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否?不賣否?這是個問題

賣否?不賣否?這是個問題

最近的股市總體漲得挺好,連帶著基金也水漲船高。看著基金收益翻紅,有些也到了20%,不免開始考慮一個問題:

賣不賣?

說實話,我一直沒弄懂【何時止盈】這個問題。收益30%算不算多?50%有可能嗎?沒來得及走被套是種痛,但是賣早了,眼睜睜看著賣掉的基金繼續上漲也是痛。

在找到止痛的法子之前,我的基金投資選擇避開正面迎戰。

目前我是兩種方式同時進行,一是按照銀行螺絲釘推薦的方式定投指數基金,另一邊是配一點分紅習慣良好的主動基金。

被動好還是主動好,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定論——若說被動基金完勝主動基金,君請見市面上的公募基金,主動基金數量還是遠遠超過被動基金的,每年也有大量金融精英投入這個行業。存在即合理,既然是實驗,便都做了。

定投指數基金,是低估區域買入,正常估值區域持有,高估區域賣出。經濟有周期,基金淨值自然也有周期。在相對低點買入,然後,靜靜等待相對高點賣出即可——相信國家,收益總不會差。

目前指數雖漲了不少,但從市盈率看還在正常估值內,就再等等吧。

另一邊的主動基金,嗯,之前也說過,我買的是興全趨勢。因為理財師朋友推薦,便去看了看,基金業績比較穩定,基金經理的過往歷史也不錯。最重要的是,這隻基金的分紅習慣真的是太好了。

對於主動基金,我目前的方式是定投買入,定期關注,看勢退出。買主動基金就像是請一個人給你打工幫你買股票,基金的業績是很難預測的。只能說,你對這個人的未來工作表現還有沒有期待,如果你始終欣賞這個人的工作表現,便一直持有;如果你不抱希望,那便辭掉走人。

理想狀態是,所買基金的表現一直很穩定,能持續賺錢,每年會主動分紅提供現金流——那我就太省心了,長期持有,坐等收錢。

有人建議說,可以根據大盤點數來判斷是否要賣出主動基金。比如,低於3000點時買入,高於5000點時賣出。

這個法子有缺陷。

你看,恆生指數從1964年的100點開始,到現在已經漲到28000多點了;上證綜指從1991年的100點開始,到現在也漲到了3300多點,很大概率上,A股會跟港股一樣長期繼續上漲,後面上證綜指到10000點也是可能的呀。如果單純根據點數去判斷,就有點刻舟求劍的意思了。以靜態觀點去面對動態市場,不合適。

當然,有朋友是真的嚴格做到限定收益率(30%),到點止盈的。我還在觀察,因為想不明白這個問題:

止盈之後到手的現金流怎麼辦呢?如果繼續投資同一只基金,何必贖回再投多費手續費呢?如果閒置,等下一個投資點,算上空倉期,長期綜合,平均年化收益率肯定會低於30%。來回倒騰,還費了心力。

之前跟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無果。最近又遇到這問題,索性拋出來勾引小夥伴們的智慧閃光。

來吧,洗耳恭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