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这两类人享受“特殊待遇”,可拿双份工资!

这几年,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消息一直没停过。每隔几个月甚至每隔几天,就会有事业单位改革的“新消息”放出,最多的改革消息莫过于取消教师、医生的编制、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教师职称评选标准等等。

事业单位这两类人享受“特殊待遇”,可拿双份工资!

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节点,我国预计在2020年完成事业单位第一阶段的改革。这些年,也确实有很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出台,但是真正惠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并不多。不过,最近人社部发布的一个文件,可算是实在了一回!根据文件内容,这两类事业单位人员将会成为受益对象!

究竟是哪两类人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是第一批收到事业单位改革影响的人,在改革中,他们失去了原有的编制。但是,失去编制并不等于待遇变差!!!

今年年初,有关教师职称评选的规定发布:教师职称评选偏向中小学教师,优秀高校教师可享受400万/年的创新创业扶持。另外,教师离岗创业不仅可以享受创新创业所在岗位的工资,原来教师岗的工资也能保留!

二、专职技术人员

这是前段时间出台的新规定,支持事业单位专职人才离岗创业。在离岗创业期间,为其保留三年的人事关系并且发放基本薪资,社保、职业年金、公积金都由原来单位缴纳!!!这个福利,简直不能更好了,事业单位的社保和公积金缴纳的比例普遍是一般企业的两到三倍,光是社保公积金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另外,更加令人羡慕的是,如果这类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提出申请,还能申请双份薪资!!

申论备考辅导:巧解申发论述题

申发论述这个题在试卷里分值一般占40分,占了主要分数,申论要考好,显然和这个题有具体的紧密的联系,对于考试来说,申发论述这个题,我们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对待,但是往往这个题在备考的时候,会让我们在思想上产生畏惧的一个题,甚至有的人认为对于这个题,不准备和准备一样,练习和不练习一样,没有多大的气色,其实不然,对于申发论述来说,其实它就是一个“纸老虎”,很容易就攻克了,难是难在找不到技巧。

对于申发论述,技巧何在?其实还是有一些技巧和规律的,下面做具体解释和论述。

首先我们知道一篇文章到底能够得到多少分数,或者换句话,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看我们的文章的标题就能看出来,所以,文章的标题对于一篇文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如何才能写出一个切合材料的申论标题?其实一句话就能解释——标题等于主旨加角度,主旨来自于材料,角度来自于我们的题目自身,把握住主旨和角度以后,把能够体现主旨和角度的关键词按照自己想要写的议论文,组织起来就好!

这里可能有的人会问主旨如何把握,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我们在上小学时候学的归纳概括段落主要内容,只是说,我们在考试的时候,材料是由几则材料一起构成的,这样的话整一个材料主旨的把握也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也不用担心,如果你读完所有材料以后找不出主旨,我们可以把整个材料分解开来,把一个或几个自然进行合并,归纳概括中心思想,之后再把这几个自然段共有的内容进行合并,几个自然段里,共有的东西进行合并,找出共有的东西,这个就是整个材料的主旨!

解决了标题之后,还有文章的主体也至关重要,主体也就是一篇文章的分论点!对于文章的分论点,我们要注意一样是来自于材料,考试的时候我们往往喜欢写策论文,是因为提对策比较好提,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是考试的时候写了一篇策论文,不但标题要能够体现这中问题,主体部分也要能够体现,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找出2-3三个对策,也就是2-3个分论点,有的人认为这很简单,应为材料里面就有很多表对策的要点,就把它搬过来,其实这样也不对,应为我们的分论点,痛同样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对于策论文来说,你在材料里,看到表对策的要点时,要注意区分一下,这个要点,首先与我们的题目有没有关系,也就是与你自己写的这篇文章有没有关系,其次要注意,这样几个分论点之间,有没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会不会存在包含关系,如果发现3个分论点之间有重叠关系,这样的话,这几个分论点要从新推敲,应为3个分论点只会存在并列,递进关系!

如何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结构来呢?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段不要太多,一般以6---7个自然段为主

因为,申论文章的字数一般也就是800字、1000字左右,如果段落太少,感觉是一堆,模糊一片,不会很清晰;但如果段落太多的话,每个自然段字数太少,不容易说清问题,而且,段落太多本身显得比较凌乱,也会不太清晰。

二、开头一定要尽快切入主题

最好第一个自然段就提出你的论点,切入正题。出于谋篇布局的需要,如果第一自然段要铺垫的话,也一定要短,篇幅要少,而且尽量用事例。然后,第二个自然段一定要切入正题。

三、主体段落要明确

申论文章,从主体的角度,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说理为主,也就是分析观点的必要性、重要性等;一类是以做法为主,也就是重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采取说理形式,还是采取做法形式,取决于文章的观点(标题)。这里重点要强调的是,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很清晰,让阅卷老师能一眼看出来,你采取的是说理,还是做法。

四、主体段尽量用段首句

为什么要用段首句?因为,这样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卷时间很短的情况下,更能节省阅卷老师的时间。而且,在段首句很明确的情况下,阅卷老师一般不会太认真看你的自然段的每句话,这样,即使中间出现一些错别字语病句,一般也不容易发现。

五、写主体段之前要有过渡

过渡段一般比较短,有三行左右就可以。而且,过渡段一定要用明确的词语,概括出主下面主体段的意思。比如:要做好养老工作,必须从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增加投入等三个方面做起。这样,看到这里,阅卷老师就知道你主体段要写什么,再加上主体段的段首句,这样,就会显得很清晰,阅卷老师阅起来也会很轻松。

六、结尾段一定要呼应一下观点

结尾段的作用主要是形式,而不是内容。所以,结尾段和过渡段一样,不需要太长,有三行左右就可以。呼应观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强调一下文章的标题。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有的考生可能认为,这样的安排,是不是显得太模板,是不是显得太八股。其实,恰恰需要反过来理解。申论中的文章,如果不八股,如果不模板,要做到结构清晰,是很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