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信访,撸起袖子这样干

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信访工作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精心指导、亲自推动的重点工作,是社会关注、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近年来,国家信访局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适应信息化趋势,打造群众诉求新渠道作为新的时代课题和政治责任,把开展网上信访作为落实“互联网+信访”战略的具体行动,强力推动互联网与信访深度融合。目前,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已覆盖全部信访形式、业务流程和工作范围,形成了“信访网上投、事项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形势网上判”的信访工作新模式,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下面

小伙伴们

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网上信访的发展吧!

以便民利民为宗旨

全面搭建了方便快捷的网上信访新平台

❖2013年7月1日,国家信访局全面放开群众网上投诉受理内容。

❖2015年1月1日,建成运行国家信访信息系统。目前,全国各省市县乡基本与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等3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已接入使用。

以开放互动为特征

着力打造了透明高效的阳光信访新模式

快速办

利用网络传输的即时即通,信访事项办理的流转能够即时完成。一般来说,群众反映的网上信访事项当天即能交办和转送到有权处理的责任单位办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醒办

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具有自动提醒(包括交办提醒、到期提醒、过期提醒)功能。对交办转送的信访事项,责任单位会收到信息系统提醒,快到期时黄灯亮起,到期未答复红灯亮起,防止到期未办。

简易办

2016年7月1日,国家信访局出台的《信访事项简易办理办法(试行)》开始施行,更加方便快捷地受理、办理信访事项。对诉求简单明了的,做到日收日清,当天答复;对适用简易办理的信访事项,10个工作日内办结。

规范办

国家信访局依据《信访条例》,研究制定了《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试行)》,规范信访业务,就初信初访办理、访诉分离、依法分类处理等作出规定,做到有章可循。对群众初次信访,做到应交尽交;对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事项,引导群众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对可以通过各种行政程序分类处理的信访事项,转有权处理的责任单位按法定程序办理。

公开办

将信访事项办理过程、办理方式、办理结果全部在网上公开。信访群众可以实时收到系统的短信提醒,也可以随时查询信访事项办理过程和结果,避免了往返奔波。

以群众满意为目标

逐步健全了好用管用的诉求解决新机制

通过满意度评价倒逼诉求化解

通过国家信访信息系统,群众对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可以分别给信访部门和责任单位作出评价,倒逼信访部门和责任单位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群众对信访部门和责任单位信访事项办理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通过督查督办推动问题解决

对超期未办结或交办无果的信访事项,国家信访局进行常规性网上督办;对群众评价不满意,重点督办仍然没有结果的,统筹实地督查,并将督查情况通过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开;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纳入国务院大督查问责。

通过大数据分析促进政策完善

近年来,国家信访局加大对网上信访信息的分析研判力度,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涉及非法集资、民办教师、交通运输、城镇化建设、扶贫等方面的一批综合分析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有力推动了相关政策完善和工作改进。

通过目标考核树立解决问题导向

国家信访局以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理率和群众满意率为重点,依据网上数据,量化目标考核,引导地方和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上,树立起良好的工作导向。

在国家信访局和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信访改革有序推进,网上信访阔步前行,全国信访总量下降、结构向好、秩序平稳,信访工作效能和公信力全面提升,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和中央领导同志肯定。

2017年,网上信访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网上信访主渠道、提升网上信访工作效能和公信力,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信息系统深度应用、基层基础、业务规范、机制创新等关键环节,发扬“工匠精神”,苦练内功,刻苦钻研,着力打基础、促规范、提质量、上水平,以有力有效工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作出新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