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第一課:什麼是大學

一年一度的大學生新生入學開始了,竊以為大學生的第一堂課應該叫做“什麼是大學”,只有知道了什麼是大學,才能知道什麼是大學生。

新生第一課:什麼是大學

原清華校長梅貽琦先生說過:“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非有大樓之謂也。”那麼,大師的標誌又是什麼呢?大師的標誌不僅僅是他的學問,更是他的精神,他的生活方式,他的言談舉止中透露出的那種風骨氣韻。這種精神,這種生活方式、風骨氣韻凝聚成了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分明能感受得到、呼吸得到的氣場,它像空氣一樣瀰漫在校園中。它不是那些可見的擺設,不是簇新的大樓,不是寬闊的柏油馬路或高級轎車,也不是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但比這些所謂“硬件”更能體現大學的品位。它像自然表情一樣掛在每個教師和學生的臉上。在他們的每個步態、每個笑容、四肢的每次自然擺動中,都能體會得到、捕捉得到。

孕育大學氣場的首先是大學精神。什麼是大學精神?借用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維先生寫的碑文上的兩句話,大學的精神就是“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說大學是一個自由思想、自由探索的地方。思想無禁區,我們不能在思想的領域畫出一個圈子,寫上“此地不得思考”。“獨立之精神”是說大學必須具有獨立品格,有獨立於權力和金錢的自主性。在真正的大學,你能感受到學術的高貴、學者的尊嚴,感受到這是具有自己的遊戲規則、與外面的世界相對孤離的自主世界(雖然它仍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感應著外在世界的風雲變幻),權力和金錢在大學裡沒有地位,因為大學的氣場把它們拒之門外。這裡的樓也許並不新、並不高,更談不上富麗堂皇,但卻有內涵,有定力,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大學的氣場還表現為一種生活方式,表現為知識人特有的優雅、從容和鎮定自若。

新生第一課:什麼是大學

大學是讓思想自由遊戲的地方,不能過多考慮各種現實的利害得失。在真正的大學,你總會看到有很多人躺在樹蔭下“發呆”,其實他們不是真的在發呆,而是在思考一些真正具有永恆價值的問題。思考這些問題的前提就是驅除雜念,進入類似參禪的心境。毋庸諱言,在當今中國的一些大學,你會感受一種完全不同的氣場:一種權力的霸道和金錢的囂張,一種暴發戶的淺保你會看到來往穿梭的高級轎車在炫耀著金錢的誘惑,看到高樓大廈在炫耀著和學術無關的“政績”,看到教師和學生步履匆匆地趕路,好像在追逐一個近在咫尺的目標。你會看到喧囂的工地上轟鳴的機器聲不僅趕跑了鳥兒,也趕跑了真正的思想和學術。

不能不承認,在這些大學中,大學的氣場正在消逝。教授們沒時間潛心研究,更沒時間“發呆”,他們正在夜以繼日地填表、跑點、申請課題、應付考核;領導們在緊急開會佈置工作,準備迎接評估組的到來;本應作為公共討論平臺,反映學生對現實看法的櫥窗和板報上,貼滿了色彩斑駁的各色廣告。

新生第一課:什麼是大學

如今,大學精神瀕臨崩潰,大學的生活方式面臨危機,大學的氣場正在消散,在這個背景下,大學中的每一個人,都有通過自己的行動弘揚大學精神、捍衛大學生活方式,守護大學氣場的責任。

“今天的習慣,就是自己明天的命運。我們也許無法決定自己的先天條件,但完全可以靠後天養成的優秀習慣,去改變自己的人生。”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送給每位新生八個字:管好自己,天下無敵。

“優秀習慣,可以讓每個人終生受益;相反,壞習慣也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人生。”謝和平提醒學生:不要習慣於“考上大學就可以鬆口氣,可以放鬆自己上網打遊戲、逃課睡懶覺”“上大學就是為了混文憑、找工作”的想法以及在父母呵護下形成的所謂“喜好”和“惰性”,而要努力培養自己優秀的習慣,珍惜在大學的每一天。

三點一線的不變空間、老師的千叮萬囑、佔滿所有時間的課程表是中學的特徵;

而在大學,學生可以質疑老師,課程可以自由選擇,同桌未必同班。一些教學一線老師希望學生們踏入高校校門後,儘快適應大學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師生關係的轉變。

在大學裡面,老師並不是學術的權威,而是大家學習的夥伴。四川大學教師魏驍勇拿“做菜”比喻大學師生關係:“進入大學後,你需要在食堂吃飯,挑適合自己的菜。

而大學老師就是炒菜的師傅,請勇敢地告訴我們這些炒菜的師傅什麼不好吃,或者你們喜歡吃什麼。這樣你們才能吃到更好的菜,我們的廚藝才能不斷提高。”

新生第一課:什麼是大學

小夥伴們,大學是你人生的新起點。奔跑吧,驕傲的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