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书如香色倦犹爱,茶似苦言终有情。

慎勿教渠纨绔识,珠槽碎釜浪相轻。

自古到今, 茶被赋予了极高的品性。相应的茶道,茶具,茶书,茶画,茶社等等又形成了茶文化代代相传,享誉海内外。我国是茶乡和茶文化源头,而福建是乌龙茶的福地,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初夏时节,相约好友奔赴武夷山踏上了寻茶之旅。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茶在我心中,一直觉得都是雅中之雅之物,如《红楼梦》中所述,露珠煎雪水烹,不想这次茶旅让我耳目一新,竟然见识了几个通俗称号,你可曾听说过 牛肉,鬼洞,坑爹?这些看似颇接地气的名号,却蕴含着极深的文化背景。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就拿“坑爹”来说,属武夷著名岩茶,出身三坑两涧中的牛栏坑,坑中之坑,这才有坑爹之称。坑爹是肉桂岩茶中的珍品,素有一两黄金一两茶之说,所以你喝茶的时候,那真的是品茶,闭眼闻一闻,抿口品一品,便是坐享无价享受啊。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常言物以稀为贵,坑爹除得之不易,更有岩韵无穷之味,有甘有苦,含辛溢香,让你柔肠百转,欲罢不能,一如在世上历经打磨的翩翩公子已化身为坚毅之躯,成为爱茶之士的心头所爱。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采青后, 完全身背肩扛,必须尽快送到茶场,当时好友让我猜这担茶有多重,我使劲猜了猜:30斤?被朋友鄙视:你是来搞笑的吧?有150多斤呢。 后来才知道,这新茶要虚虚放入且不能挤压,确保新鲜、完整、高质,当时我空身走路已又累又热,他们攀高踩低,上下台阶,身负百斤重担,这茶背后果然还有无尽的汗水艰辛啊。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喝茶向来就是一门学问,制茶更是门道颇多。有肉桂王子之称的坑爹制茶人吴永鹏说起制茶品茶来头头是道,不成想为了制茶,这一个月他和工人们每日都是只有不到4个小时的睡眠,需要跟踪每道工序的进展,“采青、萎凋、做青(摇青)、杀青、揉捻、烘焙、拣剔、毛茶”。每一道工序都极讲究,只有用心,才出好茶。顺便说一句,肉桂王子以前瘦的时候,酷似陆毅,一定注意保持颜值啊,千万不能再发福了。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说起摇青,那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我曾经去试了试,自己都感觉我那最多算是晃,而且还晃的不均匀,茶没摇好,自己先快摇晕了。要诀是摇青与做手结合动静交替,厚摊静入,前轻后重,前短后长。一边促进内质变化,一边限制水分继续蒸发,使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紧密结合。可以设想,每道工序是多高的要求。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工人们进晾茶间工作是需要穿鞋套的。而且房间的温度范围也有极高的要求。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晴日好晾茶,如果遇上雨天,就只好暂停采茶,因为新茶必须当日就要制成毛茶出来,不然这茶就算毁了。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品茶,先观其形,再嗅其香、复品其味。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的各部位充分接触,细细感觉水中的醇厚度、变化情况和各种特征。在内行人看来,欣赏岩茶的香型和香气,领悟岩茶醇厚滋味和内涵以及各种神乎其神的“岩韵”及”枞味“等等,那无疑是一种醇美的享受。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岩茶属乌龙茶,半发酵茶,和红茶比起来,色泽如金,茶味浓烈。不同品种的茶,对茶具、泡茶的水也极有要求。白色茶具,愈发显得茶色诱人。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石刻上的岩韵二字,风骨屹然。文人墨客,无不爱茶。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蜿蜒的茶田。每家的茶地并不大,岩茶一年就产一季,从采茶到制作毛茶全部完毕,大概要一个月,然后烘焙出成品茶,还要几个月时间,所以今年喝到成品茶要8月后了。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武夷山著名的大红袍,几年前曾经来过,旧地重游,大红袍依然在岩石中顽强地展示它的绿色。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这可不是三叶草,这是对采青要求的展示:一芽三叶,采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的品质高低。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武夷山下,九曲溪中,有树如茶。大自然的造化确实神奇。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苍苍翠竹,更衬托出武夷山的幽静。

武夷山寻茶之旅——肉桂“坑爹”

在我寻茶之旅的最后一天,来到了武夷山景区的九曲溪。暴雨后的九曲溪。平日水清见底,今日恰如黄河。不过依然 可以看出山清水秀。也许正因为山川灵秀,这才得以蕴育出了武夷岩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