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火了,最大的贏家是馬雲?

它幾乎是7月必買的一張電影票。

點映票房1.3億,是此前點映票房最高的《芳華》2514萬的近5倍!

大規模點映後,看過的全成了自來水——

“過審就是奇蹟”,”現實到殘酷“,“眼睛都哭紅了”,“改變中國的電影”......

在豆瓣上,12萬影迷給它打了9.0分,成為華語影史第九部豆瓣9分電影!

它就是《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火了,最大的贏家是馬雲?

海報上笑得越開心,現實就越殘酷

阿里又賺翻了!

7月5日,《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3個億。作為聯合發行方的阿里影業在影片上映當天,早盤一字馬大漲12%!

這不是阿里影業的第一個爆款電影,去年火爆全國,口碑炸裂,並最終取得56億票房奇蹟的《戰狼2》,同樣也是由阿里影業操刀發行的。

這還不止,最近兩年國產電影票房的Top10,除了一部《後來的我們》,其他九部居然都有阿里的身影!

《我不是藥神》火了,最大的贏家是馬雲?

作為成立僅4年的公司,阿里影業能做到如此成績已經堪稱奇蹟,在這背後是阿里影業打通了電影製作、出品、發行的全鏈路,並整合燈塔、淘票票等全領域宣發資源,對影片進行了生態化的曝光與營銷。

在這套體系下,只要內容不差的電影,通過運營最終都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阿里影業也因此被譽為“電影爆款收割機”。

從被罵成狗,到如今收穫滿滿的讚譽,阿里影業的成功,最高興的人莫過於馬雲了。

阿里影業爆款收割機養成記

2014年,阿里影業成立,在創立之初,馬雲便提出了“新基礎設施+優質內容”雙輪驅動的戰略。

什麼叫新基礎設施?發揮品牌、大數據、生態資源等系列優勢,提高整個電影鏈條中,從上游到下游,在數據和技術領域效率,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化。

什麼叫優質內容?

堅持有正能量、有影響力的內容,是阿里電影的底線,同時,無上限投入、培養優秀編劇、導演和製片人。

當時,阿里的這個言論在業內遭到嘲笑,認為他們是有錢沒地方花

這的確是個燒錢的生意,此前阿里影業公佈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的十五個月財務業績,淨虧損為16.59億元。

可阿里燒錢燒出了什麼?燒出的是口碑,是內容為王。

《我不是藥神》火了,最大的贏家是馬雲?

且不說電影票房TOP10裡9部有淘票票的功勞,單隻說正在打造的“燈塔計劃”就非常值得一提,

“燈塔計劃”是通過阿里雲等阿里自有的內部工具和影片數據體系,志在打造公開透明的互聯網數字媒體宣發平臺,讓宣發更高效、更精準。《我不是藥神》就是燈塔計劃的第一次嘗試。

更不用說,阿里影業在前兩年進行大文娛整合,如今已覆蓋手淘、支付寶、淘票票、優酷等超過30家app,線上線下資源整合營銷效應相當驚人。

業內人士稱:“見證了中國電影發行的轉型!”

《我不是藥神》火了,最大的贏家是馬雲?

在內容方面,不論是和北京文化合作《戰狼》,和博納合作《紅海行動》,和萬達合作《唐探2》,《未來機器城》,和開心麻花合作《西虹市》,還是和壞猴子影業合作《藥神》,無一不是看中內容質量和正能量。

此外,培養優秀編劇、導演和製片人的A計劃,稱得上碩果累累:

A計劃”青年導演王強憑藉《被陽光移動的山脈》斬獲亞洲新人獎最佳編劇獎,成為亞洲新人獎唯一獲獎的中國影片。

《我不是藥神》火了,最大的贏家是馬雲?

“A計劃”導演閻羽茜憑藉《海上浮城》獲西雅圖國際電影節“中國之星”單元最佳新銳導演獎

《我不是藥神》火了,最大的贏家是馬雲?

李霄峰導演的新作《追·蹤》入圍了第22屆釜山電影節亞洲之窗評委會獎,影片由“A計劃”投資和支持宣發。

《我不是藥神》火了,最大的贏家是馬雲?

截止目前,今年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的電影總票房已達110億,約佔上半年電影總票房的三分之一。

據業內人士預測,《我不是藥神》公映後,這個數字有望達到150億。

與騰影的兩強爭霸

和任何一個領域相似,電影最終都離不開騰訊和阿里兩家公司。

如今電影在線市場經過多年洗牌,只剩下淘票票和貓眼兩家獨大,兩家公司背後站著的分別是阿里和騰訊。

不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貓眼本是美團旗下的電影業務,隨著美團“反叛”之心越來越重,騰訊也開始自建發行公司。4月23日,騰訊宣佈正式成立電影發行業務的全資子公司“騰影發行”。

據瞭解,騰影發行和阿里影業的戰略相似,一方面用互聯網科技新模式進行電影宣發,另一方面發力內容。

相似的戰略,相同的定位,可以想象,在未來幾年,騰訊和阿里必將在電影領域攪起巨大的風浪。

《頭號玩家》是騰影發行的第一個項目,目前這部影片票房在國內已經突破13億。正在熱映的《動物世界》也是影發行的。

《我不是藥神》火了,最大的贏家是馬雲?

因為阿里和騰訊的競爭,在互聯網的改造下,越來越多的好電影受到了關注,曾經只賺獎不賺票房的文藝片、現實片,終於獲得了該有的回報。

此外,越來越多不同形式的電影也正在被髮掘,比如遊戲、動漫等,豐富人們的生活。

這是中國電影之幸,也是觀影群眾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