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地名起源之一——皇路的传说

苍山县三合乡的西半部,由南向北一拉溜有13个皇路,分别叫做栗皇路、吕皇路、大吴皇路、小吴皇路、任皇路、邱皇路、邵皇路、李皇路、刘皇路、杨皇路、王皇 路、徐皇路、赵皇路。原先有18个皇路,如今剩下13个,少了的5个是:田皇路、姬皇路、曾皇路、马皇路、柳皇路。田皇路由于田姓人家越来越少,清朝末年 改名为双庙后;姬皇路跟邱皇路合并了;曾皇路原先是大思想家曾子的故乡,现在还住着曾子的后代,跟李皇路合并了;马皇路由于会宝岭水库库区搬迁,变成了现 在的新村;柳皇路由于跟刘皇路几乎同音,叫了不长时间就改名叫刘庄了。

苍山地名起源之一——皇路的传说

要说皇路这一带,那是相当有名,连北京上海天南地北都知道一拉溜 18个皇路。这一带土地太肥了,撒上种子就长粮食,旱涝保收,历朝历代没闹过饥荒。这一带流传一句俗语:南京到北京不如皇路到兴明,可见这一带土地有多肥。

18个皇路的中心是大吴皇路,也就是说大吴皇路庄最大,人口最多。

为什么18个庄都叫“皇路”这个怪名字呢?这里边还真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宰相刘镛刘罗锅又被贬官回家,在家闲着无事,便到苍山刘皇路寻亲。刘皇路这个“刘”是汉末时期从山西“爪子”搬到这里的,当时从山西往 山东搬的时候,一共两支人:苍山刘皇路的老祖是老大,济南刘镛的老祖是老二。刘镛来到刘皇路就算到了家,可刘皇路的刘姓人家没敢认亲,因为刘镛正被贬着, 怕被株连罪名。虽没有认亲,刘镛也住了下来,拜谒了大思想家荀子的墓,还参观了大思想家曾子故里以及经学家匡衡凿壁偷光处。顺便说一下,刘镛宰相可不是罗 锅子,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那是六王爷之女看上他以后,他不想愿意故意装罗锅子,后来便传说他是罗锅子。你想他要是罗锅子哪能当上宰相,封建科举制度对相 貌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一日,乾隆爷在金銮殿上打盹,忽然想起多日不见的刘镛,他对刘镛的真才实学、为民请命的做法、治国平天下的韬略是非常赞赏的,派快马一直找到济南也没有找到。后来听说刘镛是到苍山寻亲了,乾隆爷便又动了再下江南的心思,于是带着随从太监来到了苍山。

苍山大地上多处留下了乾隆爷的足迹。迷龙——— 传说乾隆爷走到此地迷了路,所以后来村名就叫迷龙;县城北“龙衣庄”——— 传说乾隆爷走到此地热了,脱了一件衣服,后来便命名为“龙衣庄”;南桥镇的前十步村后十步村(石埠)——— 传说乾隆爷走到“糖稀湖”里去了,前走十步走不出来,后走十步走不出来,所以后来用“十步”给村子命名;文峰山东南石龙山,传说是乾隆爷亲自给起的名字。

乾隆爷从石龙山奔西泇河,上船后顺着泇河支流经向城到兴明来到了皇路一带。

这条西泇河的支流原来又宽又大,跟西泇河差不多,行得了大官船、运粮船,18个皇路都在河两岸。这条河历经世事沧桑,现在变窄变小了,但仍清流不断,一直南到汶河,直通京杭大运河。乾隆爷坐在船上,一边浏览水色山光,一边寻找刘镛。

在刘皇路西南、李皇路东北,有一个大水池子,十几亩一大片,里面种满了莲藕。时值夏天,莲花盛开,白莲、红莲千娇百媚,乾隆爷见了,甚是欣喜,便驾船一头扎进了莲花池。

乾隆爷欣赏着美不胜收的莲花,心情大好,兴正浓时,恰遇一女子驾船采莲。只见这女子面似红莲,白衣绿裤,杨柳细腰,真乃天女下凡。天下人都知道乾隆爷本一 风流天子,见如此貌美女子,不可不见,便叫人招致前来,女子跟乾隆爷对面一见,见乾隆爷没安好心,便驾船逃去,乾隆爷急追。

莲花丛中,七扭八拐,女子不见了。

乾隆爷便在此地微服私访,一边寻找刘罗锅,一边寻找那位美若天仙的女子,但哪里还能找得到。

这便是皇路一带的一段美丽的传说——— 皇路皇路,乾隆皇帝走过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