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御花园里的妈祖庙

一千多年来,妈祖作为民间神祇,护航海神,自宋元经明清等几个朝代传播藩衍,香火绵延不断。奉祀妈祖的宫庙,在我国沿海各省、市以及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区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妈祖宫庙。据《妈祖宫集成》一书乃汇集全国30个省、市(包括港、澳地区)500多县、市有关妈祖宫庙的记载而成。随着元明清之间航海交通的日益发达,也随着华人足迹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东南亚、加拿大、巴西、美国及至法国巴黎等国家地区。难怪曾有人赞叹:“海外到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

妈祖庙是什么朝代进入故宫大内里,是在清代嘉庆年间。清朝是妈祖信仰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妈祖信仰之所以如此普及,妈祖神位格位之所以如此崇高,应该说是清朝官方起主导作用的,这是毫不疑义的。在清朝,将妈祖由天妃晋封为天后,直到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朝代没有诰封为天上圣母),封号累加达六十四字之多。在清朝,诏令全国地方官员修建庙宇,并对妈祖尊行春秋致祭,与孔子、关帝并列;在清朝,历代皇帝均为天后宫御书题匾,蔚为传统,形成妈祖受褒封达到顶峰造极之地位。在崇拜登极的时代,妈祖庙堂皇搬进了故宫大内御花园里,这一事为前所未闻,这应该感谢莆田学者蒋维锬主编《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第一次提供宝贵史料,为研究妈祖信仰过程又一大发现。

据《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一书提供资料,如汇编中第五七条“著百龄赴清江浦将天后等神牌封号字样祥缮陈奉事上谕,嘉庆十七年六月初八日(1812年7月16日)”中有:“神祇为民祈福,大内及御园多有供奉诸神祠宇,每遇祈报就近瞻礼,以伸诚敬,惟水府诸神如天后”,又有“令拟于御园大内添建祠宇,著百龄亲赴清江浦于崇祀各神如天后”。又见《汇编》第五八条”两江总督百龄为遵旨查明清江崇祀水府诸祠规划事奏折,嘉庆十七年八月初四日(1881年9月9日),其重复上述之意,嘉庆皇帝在该折御批朱笔三字“知道了”。又有第五九条“著自本年秋始每岁春秋派员于御园惠济祠致祭事上谕,嘉庆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一日(1817年8月27日)有载:“颁发祭文,令地方官于春秋二季虔诚致祭,列入祀典。朕前因廑念河防不能亲诣神祠,吁祝特于御园内仿照江南规制建立惠济祠”等等。以上三奏折综合大概之意是:嘉庆十七年(1812年)敕建惠济祠于大内御花园。按惠济祠在江苏清江浦(今清江市),其地处泗水入淮河之口,故又称清口,系南北水陆交通要冲。清代于此设河道总督。该地原有河道水流之神庙(称淮渎庙),明代又建天妃庙。至清代改称惠济祠。原来新庆闸亦改天妃闸,康熙帝本人曾于二十三年(1684年)驻骅巡视。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内阁曾奉上谕“前因派往台湾官兵渡洋稳顺,仰赖神府,特于天后封号上加‘显神赞顺’四字,并令在湄洲原籍祠宇春秋致祭,以彰灵应。本年河流轨道深通,自应一体特著明禋,以光祀典,著交翰林院撰祭发往,于春秋二祭令地方官虔诚致祭,并著李奉翰将新加封号敬谨增入神牌,俾可永庆安澜,益昭灵贶”。故此,妈祖神灵深入人心,那惠济祠更倍受皇帝与朝臣的崇敬,故嘉庆帝异想天开在自己紫金城大内御园里修建天后等水府神庙,以保南北漕运,祈雨解旱,达到国家长治久安。便敕谕两江总督百龄崇诣惠济祠查明建筑设计方案(规制)和神牌封号字样等,以便在御园内照样画葫芦建一座惠济祠。御园妈祖庙建成后,嘉庆皇帝又敕谕礼部每年春秋二季派礼仪官员到御园惠济祠致祭妈祖,形成清代崇仰妈祖达到完备或定型的信仰格局。

总而言之,清王朝与前代统治者一样,重视利用妈祖信仰。整个清代敕封妈祖共有15次,其不包括朝廷的赐匾、表彰等作法。与元明两代相比,清代虽然也在南北漕运,出使册封,祈雨解旱等方面继续利用妈祖女神的作用,但更侧重于借妈祖灵威征战海疆或镇压骚乱,使清代官方的妈祖信仰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这是学者共同公认的。对于将妈祖庙请进紫金城大内御园内,与皇帝靠近,表明了妈祖的地位被清王朝奉至无以复加,隆崇之至为民间百神之罕见。(黄国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