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05度,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天气也逐渐炎热,还没到最热。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凉风,而是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小暑农谚

小暑小禾黄。

小暑吃芒果。

小暑温暾大暑热。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十雾九晴,不晴沟满壕平。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久晴雾阴,久阴雾晴。

久雨大雾晴,久旱大雾雨。

朝雾消,晒衣帽;朝雾延,阴雨天。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过了小暑,不种玉蜀黍。

麦不见伏,伏不见麦。

防病养生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1

避暑热

小暑之后,盛夏酷热降临,人们很容易中暑,健康避暑是小暑节气养生的首要任务。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一方面要避免身体中暑:

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避免长时间强烈日晒;同时多喝凉白开,出汗过多时可以在水中加很少量的食盐,以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另一方面要警惕情绪中暑:

高温容易使人心烦意躁,为一些小事就大动肝火。防止情绪中暑可以听听音乐舒缓放松情绪,保持心境平和。

2

避疾病

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形象地概括了这一节气高温湿热的特点。健康人都觉得闷热难耐,如果此时生病会更加难受,应当如何避免小暑时节生病呢?

建议有心脏病史的人群要注意室内通风,闷热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常备氧气袋,胸闷气短时可吸氧来缓解,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另外,有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在炎热夏季往往处于缓解期,但仍要注意管住嘴,尽量不吃寒凉生冷的食物,以免旧疾复发。

暑湿时节还要格外警惕肠道传染病,注意饮食卫生,不可暴饮暴食。

防感冒

防感冒。夏季感冒多为暑湿感冒。暑湿感冒多表现为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欲呕、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湿邪容易犯脾,会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

所以,夏季感冒有时还会出现有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胃肠道症状。夏季感冒的治则以清暑化湿、解表和中为主。可用于夏季感冒的中成药较多,如常见的藿香正气软胶囊、四正丸、保济丸、午时茶等。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防湿疹

防湿疹。夏季天气炎热,而且潮湿,而湿疹跟湿气重有很大关系,所以在这个季节湿疹患者很多。一般表现为在皮肤表面出现红斑、小疙瘩、水疱等,大多比较痒。一旦发现湿疹,要积极治疗,如方法不恰当很可能造成皮肤感染,治疗起来更麻烦。

可在野外采鲜马齿苋,回来洗净后煮水喝或者外用涂抹,可以起到祛湿清热的作用,对于治疗湿疹效果很好。马齿苋也可直接拌凉菜吃,既能当菜也能祛湿。而对于渗出较为严重的湿疹,用黄柏或者地榆 30 克煮水后热敷 15分钟,能迅速缓解瘙痒和渗出。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养生穴位-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位于手腕横纹上 2 寸,简便取穴法:伸手仰掌,用力攥拳,腕横纹上两横指,两“筋”(肌腱)之间凹陷处。主治心绞痛、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病。夏季常按揉此穴,以产生酸、麻等感觉为度,可宁心安神,理气,止心、胃疼痛;中暑时,按揉内关穴可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晕车晕船时,也可点按此穴,止眩止

不要贪凉冲凉水澡、多进冷食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小暑饮食

暑热之际,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特别是饮食上,食欲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怎么吃才能清凉一夏呢?推荐小暑五宝: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第一宝:莲藕

清热生津、凉血散瘀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脆而微甜,可生食也可做菜。

生藕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补脾开胃的功效;熟藕能益胃健脾、养血补益、生肌止泻。暑天吃藕还有安神和助眠的作用。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第二宝:黄鳝

冬病夏养、补中益气除风湿

民间素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夏季的黄鳝最为肥美。中医认为鳝鱼味甘、性温,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是病后体虚、身体羸弱、营养不良者的上好滋补品。

而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进补。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第三宝:绿豆芽

清暑热、通经脉、解诸毒

《本草纲目》载:“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

中医认为,绿豆芽其性凉、味甘无毒,能清署热、调五脏、解诸毒、利尿除湿,可用于饮酒过度、湿热郁滞、食少体倦。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第四宝:黄瓜茄子

清热利水、解毒消肿、生津止渴

民间有俗语“六月热得哭,黄瓜茄子来解暑”,凉拌黄瓜、茄子是川人小暑时节的最爱。黄瓜含水量高达96.7%,是所有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能很好地补充体液。

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第五宝:面食

除烦止渴、养心安神

小暑酷热难耐,为什么还吃令人淌汗的热汤面呢?

“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且传统医学认为,小麦味甘,性凉,有养心安神,益气除热,除烦止渴,和五脏,调经络,利小便之功效。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长按下方图片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