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招堤:贵州最佳荷花观赏地,张之洞小时候在此扬名

说道荷花,大家可能会想到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到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但是,你知道贵州也有一个绝佳的荷花观赏地吗?那就是贵州黔西南州的安龙县。赏荷花一般来说需要两个点才有欣赏价值,一是荷花规模大,二是有历史文化底蕴,恰好,安龙两者均有。


安龙招堤:贵州最佳荷花观赏地,张之洞小时候在此扬名

安龙本来为明朝洪武年间的一个屯堡,为安隆守御千户所。到了明末清初,南明永历皇帝“迁都”安龙,设置了安龙府。永历政权灭亡后,清朝一度改安龙为南笼府,嘉庆二年(1797年),南笼府改为兴义府,管辖黔西南地区。安龙城东北原是一片泽沼泽,俗称陂塘海子,每年雨季,便生水灾。清朝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总兵招国遴为了治理水害,捐俸银2000两,修建了一条长300米,高4米的堤坝。后人遂仿“苏堤”和“白堤”,取名“招堤”以示纪念。

安龙招堤:贵州最佳荷花观赏地,张之洞小时候在此扬名

此后,历经乾隆、道光、光绪诸多地方官员培植,修建了涵虚阁、半山亭、省耕亭、一览亭等建筑,使招堤风光俊逸秀美,卓然可观。清代著名学者朱逢甲以“水色涵山色,荷香杂稻香”的联语描绘它的特色。清道光二十八(1848年),兴义知府张锳又将招堤加高五尺,并在大堤北边海子种植荷花,形成垂柳夹岸、荷花十里的美丽画卷。张瑛在加高招堤的同时,于金星山上“涵虚阁”旁,依岩又建了一个三面石柱凉亭,名曰半山亭。

安龙招堤:贵州最佳荷花观赏地,张之洞小时候在此扬名

安龙招堤:贵州最佳荷花观赏地,张之洞小时候在此扬名

竣工时,张瑛在此宴请士绅文人,赋诗作文庆贺招堤又添新景。席间,张瑛幼子、年仅十一岁的张之洞,竟也提起笔来,一气呵成,模仿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就了700余言的《半山亭记》,文中用“秋水澄空,红桥倒影”、“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沙明荷净,舞翠摇红”等佳句。张之洞从小在兴义府长大,学习,为贵州全省学童之冠。作《半山亭记》,张之洞名噪一时。此记全文,刻于安龙招堤畔之半山亭。

安龙招堤:贵州最佳荷花观赏地,张之洞小时候在此扬名

安龙招堤荷花6月荷花含苞待放,7月8月是赏荷的最佳时机。十里荷花,美不胜收。过牌楼即步入长堤,有溪水自堤下缓流。堤南是稻田,一片绿植直抵城厢;堤北是荷塘,水洁荷净,舞翠摇红。塘中曲桥回还,连缀5座赏荷亭。盛夏,数百亩荷花红绿相间,亭桥浮于花海,轻风过处,馨香袭人。

安龙招堤:贵州最佳荷花观赏地,张之洞小时候在此扬名

安龙招堤附近人文荟萃。安龙古城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建筑风格有清幽朴素的灰檐瓦舍,古色古香的青石小巷;明十八先生墓、丰同治年间回民起义领袖张林祥、 马河图合葬墓、南明永历帝故宫、明御校场、清代试院、武庙石碉等古迹,兴义府试院楹联众多,是贵州省唯一保存尚完整的封建时代科举考试场所。

安龙招堤:贵州最佳荷花观赏地,张之洞小时候在此扬名



欢迎关注小编,小编专门介绍贵州的风景、民族、人文、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