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后,六国的国王去哪了?

用户58366978727

秦王嬴政在先后消灭吕不韦、嫪毐等政敌,掌握秦国大权后,在李斯、尉缭等贤臣的帮助下制定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天下一统战略。从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启了长达10年的灭六国之战,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秦国灭六国的顺利进行,出了秦国国力确实冠绝天下外,东方六国内部问题重重、君王昏庸很有关系。

1、韩国地处中原,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完全没有发展空间,是实力最弱小、最早臣服于秦国的国家,到秦王嬴政掌权的时候,韩国只剩下都城阳翟一座大城了。韩国末代君王韩王安是个昏庸无能、首鼠两端的人,他先是畏惧秦国的强大上书投靠秦国,但当秦将樊於期兵败后又翻脸投靠赵国,觉得有赵国的支持秦国就不敢吞并韩国,面对李斯的警告不以为意,完全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当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率军攻韩的时候,韩国仓促应战迅速投降,韩王安被俘虏到陈县软禁。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不满秦国的统治发动叛乱,秦国为了根除祸患,将韩王安处死。

2、赵国自赵武灵王时起国力强盛,是对抗秦国的主要力量,但是国君昏庸纵有忠臣良将也难以挽回亡国的命运。赵国末代君主赵王迁宠信奸臣郭开,郭开贪婪无度收受秦国贿赂,诬陷赵国名将李牧、司马尚等人谋反,赵王迁竟然不辨真伪冤杀了李牧。李牧死后,赵国再也无人能够抵御秦国的进攻,于公元前228亡国,赵王迁被嬴政流放到房陵深山中。

3、魏国处在阻碍秦国东出函谷的咽喉要道,多年来是秦国的大敌之一,但是因为魏国多位君主依仗国力四处征战,大量削弱了魏国的实力,到魏国末代君王魏王假时期已经无力回天了。

要说魏王假有错的话就是过分依赖大梁城的城防工事和纵横交错的水网,坐困孤城,但是当秦国名将王翦之子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倒灌大梁城时,城破成为必然。公元前225年魏王假投降被王贲所杀。

4、楚国自春秋时代起就是天下强国之一,疆域5000里,带甲百万,地大物博。但是到了战国中后期,楚国国君更替出现问题,内乱杀戮不断,难以抵御外敌入侵,被迫多次迁都,大大挫伤了楚国的民心士气。

楚国末代君主楚王负刍也是弑君篡位,公元前228年,负刍的党羽杀害楚哀王,拥立负刍为王,因为得位不正,负刍一直难以完全掌控楚国,以至于被秦国抓住机会发动灭楚之战。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据称秦王嬴政将负刍贬为庶民流放西戎。

5、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古老的诸侯国,也曾国力强盛,但到了燕国末代君王燕王喜当政时期出了问题。燕王喜是一个缺乏战略眼光,好大喜功的人,面对强势的秦国不想着结盟自保,反而与赵国、齐国征战不休,劳民伤财,国力损耗巨大,面对秦国的进攻再也无力抵御。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策划荆轲刺秦功败垂成,燕王喜又听信谗言斩杀了太子丹以祈求秦国的原谅,可惜秦国灭燕决心已定继续进攻,燕王喜逃到辽东也没有躲过秦国大军的追击,于公元前223年被俘,在押解往秦国都城咸阳的路上死亡。

6、齐国因为盐铁之利一直是东方强国,拥有70余座城邑,国家强大。但是齐国末代君王齐王建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宠信相国后胜,而后胜是一个贪财无厌之徒一直收受秦国的贿赂,充当了秦国的帮凶。在后胜的建议下,齐王建放弃合纵,面对其他国家的求助无动于衷,坐看秦国消灭韩、赵、魏、楚、燕五国;另外齐王建不愿意作战,因此任用了一批文恬武嬉的臣子,不整军备战,国防废弛,面对秦国的进攻无力抵抗,迅速亡国。公元前221年,秦国王贲率军攻齐,齐王建在后胜力劝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后,秦王嬴政给了齐王建五百里的荒山野岭作为封地,最终齐王建活活饿死。


当狗容易做人难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表:1、灭韩。2、灭赵。3、灭魏。4、灭楚。5、灭燕。6、灭齐。

东方六国被灭后,六国的国王去向和下场分别是这样的:

1、韩王安:投降被俘,被软禁于陈县(今河南淮阳一带)。5年后,亡韩故臣韩国旧都新郑叛乱被平定。随后,秦始皇下令把并没有参与叛乱的韩王安处死,以绝后患。

2、赵王迁:投降被俘,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最终饿死山中。据载死时年方15岁。曾作如下亡国之歌:“房山为宫兮,沮水为浆。不闻调琴奏瑟兮,唯闻流水之汤汤!水之无情兮,犹能自致于汉江;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故乡!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余听不聪兮,敢惹秦王。”

代王赵嘉:赵王迁之兄。赵国被灭后,逃到赵国代地复国,被拥戴为代王,并与燕国共同聚兵抗秦,6年后兵败被俘不知所终

3、魏王假:投降被俘。关于魏王假的结局有两种说法:正史记载不详,只说秦军水淹大梁,俘虏魏王假,灭魏国,魏地设为秦国郡县。

而刘向所著的《烈女传》记载:“秦杀假”。据传,魏王假出降后,本人与魏氏王族全被秦军杀掉,只有信陵君魏无忌的族人得以逃脱。

4、楚王负刍:投降被俘。秦王政亲自前往樊口接受了负刍的纳降,并当面斥责其“弒君之罪”,被废为庶人。因为负刍本是楚幽王、楚哀王庶兄。楚幽王去世、楚哀王即位仅两个多月,就令党羽袭杀楚哀王,自立为王,所以有“弒君之罪”。

楚王启:楚王负刍之弟。楚国被灭后,昌平君熊启逃到淮南兰陵,被拥立为楚王复国,以长江为屏障,据吴越之地抗秦,后来被秦军所灭,楚王启自杀。

5、燕王喜:投降被俘。关于燕王之死,正史同样记载不详,但野史有传言,燕王喜被俘后,由王翦率军押往秦都咸阳。“途中,饥渴而死。”走一路没有管吃管喝,活活饿死和渴死了。

6、齐王建:投降被俘。对于齐王建正史中所述极多:齐王建在位40多年没有遭受战祸。任命舅舅后胜担任相国,后胜接受秦国间谍的大量金钱,就派很多宾客到秦国,秦国又给他们很多钱,这些宾客回来搞反间活动,劝说齐王不要于秦国为敌。因此秦灭五国时,齐国置之不理,视若不见。等五国灭亡后秦军攻入山东临淄,百姓没人反抗。于是齐王建投降秦国。齐人都抱怨齐王建不早与诸侯合纵攻秦,听信奸臣和宾客的话而亡国,唱道:“是松树?还是柏树?让王建住到共城的不是宾客吗?”

关于齐王建的最终下场则出自《战国策》:说是当初秦国大兵临境时,秦国宾客诱骗齐王建,称只要投降便赐他500亩封地,后胜也劝说不要抵抗。等齐王建投降后,为兑现赐地诺言,秦王政把齐王建安置在共地的500亩荒僻松树、柏树之间,令兵士看管,不允许供给食物,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


指动济南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公元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

1、灭韩

公元前231年,秦军大兵压境,韩国为了延续一线生机,割地向秦求和,献出了南阳全境。然而秦始皇没有给韩国任何机会,势在必得。占领南阳之后,第二年就命令内使腾灭了韩国,活捉韩王安,韩国灭亡。四年后,韩国旧贵族在新政发起叛乱,很快被平定,韩安王也在这一年被处死

2、灭赵

公元前230年,赵发生特大旱灾,秦就于次年发动对赵大举进攻。用反间计,重金收买赵国内奸赵王宠臣郭开在赵王面前造谣诬蔑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赵王竟不加分析即轻率罢免了李牧、司马尚,并将李牧杀害。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大胜赵国军队,占领赵国全境,俘获赵王迁。

对于赵王迁,秦始皇选择了将其流放房陵,赵王迁到达房陵后,住在一个茅屋里,没过多久就饿死了。

3、灭魏

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

4、灭楚

公元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攻楚国。王翦采取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楚军多次挑战,终不肯出。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项羽他爷爷)只好率军东撤。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在前,实施追击,大败楚军,杀死项燕。

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俘楚王负刍(芈姓,跟芈月沾亲带故),楚亡。

5、灭燕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行动最终失败,秦王政大怒立即增兵大举进攻。

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6、灭齐

公元前221年,秦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齐相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齐王建被送于共这个地方,饿死于松柏之间。这个贪图享受、丧失国家的亡国之君,得到应有的下场。


君之所见

秦始皇嬴政灭了六国后,并没有斩杀六国的国王与王族,只是把他们迁到了咸阳居住,国王一般都是单独软禁的。尽管六国国王没有被秦国杀,但是项羽进入咸阳后,西屠咸阳,我认为不仅嬴秦宗室被杀光了,六国王族也可能被项羽斩杀了。因为项羽要财富,不杀了这些有钱人,他如何抢走子女财货呢?

秦国内史腾带五万秦军灭韩,在新郑城下喊了一声“战还是降”?韩王韩安就带群臣出城投降了。韩国国王韩安被秦国安置在咸阳养老,不久韩国复辟,被秦军剿灭,韩安被秦国囚禁。赵国国王赵迁在李牧离军,赵军战败后,也是主动投降,秦王嬴政斩杀了少时欺负他的赵国贵族或者王族,但是赵迁被移至咸阳安置。赵国的继承者公子赵嘉逃亡代郡建立代国,后来被王贲灭掉,国王赵嘉战死沙场。魏国国王魏假在王贲水淹大梁后,献城而降,被安置在咸阳。

秦楚双方各六十万人大战后,项燕战死,楚国国王熊负刍率众投降秦国,被安置在咸阳,从此楚国正式灭亡。楚王负刍的弟弟昌平群被楚国贵族拥立为王,后来秦国将军蒙武攻破兰陵,昌平君自杀殉楚。燕国在灭国之际与代国赵嘉联合拒秦,又派出荆轲刺秦,结果荆轲被秦王斩杀,秦军攻灭燕国,太子姬丹被国王姬喜赐死,并献太子丹的头给秦国求和。后来秦将李信率军攻入燕国辽东之地,俘获燕王姬喜,送咸阳关押。

五国俱灭,偏安一隅的齐国开始准备抗秦,在西部集结大军防备秦军从三晋来攻。结果王贲从燕国率军南下灭齐,避开了齐军主力,秦军攻入临淄城内,齐人莫敢格斗者,于是齐王田建投降秦军,被秦军押送回咸阳关押。

秦朝灭亡后,项羽进入咸阳,他对嬴秦宗室不放心,于是全部杀光了。对于这些迁入咸阳的六国贵族,项霸王也没有留情,全部杀光,然后掠走其财富子女,又一把火把咸阳城给烧了。

《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秦始皇本纪》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大秦铁鹰剑士

秦始皇嬴政,是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霸主,也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君主,秦始皇在位期间,体现了铁腕般的政治手腕,登帝开始就铲除丞相吕不韦及长信侯嫪毐集团,并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帮助下,制定灭掉各诸侯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从前230年开始,秦始皇出兵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掉强大的齐国结束,仅用了10年的时间,秦国就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年仅39岁,就统一中国。秦皇嬴政消灭六国后,六位诸侯王到哪里去了呢?

在进攻各诸侯国之前,秦王嬴政先挑起各大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直到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遣大将内史腾出兵韩国,随后将韩诸侯王韩安俘虏。公元前226年,在新郑这个地方,前韩国王贵族发动叛乱,随后被秦王朝出兵平定,怒火中烧的秦王将韩王安处死。

公元前228年,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并打掉邯郸,将赵王俘虏。直到6年之后的公元前222年,赵国逃往代国的残余势力被彻底剿灭,连代王都被俘虏。并将赵王流放到房陵。到房陵后,赵王被软禁与城北茅草屋里,没多久,赵王在茅草屋里饿死。

公元前226年,秦兵出兵攻打燕地,燕王将都城向东迁移到辽东。公元前222年,燕国在辽东势力被剿灭,并将燕王俘虏。秦始皇将燕王“送入咸阳,废为庶人”,据野史记载,燕王随后上吊自杀。

公元前225年,秦兵挥师攻打魏国。秦王嬴政对魏王拖拖拉拉,反复无常的态度很是厌恶,怒火中烧的秦始皇下令,城破之日,就会将魏王就地处斩,在灭掉魏王后,王贲执行秦始皇的命令,除掉魏王。

公元前223年,秦军出兵扫清江南,将楚王俘获。楚王被冠以弑君(哀王)之罪,扁为庶人,之后史书再无记载。

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灭掉5国之后,派遣将军王贲于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袭击,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齐王建选择不战而降,随后齐王建被秦王流放于共,随后贪图享乐的齐王建饿死于松柏之间。


MrHope269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一统中国的伟业,在近十年的统一战争中,六国相继破灭,那么他们的国君们下场如何呢?

  

  一、韩王安

  韩国虽然灭亡了,但还有些韩国贵族逃跑了,去了新郑(今河南郑州东部),公元前226年,这些韩国残余的贵族,发动兵变,企图复国,结果被秦朝剿灭,而韩王韩安也因此成为不稳定分子,被秦始皇处死。

  二、赵王迁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打赵国,当时赵国守将李牧、司马尚奋力抵抗,可惜赵王听信谗言,斩杀了李牧,后来秦军攻破赵国都城,赵王迁被俘虏,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一路颠沛流离,饱尝疾苦。

  三、燕王喜

  公元前226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率军攻打燕国,用了半年时间,燕国的都城蓟城被迫,燕王喜被秦军活捉,燕国沦亡,而国君喜则被押入秦国大牢,下场也非常悲惨。

  

  四、魏王假

  公元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攻打魏国,韩国和赵国灭亡后,魏国也遭殃了,王贲引黄河、鸿沟的水灌大梁城,导致城内军民被困,水淹死城中许多人,魏王假投降,但为王假最终结局如何,司马迁在《史记》中没写,估计下场也不会好。

  五、楚王负刍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了楚国国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王负刍被俘,同时被贬为平民,后来秦军向江南方向进攻,彻底占领了楚国所有版图,楚国沦亡。

  

  六、齐王建

  正当这些国家一个个被灭时,齐国却隔岸观火,他认为秦国不会打他的,齐王建不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公元前221年,秦国攻打齐国,齐王建遵从国相后胜的建议,直接投降,而齐王被安顿在共地,秦国不给他提供食物,最终被活活饿死。


孙博士侃历史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发动了兼并6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的战乱局面。唐诗盛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那些被秦国灭亡的六国君主下场也各有不同,有的被处死了,有的则被俘虏,还有的被流放。

韩王韩安

他是战国七雄中韩国的末代国君,因为是末代的君主,所以没有后人给他上谥号,只称他为韩王安。公元前239年韩桓惠王去世,传位给公子安。韩王安即位时,韩国的国力早已经一落千丈,被迫对秦国称臣,但依然没能改变亡国的命运。公元前230年,秦将内史腾攻灭韩国,俘虏韩王安至咸阳。秦始皇本来不打算杀他,但是不久后韩国故地发生暴乱。秦始皇为了永绝后患,处死了已经身为阶下之囚的韩王安。韩国本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可见国家太弱,连其君主也被处置。

赵王赵迁

赵王迁在位时,赵国已经日落西山,面临着秦国的大举进攻,幸亏当时的名将李牧等人拼死抵抗才缓解了危难。《史记》记载秦人不能战胜李牧,于是收买了赵王迁身边的宠臣郭开,让他诬陷李牧。昏庸的赵王迁革除了李牧的军权,将他秘密杀害。李牧死后,赵国没落,赵军溃败千里。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将赵王迁流放到房陵而死(房陵本是楚国的旧土,在秦昭王时代被白起占领)

魏王魏假

公元前225年,秦国名将王奔(王翦之子)渡过黄河攻魏,围困大梁城。当时三晋之中的韩、赵均被秦国灭亡,只剩下魏国苦苦支撑。魏王假拼死抵抗,依然不能击退秦军,他在走投无路之下向秦国投降。秦军将他俘虏后带回咸阳,此后下落不明,也有记载说他被秦始皇所杀。从魏文侯开国以来至魏王假,前后共八代君主。

(战国早期形势图)


楚王熊启

公元前223年,秦国名将王翦统兵60万攻陷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昌平君自立为帝,是为末代楚王熊启。王翦趁势继续南下,攻击楚国残余。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楚王熊启一败涂地,最终兵败自杀。

燕王姬喜

燕国的末代君主,他执政昏庸而且没有远见。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秦军追击赵国残余力量到达燕国边境。根据《史记》记载,秦军用弓弩将赵国太子嘉与奶娘射杀而死,燕国人十分害怕。燕太子丹派刺客刺杀秦王失败,秦军因此兵临城下。燕王喜为了苟安,将太子丹杀死,秦军才暂时退去。公元222年,秦军在燕国东北部的辽东将燕王喜俘虏,燕国灭亡。

齐王田建

五国伐齐之后的田齐国已沦为弱国,等到齐王建即位时,国家更加地衰落。公元前222年,秦军灭燕之后从辽东顺势南下,攻击齐国中部。由于此前齐军的主力都被部署在西部边境,面对秦军的突然进攻,齐国国内乱作一团。懦弱的齐王建在公元前221年献上首都临淄城投降,齐国至此灭亡。

齐国是六国中唯一一个不作抵抗就被秦国灭掉的国家,秦始皇很看不起齐王建,于是将他流放到荒野,活活地饿死。


中外历史


秦始皇不愧为千古一帝!荡平六国就足以名留史册!接下来看看如何荡平六国?六国的王又有什么样的下场?

韩国在七国中国力最小,而所处地位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灭杀六国,必须先灭韩国。前230年内史腾灭韩,韩王安被迁禁于陈县。前226年,韩旧贵族发动叛乱,平叛后,为除后患,秦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前229年,秦两次伐赵,均被赵名将李牧所阻,故使反间计,迫害李牧!秦将王翦得以攻下首都邯郸!赵王迁被俘后,被流放房陵。日夜以泪洗面!

赵被秦灭亡后,素的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隔着个魏国!于是就决定灭魏先,再伐楚!公元前225年,秦名将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桓坚固,很难短时间被攻破,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三个月大战,城破!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

当时楚为中国南方大国,然大秦此时已无后顾之忧,有物力大量支援,能打持久之战!而楚王却怪楚将项燕怯战,派人催其与秦决战,后被王翦率兵直取寿春,楚王负刍被俘,因其庶出篡位,废为庶人,迁至西戎牧羊!

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王贲统帅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毫无准备,全齐上下竟无应战之兵。齐王建也不战而降。齐王建被送于共这地方,被活活饿死!






夏执子之手

秦灭六国后,六国君主两个被处死,两个被饿死,两个下落不明。

秦国用了将近十年时间,依次灭亡韩、赵、魏、楚、燕、齐。

韩国灭亡后,韩废王被迁出韩国旧地,但后来韩国贵族发动叛乱,被秦国平定,为避免再发叛乱,根除隐患,韩废王被处死。

赵国灭亡后,赵王迁被流放深山,最后饿死。

魏国灭亡后,魏王假被俘并处死。据称,秦灭魏时,魏王假顽强抵抗,王贲水淹大梁,破城后,杀之。

楚国灭亡后,楚王负刍被贬为庶人,下落不明。

燕国灭亡后,燕王喜逃到辽东被捉回,后下落不明。

齐国灭亡后,齐王建下场和赵王迁类似,被活活饿死。


五味社

六国的贵族都被迁移到咸阳,秦始皇为六国国王、贵族在咸阳北坂上按照六国原有的宫殿样式造了缩小版的宫殿以供六国国王、贵族居住。秦始皇并没有杀死这些六国国王贵族。

史记中相关的记载有:“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衤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这是六国国王安置记录。

“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天下豪富即是六国贵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