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真PPP才能拿到錢!

1、多省市PPP政策頻出 新PPP項目啟動

6月1日,貴州省2018年PPP工作推進會召開。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PPP工作是貴州省化解政府性債務的重要途徑,是破解資金缺口與財政壓力矛盾、實現“自我造血”的有效途徑。會上還舉行了PPP項目對接洽談會,貴州省共推介項目105個,總投資約1431.41億元;現場完成簽約項目14個,總投資約149.6億元。

江蘇省財政廳最新統計顯示,截至4月底,江蘇省PPP入庫項目519個,總投資1.07萬億元;270個入庫項目落地實施,總投資5440億元;吸引社會資本4534億元;項目落地率為52.0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

5月11日,西安市舉行今年第一批PPP項目推介新聞發佈會,公開發布PPP項目104個,總投資2172.98億元,項目個數和投資規模創新高。單個項目投資額100億元以上的有8個,佔全部項目的8%。總體上看,發起項目質量提高,使用者付費項目明顯增多。項目分佈領域全,涉及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市政工程、健康醫養等。

此外,安徽、湖南等多地也紛紛明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加大PPP模式推廣。

市場人士認為,PPP“走量”的上半場已結束,在多項政策管控和治理下,PPP正在從“重量”逐漸走向“重質”,將迎來內容和運營比拼。

2、政府更加依賴PPP

李楊認為,PPP板塊大邏輯不變。從中長期看,政府必然更加依賴PPP模式。PPP當前的核心邏輯是:一是政策邊際改善;二是項目執行有望加快;三是行業將維持高增長;四是市場結構優化;五是標的低估值高安全邊際。

從基建投資看,1-3月基建投資增速13%,環比增速繼續回落。在總量投資增速放緩下,仍有高增長細分領域,比如環境管理業1-3月增速達34.2%。所以,必須認清基建投資當前的結構性分化,汙染防治是三大攻堅戰之一,鄉村振興戰略也會帶來增量需求。預計生態環境投資長期保持較快增長,PPP項目標的最為受益。

中信證券報告認為,考慮今年整體資金偏緊、行業持續規範的背景,繼續維持PPP訂單全年高位穩增判斷。企業層面,央企、國企可能受監管影響更大,在降槓桿、表外基金規範等影響下,PPP擴張步伐料有所放緩;民企雖較少使用表外基金的形式,但在信貸偏緊的形勢下,融資則成為核心影響因素,民企融資落地將更加分化,相對看好訂單質量更優、融資團隊更完善的龍頭企業。PPP進一步全面規範,將要求企業更加強調全週期管控的能力,且從多方面提高了參與門檻。因此,行業內生髮展已到了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的階段。

3、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受資金青睞

“民營資本參與PPP存在‘天花板’‘玻璃門’現象。”某企業PPP融資業務部負責人聶華(化名)表示,“目前我所接觸的幾家做PPP項目比較多的民營企業,今年都準備放緩腳步、減緩擴張。而央企的PPP項目多數為施工建設項目,融資成本低,有優勢。”

聶華稱,經過這一輪治理,目前整個PPP市場開始休養生息,新項目不會有太多,大量項目都需“打補丁”,按照規範整改。從今年以來的PPP市場情況看,有兩方面變化,一是融資環境明顯收緊,二是市場參與方更趨規範。

“目前,我們的項目融資沒有什麼大礙,雖然成本略有上升,但也僅是從去年基準利率水平下浮5%-10%提升到今年的基準利率水平。”一位大型建築央企相關負責人表示,受項目庫清理影響,目前SPV公司從組建到資金落地需3-6個月,從而導致PPP項目開工略有放緩,整體開工時間延遲到簽約後的9-12個月。由於監管部門嚴控,央企業務擴張力度將有所控制。

融資成本分化從民企和國企發債成本可見一斑。據長江證券數據顯示,5月民營企業最新發債成本上浮比例達40.8%,遠高於地方國有企業的22.4%和中央國有企業的7.4%。今年1月融資成本達到階段高點,民企、地方國企、中央國企平均票面利率分別為46.4%、31.8%、16.7%,5月已經分別回落5.6、9.3、9.2個百分點。融資成本上升則加重了SPV公司推進項目的融資成本。

“民營企業進入PPP面臨資金少、融資成本高、週期長、回報率低、退出難等問題。同時,地方政府也傾向於跟央企和國企打交道。”張從治指出,未來應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讓民營企業能夠積極參與進來。

聶華則認為,從政策上來看,國家發改委於去年年底發佈《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指導意見》,從十大方面促進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此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條例》再次被列入國務院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從長期來看,政府鼓勵民企參與PPP意圖明顯,PPP市場還是值得期待的。

4、“真”PPP才能從銀行“拿到錢”

作為PPP市場最重要的資金“輸血方”,銀行的態度無疑也是最重要的指標。

交通銀行長三角地區某支行負責人表示:“正常入庫的PPP項目,我們還能續做。但目前PPP項目資本金貸款已明確禁止了。”

“以前,銀行對於PPP項目是來者不拒,現在整體趨於謹慎。”一家全國股份制銀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說,近幾年在PPP方面都控制得比較嚴格,“尤其是我們分行今年幾乎就沒有新項目。”

一位國有大行負責PPP業務相關人士表示,從1月開始,該行就已全面停止PPP項目融資業務。目前,貸款方面雖然沒有全停,但也非常謹慎。在清庫完畢之後,還是會繼續做庫裡的一些優質項目。

多數受訪的銀行業人士認為,儘管目前銀行PPP貸款爆發大規模不良的可能性不大,但上半年銀行政策明顯收緊,預計下半年隨著清庫結束,銀行信貸政策有望進一步放鬆。只有“真”PPP項目才有可能從銀行“拿到錢”。

央行層面,近期也加大了流動性操作力度。

6月6日,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促進信用債市場健康發展,在6月1日宣佈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的基礎上,開展一年期MLF操作4630億元,中標利率為3.3%,與上期持平,對沖到期後MLF餘額新增2035億元。

券商紛紛表示,央行此舉將緩解近期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有助於扭轉近期市場由債券違約引發的負面情緒,提高市場風險偏好,也有助於增信低評級債券,進而穩定社融增速。

海通證券報告認為,央行近期加大操作力度,有利於穩定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流動性保持穩定,對於下半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穩步回升提供了支撐。自2017年4月以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政策陸續出臺,PPP業務規範不斷強化,資管新規影響不斷加大,PPP項目融資環境較為緊張。然而,從降準到銀行對房貸態度轉變,再到“擴大內需”政策提出,擴大MLF擔保品範圍,PPP融資環境在邊際改善。根據央行今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目前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基本平穩,金融體系控制內部槓桿取得階段性進展,融資環境有望改善,PPP板塊預期也在邊際改善。項目融資實質性改善關乎著現金流改善情況,這恰恰是估值提升關鍵,也是PPP出現拐點的關鍵因素。

申萬宏源報告認為,由於清理項目庫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銀行方陸續放緩PPP貸款發放進程。但即使在清理階段,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等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仍受青睞。PPP發展長期方向不變,隨著集中清庫結束,融資將有望恢復正常化,推動項目執行加快。清理項目庫行為一定程度實現了對留庫項目的質量保障。在留庫項目中,收益率好、現金流充裕及國家大力推進的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領域項目更有望率先獲得融資,實現加速落地。

5、央企參與PPP項目面臨兩大風險

PPP大力推廣以來,其模式被廣泛應用於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項目建設,為了適應改革需求,央企成為了PPP市場最主要的參與者。根據明樹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央企牽頭參與的PPP項目成交金額累計為5.7萬億元,佔比達到59%,如果再考慮央企非牽頭參與的PPP項目,央企參與的PPP項目成交總額預計達到6.5萬億元。

有專家表示,央企具有資金雄厚、融資能力強、高質量人才儲備多、與地方政府糾紛更易協調等優勢,使其成為PPP業務中最重要的社會資本方。與此同時,PPP項目投資週期長、投資金額大,目前巨大的PPP項目規模對央企的投資決策、融資、風險識別、運營管理等方面能力形成較大挑戰,其中所蘊藏的潛在風險尤其不容忽視。

第一是PPP項目自身的風險,由於央企在項目甄選過程中主要是與地方政府開展合作,希望通過地方政府隱性擔保、承諾函等舉措來控制風險,而對於項目的盈利前景和現金流考慮相對不足,因而如果PPP投入資金過大、投入週期過長、現金流嚴重不足,將使得央企面臨自身資金配置的困境;

第二是央企參與PPP項目的槓桿率過高,央企參與PPP項目主要是銀行信貸等債務資金,自有資金投入相對不足,這將使得一旦某個項目發生違約,將可能擴散到整個企業,加大整個企業的財務和債務壓力。

“針對這兩大問題,央企在參與PPP項目過程中,重點考慮項目的盈利前景,同時要嚴控參與PPP項目的規模和佔自身業務的比重。”黃志龍表示。

實際上,2017年11月份,國資委印發《關於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簡稱“192號文”),控制央企參與PPP項目的規模和槓桿率過高的問題。

專家表示,國資委的192號文讓狂奔了4年的PPP項目放緩腳步,放緩並不是遏制PPP項目的發展,放緩是為了更好地規範PPP項目建設,更加健康、可持續地建設PPP項目。對於央企而言,當前的風險防控工作是為未來PPP項目迴歸本原,肅清障礙,實現未來PPP項目的更好更快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