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成零售業黑馬 在中國大城市迎來黃金時代

2017年底,北京市商務委等四部門印發《進一步優化連鎖便利店發展環境的工作方案》,針對便利店存在的店鋪選址難、運營成本高、行政許可週期較長、搭載服務種類有限等問題,提出了具體改革方案,計劃到2020年,北京市連鎖便利店數量將達到3000家左右,其中中心城區達到2000家以上,實現中心城區社區全覆蓋,24小時便利店佔比達到50%以上。

在實體商業普遍艱難求生背景之下,便利店竟成為零售業一匹黑馬。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和波士頓諮詢公司聯合發佈的《2017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便利店行業銷售總額達1334億元,較上年增長13%。2017年,便利店行業創造了1900億銷售額,增速23%,有超過10萬家門店,開店數及銷售額實現了雙增長。

曾就職7-11,在便利店領域有著15年工作經驗的全時集團COO楊波感慨,“以前,便利店並不受關注,這一兩年明顯感覺關注度提升。本質上講,便利店賺的是小錢,用行業人士的話說就是‘彎腰撿鋼鏰的幸福’,但它解決的是民生問題,符合時代發展。”在楊波看來,隨著消費人群及消費結構的變化,便利店行業的“黃金時代”剛剛開始。

反週期

便利店誕生於美國,成功於日本,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誕生於經濟快速增長階段,是超市發展相對成熟後,從中分化出來的一種零售業態,符合中產對品質要求高、購物目的性強、時間成本高等需求。

線下零售發展路徑是從百貨到超市再到便利店。百貨特點是全品類多業態、位於商圈和市中心以及面積大、坪效低;超市的特點是品類較全、離居民區較遠、面積較大、坪效較低;而便利店的特點是精簡SKU、極致便利、小型化和高毛利。從業態上講,便利店的興起緣於超市的大型化與郊外化,部分消費者因購買少量商品或滿足即刻所需的購物者深感不便,於是人們需要一種便利的小超市填補空白。

然而有趣的是,近年來隨著消費結構變化,曾經主流業態正在衰退,因填補空白而存在的非主流業態卻走出一道反週期行情。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連鎖百強榜顯示,2017年,連鎖百強企業銷售規模達到2.2萬億,同比增長8.0%。百強便利店企業2017年銷售增長率達到16.9%,成為實體零售企業中增長最快的業態。此外,從各業態單店銷售增長情況看,平均增長率較高的也是便利店門店,增長率為6.0%。

與此同時,2017年百強零售企業的門店構成也發生新變化:百貨店、購物中心開店數量明顯減少,小型門店數量增長較快,達到7.7%。2017年,百強企業新增門店9197個,小型門店約佔新增門店總數八成。大型超市和超市門店數量僅分別增長3.7%和1.0%。另外,社區超市、百貨店和購物中心單店平均銷售增長分別為3.8%、4.5%和3.4%,大型綜合超市單店平均銷售出現下降,為-2.3%。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消費端發生變化,即主力的消費群體發生了變化,現在的年輕人要求購物快、便捷、產品精緻化和高端化,大賣場與年輕人的需求不匹配。大賣場目前更多是做推廣和促銷,主要消費群體是中老年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江明甚至判斷,受電商競爭、成本上升及經營利潤下降等各因素影響,商超業態的領導地位走向衰退,而且下滑通道還將較長。

風起

行業興衰可能會受技術、產業以及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但這其中,消費者是核心。

“便利店本質上是時間的生意,是一個用小錢換時間的行業。很多年輕人不會為了省幾毛錢去逛大超市,他們寧願去爬山、看電影。時間越是稀缺資源,便利店的需求會越大。”楊波說。

恰如楊波所言,人們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即時消費的增加。年輕人的消費特性是快速、隨性、碎片化,時間成本是很多人考慮的重點。也正因此,便利店尤其受到一二線城市年輕人喜愛,而且年輕人越活躍、流動越大的城市,越適合便利店發展。

羅森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但近兩年才開始擴張。2015年之前,羅森歷年門店數量一直在300家徘徊,且高度集中於上海。但近兩年,羅森開始提速。羅森中國董事兼副總裁張晟曾表示,到2017年底,羅森門店數量將突破1400家,2018年底可以實現2000家店。按照年開店速度保持在500家店的水平,2020年達到3000家店的規模不成問題。

2011年2月,全時便利首家直營門店開業。2013年,全時門店總數48家,2014年底,全時已開門店91家,簽約門店105家。2015年4月中下旬,全時逐步開放加盟。2017年11月,其宣佈“百城百萬”發展計劃,要在未來五年內,投入百億資金,以多種便利店模式在全國五大區實現“落地100個城市”、“鋪設100萬個終端”的戰略目標。

2017年起,便利蜂等新零售創新企業紛紛進入便利店領域,部分線下企業也開始加速佈局。與此同時,資本不斷湧向線下實體便利店,中百羅森估值1.8億元,並獲得8000萬元投資;西安每一天宣佈獲得2億元A輪投資;Today便利店宣佈完成3億元B+輪融資,估值超30億元……便利店行業已然被推上了新零售的“風口”。

規模化快車道

顯然,“最後五百米便利性消費被普遍激活。”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說。

按照日本和中國臺灣的經驗,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便利店將進入快速成長期,鮮食商品的銷售佔比會快速上升。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行業競爭加劇。2017年中國人均GDP已超8800美元,便利店行業的發展正步入快車道。

在楊波看來,便利店的市場才剛剛開始,未來有巨大發展潛力。有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如美國平均2000人一個便利店,日本2000多人一個,而在中國,全國便利店數量約10萬家,平均14000人一個便利店。考慮到中國農民人口等因素,也應至少達到五六千人一個便利店,市場空間很大。

便利蜂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便利店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有較大提升空間。數量上看,即使是北京,平均1萬人也才有一家便利店。從質量上看,日本的三大便利店單店日銷額摺合人民幣在三四萬元,而中國便利店這個數字平均下來只有5000元左右。且在日韓等國,便利店已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礎設施,而中國便利店的服務水平還暫時做不到。

顯然,無論是資本還是便利店企業都意識到,該領域跑馬圈地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能夠搶佔先機而後立穩腳跟的企業,正在定義中國便利店領域新的排行榜。

在郭增利看來,“消費升級大勢將推動便利店發展,中國消費基數巨大,將有更大比例被便利店消化。便利店肯定會迎來洗牌,強者恆強,超大規模便利店也有望形成。”

楊波表示,規模化是當下全時的主旋律,也是未來兩三年行業的主旋律。全時規模化擴張的基礎已經打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未來3-5年,便利店行業的整合、重構一定會成為趨勢,恆者恆強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相對於外資便利店,黃江明更看好本土化便利店品牌發展。他認為,本土化便利店既有實體的商品和服務優勢,又有中國的互聯網技術優勢,會領導中國便利店的潮流。日系便利店會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未來居領導地位比較困難。另外,他認為,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便利店行業將迎來洗牌。體驗感較差,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供應鏈建設和技術實力薄弱的中小便利店可能淘汰出局。

不過,便利店的黃金時代剛剛開始是業界共識。朱丹蓬認為,從產業進程來看,便利店行業至少還有20年的發展前景,不排除在20年中,無人售貨、社區店、快遞業、物聯網的發展會引發便利店行業震盪發展。但整體上,便利店行業至少還有20年的輝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