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国学三分钟:贤贤易色

《国学三分钟》由陈家昌教授特别授权,兰山听风录制,一世明哥策划。

【论语导读8.学而篇:贤贤易色】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国学经典,国学三分钟:贤贤易色

今译: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为君主办事,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说没有经过学习,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国学经典,国学三分钟:贤贤易色

注释: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

贤贤易色: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有道德和学问的人。

贤贤,即尊重贤者。易,一是“移”的意思,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国学经典,国学三分钟:贤贤易色

陈家昌导语:这章中子夏说的话实际上是对上一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进一步发挥,同时呢,也反映了孔子时代教育的基本内容。
国学经典,国学三分钟:贤贤易色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能够实行孝、忠、信,就说明他已经学业有成了。
国学经典,国学三分钟:贤贤易色

这里呢,再次突出反映了孔子德重于识的教育思想。

音频版内容,在喜马拉雅《国学三分钟》专辑里同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