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起钱,我们各自在想什么?

当我们说起钱,我们各自在想什么?

之前说起收入分配方式的时候,有介绍过“六个罐子理财法”( ),这个方法来自一个叫哈维·艾克的人。

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曾经创业十几次都没成功,后来开了一家贩售体育用品的公司,两年半内迅速成长,开了十几家分店,最后卖给了一家500强企业,赚了一大笔钱。结果因为投资失误,不到两年又把钱全部败光。

赚钱,败光;赚钱,败光。这么反复下来,他开始思考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发现,每个人其实都自带一张“金钱蓝图”,这张蓝图的模式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金钱观。他之前的蓝图逻辑就是“赚钱,花光;再赚钱,再花光”,于是他彻底修改自己的金钱蓝图,现在成了富翁——他现在是巅峰潜能训练公司的董事长,致力于帮助更多人实现致富梦想——Anyway,带着好奇,我看完了他写的一本书《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其中有些观点还蛮有启发的。

地上的东西,是地面下的东西创造出来的;我们看得见的东西,来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这句话说的,其实跟《能断金刚》讲的“铭印”是一回事——你的言行举止体现了你的所思所想。

而你的所思所想,是否真的是你的想法呢?

这本书给我提供的第一个新思路,即在于这——我们年幼时听过的任何有关金钱的话,都会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成为支配我们金钱观的一股力量。换句话说,我们的金钱观与其说是“我们”的,不如说是我们父母的、老师的或周围人的想法。

所以觉察自己的金钱观的方式,除了跟自己对话,还可以观察周围人对钱的看法。

而怎么看钱,决定了我们与钱相处的方式。

比如,谈到怎么挣钱,我脑海里的反应会有“血汗钱”“不努力怎么可能挣钱”这些观念,在我的认知里,要挣钱一定得付出许多,这是个“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规则,而我看到的世界也是一份努力一份收获的案例。

而我最近认识了个神奇的小伙伴,90后,已经财富自由。她对于挣钱的观念跟网易创始人丁磊很像,“生活就是玩啊,挣钱就是你玩着玩着顺便的事”。她把自己的赚钱模式设定为玩家,结果就是她真的是一边轻松地玩一边轻松地赚钱。

很多时候,真的是我们的思维困住了我们自己。当你觉得生活很难的时候,觉察一下自己的想法,或许会发现,“这就是命啊”是不一定的。

超支,以及渴望立即得到满足,这两种行为跟你实际上买了什么东西是无关的,而跟你在生活中缺乏满足感有关。

超支消费,某种意义上是想要通过消费来“花掉”情绪。书中说,“穷人选择现在,富人选择平衡”,情绪人人皆有,但如何处理情绪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强调要保持平衡,鼓励的是将可支配收入按照不同角色分配——你必须有一部分钱是存起来的,也会有一部分钱是专门用来浪费的,保证基本生存,也照顾偶尔想要奢侈的情绪。

有些人某段时间内会很狠地控制自己消费,攒钱,就跟减肥节食一样,一段时间后心里撑不住了,反而暴饮暴食,大量消费。来来回回,既折磨了自己,也没存下什么钱。

六个账户理财法我实践有快三年了,目测也会继续用下去。自律才有自由,设定简单的边界,在边界内花钱不容易失衡,心情稳定。

这本书整理了17个有钱人与穷人的思维差异档案,边读边比对,感觉是次很好的思维更新。

比如,

有钱人玩金钱游戏是为了赢;穷人玩金钱游戏是为了不要输。

有钱人大于他们的问题;穷人小于他们的问题。

有钱人是很棒的接受者;穷人是很差的接受者。

有钱人就算恐惧也会采取行动;穷人却会让恐惧挡住他们行动。

有钱人持续学习成长;穷人认为他们已经知道一切。

不过书里也不断在提及作者自己的巅峰训练营,还有建议参与直销什么的,大家就见仁见智了。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买来看看(有机会饭聊的话我们可以换书)。

财富宣言:

你所专注的事物会扩大。

所以,专注于你想要的。

祝得偿所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