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什么问题,直奔群众工作室就对了,肯定能有个交代。”谈起信访工作的变化,扬中市油坊镇村民汤文君直言,就是任何时候带着问题去村里,都不用再带回去。
信访工作是党委政府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被普遍认为的“难啃骨头”。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创新群众问题解决的办法,丰富“信访+走访”的实践——扬中坚持“人民信访、法治信访、阳光信访、责任信访”理念+“常态化走访”实践,维护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痛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处理,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
打造信访“流水线”
不让群众问题“绕圈圈”
许多群众之所以选择信访,是因为不知道问题该去哪里解决,常常一个事情跑这跑那,或许还解决不了。
2013年,扬中市信访完善市、镇、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通过环环相扣无缝对接的群众工作三级联动机制,对群众信访实行“一个窗口接待、一站式处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构建起“问题矛盾在哪儿—去哪儿解决—怎么解决”的高效“流水线”。
去年腊月,油坊镇的陈某反映邻居马某打围墙侵占了他的宅基地,扬中市信访局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认真登记,当即电话联系该镇信访办。油坊镇信访办立即和村委会对接,请村里组织人员到现场实地察看,陈某在镇信访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一起回到村委会,经过村委会耐心细致地调解,马某主动退还了侵占陈某的地。经市、镇、村三级联动,这起邻里界址纠纷在三小时内就得到了及时化解。
扬中市委书记潘早云说,“去哪、找谁?群众带着信任来找我们,我们要换位从他们的‘痛点’考虑问题。群众的痛点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针对群众问题在哪儿、去哪儿、解决在哪儿,我们要及时作出回应,做到个个有交代,件件有落实。”
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
解决群众“信访不信法”
“信访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大量本该通过法定途径解决的问题涌入了信访渠道,信访部门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项。
对此,扬中市信访的做法是,严把甄别关,属于诉讼范围的,实行访诉分离并配合政法机关导入司法程序;属于仲裁、行政复议范围的,按照《仲裁法》《行政复议法》等引导群众到法定机构反映处理问题。
2016年,该市某建设开发公司征用了一块土地,有一村民在这里的池塘失足落水身亡,家人多次来信访局上访,要求城投公司赔偿。根据“访调对接”信访化解机制规定,信访局告知来访人依法信访和依法维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当即将此类信访事项转送市矛盾调处中心进行调处,可多轮调解双方未能达成一致。信访局会同市矛调中心引导上访人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纠纷,最后,这起非正常死亡案件通过进入诉讼程序并成功调解而结案。
“事理、情理、法理,每个渠道都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但通过大量的办结案例,我们发现,其实群众信服的还是法理,最具客观性,一锤定音。”扬中市信访局局长陆学兵说。
打造信访系统的法治团队,坚持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正成为扬中信访的实践方向,今年来,信访部门共受理交办信访事项328起,其中95%都是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
推动信访“走下去”
“大走访”筑牢“大稳定”
今年以来,扬中信访结合“责任落实年”和市“进村入户暖企大走访”活动的开展,要求该市信访干部进基层、了民情、集民智、维民利,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在挂钩联系的新坝镇五一村走访时,村民李某反映竹园被征用,对村民小组分配方案中的竹园地面积认定有异议,但又未提供相关依据。经调查了解,分配方案依法经村民小组表决通过,且符合法律政策规定。该市信访局走访人员会同村干部对其作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并针对李某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实际情况,经过双方沟通,村“两委”同意在其他补助中给予李某适当补偿,并帮助其申请低保,同时由信访局通过信访专项救助途径筹集资金,帮助改善生活,李某对处理结果表示十分满意。
今年以来,扬中推行“信访+走访”的模式,带着问题导向,走访群众98户,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64条,截至目前,已解决31条,正在解决的有15条,做好政策解释的有18条,慰问救助特困家庭12户,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4起。
閱讀更多 揚中信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