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搬”来济南了?在故宫没看清楚的,来一饱眼福吧

3日,由山东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的“中正仁和——走进养心殿”大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展览作为2018年暑期的重磅大展,将在现代化的展厅中以实景重现的展陈方式将故宫养心殿的实景和相关文物展现在公众面前。观众与养心殿不再隔窗相望,将有机会近距离观赏文物,捕捉生活在历史另一端的封建帝王们在养心殿生活的点点滴滴。

展览共展出故宫养心殿相关文物240余件套,涵盖玉器、珐琅、陶瓷、家具、绘画等多个门类,向观众全面展示了故宫养心殿的精彩故事。本次展览除养心殿正殿明间、东暖阁、西暖阁、三希堂和养心佛堂5个复原陈列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皇家造办处、中央集权、明窗开笔、十全老人、乐在三希堂、养心佛堂、垂帘听政7个展示单元,介绍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系统的讲述了清朝最高权力所在地——养心殿的历史,通过浓缩的紫禁城一观清王朝的兴衰。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专家杨丹霞表示,养心殿,位于紫禁城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间。“养心”二字,出自于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所谓“养心”,即修养本心,克制内心的欲望。以“养心”为殿名,既寄托了帝王培养本心的愿望,又包含了对于耽溺于欲望的劝解。清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移居养心殿,自此,这里成为了皇帝的寝宫。直至清末,清朝共有八位皇帝居住于此。养心殿一直是清朝的政务决策地,是全国政治中心之所在,几乎所有关乎军国大事的决策都是在此产生并昭告天下的。

养心殿正殿明间的正中悬挂“中正仁和”匾额。“中正”取义《周易》中的屡卦:“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中正仁和” 匾额由雍正帝御笔亲书,以入目警心,昭示来兹,表明了雍正皇帝承袭大统,吸收汉族文化,坚守儒家思想,“仁和”治国的为政理念。在这样的警示和期望下,养心殿内迎来了一件件关乎国运的重大事件。明窗开笔、垂帘听政、清帝逊位等这些发生在养心殿的著名事件见证了清代从极盛走向衰乱,直至灭亡,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在养心殿中画上了休止符。

山东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正仁和——走进养心殿”大展采取实景复原陈列与主题文物展示相结合的展陈形式,公众在展览中可以近距离看到清代皇帝的奢华宝座、乾隆皇帝的珍爱——三希堂的陈设、晚晴垂帘听政的室内格局,以及清代皇帝的私人佛堂……7个展示单元的文物陈列为公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让观众如同回到大清王朝,感受皇帝不一样的生活。在向公众全面展示养心殿的实景与历史故事的同时,展览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展厅中特别设置了“养心殿VR互动区”,观众可以带上VR眼镜,亲身体验一回当皇帝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