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投资的这三大误区,稳健理财!

P2P理财从默默无闻的萌芽期,经过野蛮生长,到现在进入了强监管的时期,很多投资人也不再是当初的小白。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当我们以为找到了一个评判平台靠谱程度的标准的时候,然后这个标准就会狠狠地呼两巴掌过来,告诉我们:迷信XX?别傻了!该雷还是要雷,该跑还是要跑的。例如,从一开始的国资背景,到银行存管,再到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风险备付金,再例如,高大上的广告宣传,某某代言,就连看个电视剧,也会时不时蹦出来个某某平台。

最近多个平台暴雷,又有一大批投资者成了受害者,真是血和泪的教训,所以,大家在投资P2P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一些误区!

误区一:迷信股东一定兑付

以前,低风险的表现方式五花八门,但投资人们相信得最多得是这个:如果平台出事了,平台股东一定会给我们兑付。其中最出名,也是最有公信力的是国资或者央企控股。

事实:国资背景也不是百分百靠谱的。在投资选择P2P产品的时候,不能盲目地把大平台背景作为唯一的投资原因,再大的背景也不一定会为你的投资兜底。

误区二:P2P利率就应该高

P2P行业初期,平台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吸纳资金的需要,很多都是在做烧钱赚吆喝的买卖。

认清投资的这三大误区,稳健理财!

为了吸引投资者的眼光,很多平台甚至给出年化24%的利率。

这也是很多投资者转投P2P最赤裸裸的原因——投P2P赚得多啊。

加上平台宣传的低风险,谁不想赚这个钱呢?

但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互联网只是一种手段,改变不了金融本质的风险。

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是投资规律,你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

误区三:过了备案,就一定稳

2018年注定是一个备案年,很多事情都绕不开"备案"这事。

由于备案合规的过程冗长,且影响深远。很多投资者就盼着,自己投的平台只要过了备案就一定稳了,其实不然。

首先,通过备案,对平台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情,备案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从侧面反映了平台的实力。但是,备案过了,往后的日子里,平台运营的好坏,赚不赚钱,关键还是平台自身的经营情况。

就像你考汽车车证一样,通过国家认证的考试后,获得驾驶证,只是证明了你有一定的驾驶能力。但是如果你由于违规驾驶或者不小心出了交通事故,谁要给你背锅吗?

所以,不要把通过备案看作平台的免死金牌。如果本身实力不过关,底层资产实力不够,平台就算通过备案,未来也一样会有倒闭的危险。

只有在选择平台的时候,综合底层资产,平台实力等多个维度来分析最终做出投资决策,这样才是最稳健,最科学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