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大學不遜清華 今年首批本科生畢業 造就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隸屬於中科院。它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於1978年,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培養了我國的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自1978年首次招生以來,有108位校友成為院士。2012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並於2014年起招收適當本科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科大本科教學委員會主任席南華曾表示,學校致力於培養追求科學夢想、獻身科學事業、立志科學報國的未來科技領軍和骨幹人才。“我們招生時候就告訴學生,想要當官發財不要來國科大,我們需要有科技報國情懷的人才。”國科大副校長蘇剛說。

7月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2018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國科大玉泉路校區舉行。這是國科大40年校史上的第一屆本科畢業生。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出席並寄語首屆本科畢業生,副院長、國科大原校長丁仲禮發來書面致辭,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副秘書長、國科大原黨委書記鄧勇出席,與國科大有關負責人、學院院長、院士專家、教師代表以及學生家長等來賓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國科大首屆本科生共有290人於今年畢業,分佈在6個專業,其中244人將繼續深造,攻讀碩士或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這所大學不遜清華 今年首批本科生畢業 造就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

始終牢記矢志科研的初心

“國科大本科生教育的輝煌歷史的第一頁,是你們2014級同學寫就的。”因公務原因未能到現場祝賀的丁仲禮,在給畢業生髮來的書面致辭中說道。“我鄭重地向2014級本科生全體同學說一聲感謝,你們在高考中都得了高分,卻最終選擇了我們這所既非985也非211的大學,照一些說法是當了‘小白鼠’,並且當得心甘情願。”

白春禮在現場致辭時說,在本科教育上,國科大還是一名“新兵”,社會上,包括教育界的一些同行對此抱有疑問。“最讓我們感動的是,在座的各位優秀的同學們,你們懷揣科學的夢想和對未來的憧憬,堅定執著地選擇了剛剛招收本科生的國科大。”

這所大學不遜清華 今年首批本科生畢業 造就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

時光倥傯,青春不負。“四年來,你們始終牢記矢志科研的初心,從‘不輕鬆的中學’來到‘更加不輕鬆的國科大’,在中科院這座科學殿堂裡,全身心地學習科學知識,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成長為未來科技領軍人才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白春禮在致辭中對首屆本科生充分肯定。

“國科大招收本科生是國科大探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新模式、構建完整高等教育體系的職責和使命。”白春禮說:“感謝你們把最美好的四年青春時光獻給了國科大,身體力行地見證著、推動著國科大的發展。”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同學們,我希望你們能夠傳承中國科學院老一輩科學家熱愛祖國、淡泊名利的家國情懷和優秀品質。希望大家牢記黨和人民的期望,不斷與大師前輩‘對標’,與自己的理想目標‘對標’,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始終將個人的成長夢、成才夢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地結合,真正成長為未來的科技領軍人才。”白春禮殷殷叮囑。

彷彿在為2018屆本科畢業生上“最後一課”,白春禮諄諄教誨說,希望同學們始終保持獨立自主的意識,用批判性思維去認識和分析未知世界;在不斷增長才智的同時,能夠錘鍊堅強的意志品質,常養浩然之氣,常揚君子之風;堅持終身學習,始終做一個謙卑為懷的人,“只有保持對未知的敬畏,才能激勵我們不懈探索”。

332名首屆本科生 直接就業僅7人

此前,國科大曾召開新聞通氣會披露,2014年招收的332名首屆本科生,共有290人於今年畢業,其餘30人延期畢業,1人結業,1人在休學,10人退學。截至6月15日,首屆290名本科畢業生,直接就業的僅7人。244名畢業生將繼續深造,攻讀碩士或直接攻讀博士學位,佔畢業人數的84.1%。繼續深造的畢業生有85人到境外留學(57人出國深造,28人赴香港高校深造),約佔畢業人數的29.3%;159人在國內讀研究生,佔畢業人數的54.8%。此外,還有39名畢業生計劃明年申請出國讀研或在國內深造。

這所大學不遜清華 今年首批本科生畢業 造就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

國科大雁棲湖校區

前往境外留學的畢業生中,11人進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52人進入全球TOP100高校(含前十)深造,佔畢業人數17.9%。2014級物理學專業劉子煜在拿到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明尼蘇達大學、普渡大學、匹茲堡大學、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offer之後,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博士項目全額獎學金;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楊羽飛在3所世界名校之間選擇了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董亦楠在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之間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專業的程元選擇了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研究所讀研。在國內讀研的159名畢業生中,155人選擇繼續在國科大(包括國科大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學習,其餘4人分別選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西湖大學。在實行學分制的高校,延期畢業並不少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國科大延期畢業的同學中,有一些是主動申請的,他們要修雙學位,希望利用國科大教育資源多學一些課程等。同時攻讀化學與計算機專業、來自北京四中的汪詩洋就是其中一位,他曾與其他5位同學赴美,在2017年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GEM)上榮獲金獎。

本科課程主講教師中院士18人、長江學者3人

國科大倡導知識創造者擔任授課教師。目前,本科課程主講教師共有45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306人,佔比67%,其中院士18人、長江學者3人。例如2017—2018學年的基礎課,席南華、李永舫兩位院士為一年級授課;徐濤、周忠和、吳一戎三位院士為二年級授課;向濤、歐陽鍾燦兩位院士為三、四年級授課。

這所大學不遜清華 今年首批本科生畢業 造就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

2014級本科生正在做化學實驗

針對本科生開設科研實踐課,學生前往中科院各研究所進行1-4周的實踐活動,與科學家面對面,接觸先進科研設備、感受科研魅力、激發科研興趣。專業研討類課程每十人左右一個班級,進行研討式教學。“大一,我進入了中科院化學所光譜組,接觸紅外、紫外、圓二色光譜儀,上手學了激光共聚焦和全反射熒光顯微鏡,讀文獻,為分析化學課打基礎。大二,我進入了導師楊國強研究員的光化學課題組,每週參加組會,讀文獻;假期的時候,我到另一個課題組看水凝膠製作和仿生材料設計。大三,我進入曹安民研究員課題組學制作鋰硫電池,我還選修?幾門化學研究生課。我的畢業設計也是在化學所聶宗秀研究員課題組做質譜分析。”已被芝加哥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的2014級化學專業劉鈺說。

四年來,中科院黨組全力支持國科大本科生培養工作,向國科大提供了全院最優質的科教資源。中科院各研究所尤其是京區40多個研究所深度參與本科生培養,包括院士在內的眾多優秀科學家紛紛走上講臺或擔任學業導師;各研究所還為本科生提供了豐富的科研實踐資源。正是這所特別的“科教融合”大學,以“上天入地下海、宏觀微觀貫通、頂天立地結合”的科研佈局,培養了290位本科畢業生,也讓繼續投身科學研究領域的他們,將科學的情懷、學識、努力、氣質傳承下去。一直以來,國科大通過科教融合的特色與優勢,造就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願爾曹,萬里長縱目。朝海日,任飛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