。

7月5日晚間,中國恆大、世茂房地產和龍光地產均發佈回購公告。其中,中國恆大7月5日當天回購4035.1萬股,耗資8.35億港元。據不完全統計,自6月底至今,在港上市的內資地產股中已經有碧桂園、中國恆大等多家房企實施了股份回購,回購金額超過20億港元。

這一段時間,地產股也確實跌得厲害:地產龍頭萬科的股價從1月份41元高點跌至現在的23元,幾近腰斬;保利地產2月初股價達到18元以上,7月5日收盤價僅10.7元。中小型房企股價則跌得更慘。如泰禾集團的股價1月23日高達42.35元,7月5日則跌至18元/股,下跌了近6成。

“低迷的”地產上市公司的另一面卻是光鮮亮麗:從房企披露的上半年銷售業績看,碧桂園銷售金額突破4000億元,同比增長42.8%;恆大、萬科突破3000億元,保利突破2000億元,相比去年進一步大幅提升。地產股股價與銷售金額嚴重背離。

實際上,股票回購是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重要“利器”,大手筆回購頻現。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313家上市公司耗資135億元回購股票,創歷史新高。上一次回購高潮是在2016年,287家A股公司合計耗資109億元實施回購。

大股東們坐不住了

房市火爆股市跌慘 深交所支持房企增持回購

7月6日上證地產走勢圖

地產股持續長達近半年的低迷行情,其背後體現的是投資者對地產股的悲觀情緒,任何政策上的風吹草動,都能令股市風聲鶴唳。

先是6月25日爆出“棚改貸款收緊,全國一刀切暫停棚改”的傳聞,繼而內地限制房企外債資金投資境內外房地產項目,再到有傳國家發改委考慮禁止企業發行364天期美元債。緊接著,6月28日住建部等七部委重拳出擊對京、滬、廣、深等30個城市啟動整治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加之西安、長沙、杭州等多個城市陸續推出加強樓市調控措施,這一切使得地產股的焦慮迅速在市場蔓延。

即便是6月24日,央行宣佈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之後,又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通過“定向降準+降息”對外“放水”達到9500億元,也難以擋住股市下跌的行情。

僅負面消息傳出的一週時間(6月25日至7月3日),Wind房地產指數就跌去6.5%。房地產板塊市值蒸發超3000億元。

股價暴跌下,上市房企背後的大股東們先沉不住氣了。

7月5日晚間,中國恆大回購4035.1萬股,耗資8.35億港元,這是恆大連續第三日回購;世茂房地產在香港交易所回購500萬股,耗資9847.182萬港元,回購均價為19.6944港元;7月4日,龍光地產購回股份30萬股,總額294.6萬港元。據不完全統計,自6月底至今,在港上市的內資地產股中回購金額超過20億港元。此外,旭輝控股、融信中國、龍湖地產等公司大股東進行了股份增持,增持規模超過10億港元。

深交所也發文支持具備條件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依法合規回購、增持股份。

但投資者們顯然並不領情,7月6日大部分地產股股價仍未止跌。

在投資者看來,地產股估值確實下跌不少,如廣宇集團、泛海控股、光明地產、綠地控股、招商蛇口等動態市盈率都在10倍以下,但從負債率和資金面看,地產股的風險正在累積。

地產板塊風險猶存

房市火爆股市跌慘 深交所支持房企增持回購

地產股下跌不斷,但這並不妨礙房企銷售業績的火爆。

近日,上市房企紛紛發佈半年銷售簡報,並普遍錄得增長。其中,上半年,碧桂園的銷售額4124.9億元,同比增長42.8%,成為唯一邁過4000億元門檻的企業;恆大合約銷售金額達到3041.8億元,同比增長24.62%;萬科實現銷售3046.6億元,同比增長10%。上半年銷售金額超千億的房企已有7家,與去年同期持平。

中型房企的銷售增速較為明顯。其中,融信銷售規模為545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金茂則實現717.62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幅接近200%。

2018年上半年,奧園的銷售規模達到402.9億元,同比增長約143%。龍光、建業的銷售增速也都在80%以上。

TOP20房企中,大部分已完成全年銷售業績目標的40%,有個別房企目標完成率已超七成。

“最近不少機構不斷推薦地產股,這是從估值角度看;但如果從負債角度看,結合現實情況,投資還需謹慎。”一位私募人士稱。

房企披露的一季報數據顯示,多數房企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上。在龍頭公司中,萬科A資產負債率為84.04%,招商蛇口為72.15%,保利地產為78.45%,綠地控股今年一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則高達88.67%。

與此同時,資金供應卻在減少,今年前5個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中,國內貸款同比下降2.8%;利用外資21億元,下降76.2%,個人按揭貸款下降3.6%。

2018年5月,同策研究院監測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金額摺合人民幣共計451.17億元,環比2018年4月的769.12億元減少41.34%,融資總額成為近一年(2017年5月至今)來最低額,融資情況不容樂觀。

而現在,美聯儲頻繁上調利率,以及美機構也不看好國內房企的未來,房企要想在海外市場發行低息債券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宏偉分析稱,2016年房企集中加槓桿擴張,借貸資金平均週期2年,因此,2018年資金到期集中兌付壓力加大。央行降準也救不了這些資金面緊張的房企。

“而資本市場對一家房企股價的評估最重要的是三個方面,一是對房企商業模式的認可程度,二是商業模式的潛在風險,三是負債率。”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表示。

靚麗的業績表現,加上跌至谷底的地產股價,似乎是個抄底的機會。但在不少專業投資機構看來,A股地產板塊即使估值很低,風險依然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