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受待見的閨女成爲家裡的頂樑柱|心理諮詢

當不受待見的閨女成為家裡的頂樑柱|心理諮詢

圖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在中國農村和城鎮普遍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這種傳統觀念支配下的教養方式給諸多女性帶來難以言喻的心理創傷。諷刺的是,她們在多帶情感虐待色彩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獲得世俗意義的成功,漸漸成為原生家庭的頂樑柱,而那些被父母視若珍寶的兒子們渾渾噩噩者則不在少數。悲哀的是,奮力拼搏的碩果往往無法幫助她們實現從“棄兒“到“寵兒”的角色反轉。女兒們在原生家庭中與父母、兄弟之間的互動充滿情感的張力,她們往往會發現以世俗成功戰勝性別歧視,獲得平等對待的企圖經常是黃粱一夢,固有的家庭系統不時逼迫她們成為被迫奉獻的孤獨者,邁出情感的沙漠迎來綠洲真是一輩子的修煉。

當不受待見的閨女成為家裡的頂樑柱|心理諮詢

在男尊女卑觀念嚴重的家庭中,不只是核心家庭中父母對女兒存在情感忽視現象,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擴展家庭成員對孫女(外孫女)的冷漠和忽視也並不鮮見。他們會毫不掩飾地說:“誰叫你是個女孩呢?”或者“女孩家和弟弟爭個啥啊?就不知道讓讓弟弟?”。長期的吃喝穿用、家務勞動、依戀需求等各方面的區別對待將被遺棄、無價值的自我評價滲進孩子的人格,延續至成年。她們心底總會有一種聲音反覆告訴自己:“我不可愛,我不夠好!”。

童年時,她們給人的印象是善解人意、心靈手巧、努力頑強,這給她們最終取得物質意義的成功(例如,有車有房、事業有成)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她們始終持有一種固有信念:“總有一天爸爸、媽媽會因為我的成功對我刮目相看!”。成年後,她們卻痛苦地發現,成功並不能改變父母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始終很難擺脫為兄弟“服務”的命運,個人財富經常會給兄弟做嫁衣裳,哪怕後者是好逸惡勞之徒和“啃老族”。她們的付出在父母眼裡似乎永遠是能者多勞、理所當然、手足情深。“弟弟娶妻、哥哥買房,難道作為姐姐(妹妹)借點錢也斤斤計較?”這種說辭會使她們感到永遠和父母失去了情感聯結,當她們的付出被雙親視為道德義務時,再次印證了她們在雙親心中的分量太小了。帶著這種糟糕的感覺,她們亦步亦趨地被迫成為奉獻者,畢竟,和父母撕破臉,帶來的傷害或許更難承受。類似事件一再發生後,她們漸漸地放棄爭取父母同等對待的企圖,心中升騰出永難消除的孤獨感。她們會鄙視異性兄弟的無能和依賴,又嫉妒他們竟能不費吹灰之力獲得父母無條件的愛,羨慕他們毫無危機、知足常樂、悠閒自在。

當不受待見的閨女成為家裡的頂樑柱|心理諮詢

父母不是感覺不到女兒心中的幽怨和不滿,他們有時會條件反射般地將陳年舊事輕描淡寫,試圖把隱藏的情感傷害化作雲煙,以維持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往往會使用三種防禦機制,一是否認,二是合理化,三是道德化,他們否認曾經說過傷害女兒的話或者乾脆說根本不記得有這回事。合理化則是稱重男輕女是很普遍的現象,普遍就不值得大驚小怪。最厲害和最慣用的手段則是道德化,用孝道訓教攻擊女兒嚴厲的超我(重男輕女環境中長大的女性往往非常強烈的自罪感、內疚感)。曾經經濟拮据的父母經常會帶著一副可憐相聲討:“我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這多半是事實),為你們沒有享受一天福,真沒想到你會這樣埋怨父母!”。和父母的互動經常會使女兒們的情感掙扎,思維凌亂,難以將血親依戀、內疚情緒和雙親忽視的事實做一個清晰和理智的分離,產生神經症性內疚(超過正常範圍的內疚)。例如,父母們確實過了太多苦日子,養成過度勤儉的消費方式,而女兒買一件價格稍高的衣服都會感覺不舒服,彷彿這是對父母的背叛。在家庭系統裡,父母掌握至高的話語權(生你養你),使得不善言辭的女兒將針對父母的憤怒轉而攻擊自身(不應該那樣對待父母),意識層面對父母的過失持諒解、敏感和同情的態度,潛意識裡又有太多的憤怒難以消化。

家庭中體驗到孤獨感,她們經常會到人際關係(朋友、同事)中尋找慰藉,對他人的小恩小惠感恩戴德。人們有時會感到奇怪,一貫獨立和謹言慎行的女強人有時會向一個並不太熟悉的人和盤托出內心的苦楚。用南希·麥克威廉斯的話說:“即使心理上很堅定,面對敏感的傾聽者時,也難免敗露深藏的愁緒!”

(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機構觀點)

歡迎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