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適不適合定投?

本文為“聰明的投資者”投資理財徵集活動參賽文章

截至2017年年底,國內公募基金數量達到4841只,數量早已經超過了A股上市公司的總和。在這些基金中,有一個龐大的群體指數基金。今天,小夏就和大家來嘮一嘮指數基金那些事。

何為指數基金?

顧名思義,指數基金就是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等)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

指數基金大家庭中,又有很多小家庭,小夏今天就簡單介紹兩種大家遇到比較多的指數基金。

完全複製型指數基金,也叫純指數基金,它的投資策略是完全被動跟蹤指數,買股票只買規定的投資比例,因此收益也與基準指數收益相差無幾。

增強型指數基金是指基金在進行指數化投資的過程中,為獲得超越指數的投資回報,在被動跟蹤指數的基礎上,加入增強型的積極投資手段,對投資組合進行適當調整,比如說對成份股進行一定程度的增、減持,或增持成份股以外的個股。比如說華夏滬深300指數增強A(基金代碼:001015)

如何挑選、投資指數基金?

小白用戶在搜索如滬深300基金時,屏幕上會出現一大堆類似的基金,小夥伴們會發現有些名字後面帶有字母“A”和“C”,這是啥意思呢?

比如,華夏滬深300指數增強A(基金代碼:001015)、華夏滬深300指數增強C(基金代碼:001016)。實際上,A類和C類主要區別是收費方式不同。

A類份額一般有申購費和贖回費;C類份額一般沒有申購費,持有一段時間時間後連贖回費都沒有,但是會額外計提一個叫作銷售服務費的費用。一般的建議是短期投資選C類份額,長期投資選A類份額。

有些指數基金後面還帶有分級兩字,這又是啥呢?這實際上是指數分級基金。分級基金是將投資份額分成兩份,然後投資於風險不同的資產。而指數分級基金就是在分級的基礎上,再按比例配置指數成分股。

說到指數基金,就不得不說到ETF了。ETF的全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同樣也是一種跟蹤指數來投資的基金。但是不同的是ETF申購和贖回,都是用一攬子股票。比如說華夏滬深300ETF (基金代碼:510330)

相比較普通指數基金,ETF的投資門檻更高,基金份額要有50萬份以上才有資格參與ETF申購,只適合大戶投資者,所以小夏在這裡還是講適合咱小白投資的ETF聯接基金吧。

啥叫ETF聯接基金呢?其實很簡單,不要被它的名字嚇到,它就是一座橋,它將其絕大部分基金財產投資於跟蹤同一標的指數的ETF(即目標ETF),這麼做的目的就是降低門檻,方便大家購買。 比如說華夏滬深300ETF聯接A(基金代碼:000051)

買指數基金有什麼優點?

總結起來幾個字,省心省錢。

省心,通俗來講,就是省去了選擇個股的麻煩,優質指數由專業機構千錘百煉挑選出來,定期更新。相對於押寶個股,指數投資對風險進行了分散,買指數能夠獲得市場平均收益。由於優質指數構成都是龍頭公司,當牛市來臨時,即便優秀的基金經理跑贏指數也不容易。

省錢主要是指手續費便宜,巴菲特多年來一直推薦散戶購買指數基金,一大緣由也是因為交易成本低,日積月累就為投資者省了一大筆錢。

投資指數基金該注意什麼?

第一要選質地好的指數基金。標的範圍比較廣的指數,行業覆蓋比較全面,行業離散度比較小,市場代表性好一點,長期表現會更平均、穩定一點,例如滬深300、中證500等。

第二要選綜合實力強的基金公司,重點關注指數基金對指數的跟蹤誤差。買指數基金就是為了獲得指數的收益,誰的跟蹤誤差小,誰的管理能力越強。

第三,對於行業類指數基金的投資,小夏覺得還是需要一定專業判斷能力,建議大家在購買前先做一些研究功課。如果判斷對了,很可能選擇的基金能夠走出獨立行情,收益可觀。比如說華夏消費ETF(基金代碼:510630),在2017年的行情中有很好表現。

第四,投資指數基金不必過於分散。很多人說,投資就是要分散風險啊!可是你想啊,基金本身就是一次分散風險,指數基金中的股票組合算是二次分散風險,你又來個三次分散風險。這樣一弄,把機會都分沒了,反而會降低自己的收益,就好比你的私房錢怕被老婆找到,廚房藏點,襪子藏點,床下藏點,到最後連自己都找不到了,最終還有可能弄丟一部分錢。“獵物”看準了,就多投資一些,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自信。

最後,指數基金特別適合定投。在上漲的時候,指數基金因為倉位高,能夠很好的分享上漲行情。如果遇到下跌,投資者也不要驚慌,可以利用機會購買更多的份額,攤薄成本,為以後的行情做準備。

指數基金適不適合定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