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醫生:對尿蛋白、潛血、肌酐的誤會,常常讓患者陷入危險

雖然目前腎病的發病率已經超過了10%,幾乎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慢性腎病患者,但人們對腎病依然有很多誤會。

腎病醫生:對尿蛋白、潛血、肌酐的誤會,常常讓患者陷入危險

誤會一:腎病會自行好轉

腎臟損傷是不可逆的,不存在“自行好轉”的情況。

那些所謂的“自愈”案例,是因為腎臟受損很輕的時候,及時消除了病因。比如在腎炎初期將炎症反應抑制好,尿蛋白、潛血等自然會消失。這裡對炎症反應的抑制,可能是人體自己悄悄完成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那些已經遭受損傷的腎細胞又被修復了。

這個誤會給我們的啟示是:積極治療才是正確的態度,僥倖心理任何時候都不要存在。

腎病醫生:對尿蛋白、潛血、肌酐的誤會,常常讓患者陷入危險

腎病治療界有一個說法:在整體治療效果中,藥物只佔40%,60%是日常調理的作用。

這個說法雖然不太嚴謹,但也與事實相去不遠。

可惜大部分患者都將“去醫院治療”當成了腎病治療的關鍵,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尋找醫院和專家上,無異於扔了西瓜去找芝麻。

腎病醫生:對尿蛋白、潛血、肌酐的誤會,常常讓患者陷入危險

誤會三:療效是通過化驗單數據反映的

對於慢性疾病來說,治療效果是一個綜合的內容,化驗單數據的變化只是其中一部分。

比如,復發頻率、復發時的病情程度、對藥物的敏感性等,這些並不能從化驗單上得到體現,卻是治療效果的重要內容。

上面三條是腎病患者常見的誤會,你認為哪條最危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