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的孩子确实不一样,千万不要错过孩子读写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现在绘本的热度很高,朋友圈随处可见晒亲子共读绘本。人民日报给一年级学生推荐的暑期书单中大部分也都是绘本。

爱看书的孩子确实不一样,千万不要错过孩子读写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表明,婴儿时期是一个人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接触图书的早期经验直接影响他们在学校的阅读和学习表现。

我从我女儿8个月开始就开始了和她一起读绘本,到现在一年半了,确实也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孩子的专注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发展的很好,当然也是经历了慢慢建立兴趣的过程。

从“读两页就跑了”到“每天主动要求:妈妈,你给我讲个故事吧。”

我开始也经历了可能很多新手妈妈都经历过的挫败,满心欢喜跟随网上某大咖买回了价格不菲的精装绘本,结果娃听两句就跑了,试了几天,最终以书收进书架告终。

可以悄悄的告诉你,最让我有挫败感的书就是那套《宝宝的量子物理学》。看见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给自己未满月的女儿读这套书,我一个伪科学迷心潮澎湃的在中文版首发的时候抢了一套,谁知娃不买账,只有在我最后失望的把书扔在地上,“砰”的一声,娃笑了,我郁闷了。

爱看书的孩子确实不一样,千万不要错过孩子读写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后来我入了一套手掌洞洞书,娃竟然很有兴趣,我们一起翻的不亦乐乎。那次我意识到对于小宝宝选书很重要。后来我又选了一些触摸书、翻翻书,还有会发出声响的书,娃逐渐的也觉得读书听故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规律的亲子阅读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爱看书的孩子确实不一样,千万不要错过孩子读写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宝宝的第一本互动游戏书》之《猜猜动物园》

最近,随着娃越来越大,看的书越来越多,我觉得我应该多了解一些绘本的事情,更好的和她一起读书。于是我读了今年年初出版的号称“启蒙大教材”的《图画书宝典》(图画书也就是绘本),300多页,很有重量的一本理论书。慢慢读下来还好,确实属于全面介绍绘本知识的理论书,但并不艰深,还举了很多绘本的例子,有图有真相,还是能够接受并有收获的。

爱看书的孩子确实不一样,千万不要错过孩子读写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比如,我上面走的弯路,其实书中已经有指导:

为婴儿阅读图画书需要注意一些阅读技巧:

*选择适合婴儿触摸和啃咬的布书及触摸书。

*选择书角和边缘圆滑的纸板书。

*选择拉拉书、触摸书等能增强婴儿触觉经验的书。

*选择翻翻书、洞洞书等互动性强的图画书。

*把孩子放在自己大腿上,让孩子在听读时看到页面。

*坚持经常给孩子读书,每天多读几次,哪怕每次只有几分钟。

*经常变换阅读的声音和节奏,每次阅读是要保持热情

……

绘本挺贵的,现在有手机APP可以在线读绘本,还有人给念,就用电子绘本行不行?

看到我一直给我女儿讲故事,而且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的孩子中属于比较靠前的。身边不少妈妈也来和我聊。其中关于电子绘本的使用也算是一个热点话题,大家觉得它的好处有经济、省事,讲的可能还比自己要专业。确实,这些都是电子绘本的优势,可是我认为绘本最美的地方就是符合故事主题的各种风格的图片,彩铅的细腻、水彩的灵动、油画的热情、拼贴画的有趣,这些特征往往在电子设备上就弱化了,很可惜。

另外和孩子一起拿着一本书,被封面吸引,在你的提问引导下,孩子带着好奇用小手翻开,然后你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把故事讲完,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亲子关系提升的过程。

更何况,大家都知道电子设备对孩子(尤其是小宝宝)视力是有伤害的。

当然电子绘本不应该被一棒子打死,在我家我是通过自己看电子绘本来给孩子选书。现在绘本太多,价格又不低,我发现这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方法。

在《图画书宝典》中也写到

一家电子图画书公司也说到“我们深知,每个家庭的睡前故事时间都具有无法替代的魅力,而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减少父母们选书时的困惑和彷徨,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图画书。”

我看到过一种很美的说法:“人的一生至少要读三次绘本:第一次是小时候,被家长抱着读;第二次是当了父母以后,抱着自己的孩子读;第三次是年老了以后自己读。”

我的第一个绘本阅读阶段可能并没有很充分(我们小时也没有什么绘本),现在我在做的就是让我的第二阶段和我女儿的第一阶段丰富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