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是怎样从蛙变成蛇的

《祖先》解读(上)

女娲是怎样从蛙变成蛇的

读易中天中华史《祖先》,在某个时刻,有读人类简史的感觉。

当然,只是感觉。易中天先生的推理,主要集中在人文领域,没有跨学科展开。

这本书一开头就设置了个悬念:女娲不应该是蛇的形象,应该是蛙,青蛙的蛙。之所以变成蛇,是因为有人做了手脚,有人搞阴谋。

什么阴谋呢?

作者一步步论证。

第一步,女娲不是中国的创世神。

女娲是怎样从蛙变成蛇的

因为她本身就有身体,造人时不像上帝那样,呼啦一下就完成了,而是很辛苦,造了人之后还要管人类的生活,比如补天,更像是一位母亲。

没有终极创造者,或者终极者没有神格,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

第二步,从女娲上溯到伊甸园、夏娃

既然女娲不是第一个女人,那比她更早的是谁呢?

既然从文化意义上推导,就要打破东西方界限。作者认为更早的是夏娃。

夏娃是女娲的前身。

夏娃是少女,少女长大之后成了母亲,就是女娲。

表面上,两者读音相似。还有人说伊甸园,在东方就是新疆和田,古称于滇,读音也差不多。

实质上,这从文化上说明了原始社会的发展。

女娲是怎样从蛙变成蛇的

上帝为什么造了两次人,先造亚当,又用肋骨造夏娃?

这代表了人类进化的两个阶段。

亚当还是“类人”,或许已经脱了一点毛,有了人的特征,但还把性作为一种生殖本能。

而夏娃更进一步,把性变成了生活,成为了真正的人。

所以,偷吃禁果的是夏娃。

这就是发展的阶段:起先是生殖变成了性,然后是性变成了爱情,爱情异化为婚姻,婚姻产生了家庭,家庭构成了氏族,氏族变成了部落和部落联盟,最后又产生了国家。

第三步,女娲登场,体现了生殖崇拜

夏娃是少女时代的女娲,女娲是成熟阶段的夏娃。

夏娃代表蒙昧时代,女娲代表野蛮时代,或者说,母系氏族阶段。

有例为证。

在法兰西西部到俄罗斯中部之间,有一条绵延1100英里的“维纳斯环带”。出土的这些“维纳斯”,都是乳大、臀肥、性三角区明显的陶制品。

女娲是怎样从蛙变成蛇的

在中国,半坡遗址、红山文化遗址同样如此,而且大量出现了描绘有青蛙、鱼的花纹,同样是来自于生殖崇拜。

毕竟,生存是第一要义。

生与死的秘密,似乎都在女人身上。

所以,各个民族的早期神,清一色都是女神。

这么看,女娲更应该在伏羲之前,更应该是“蛙”的形象。

那么,是谁做的手脚呢?

文中猜测,八成是鼓吹男权社会伦理纲常的家伙。

因为母系社会之后,男人开始掌握话语权,他们不会容忍女人置于他们前边。

因为忍受不了父系社会,所以嫦娥奔月了。

女娲是怎样从蛙变成蛇的

而月宫里面,就住着一只蟾蜍。

而且,这个月亮,就是被女娲举在手中的。

是为证据。

作者这样总结:夏娃代表原始群,意义是“从猿到人”,形象表现为裸猿;女娲代表母系氏族,意义是从自然到文化,形象表现为鱼、蛙、月亮;伏羲代表父系氏族,意义是从“母爱到男权”,形象表现为鸟、蛇、太阳。

那么,男人是怎么与女人进行文化争夺的?我们伟大的先民创造了什么样的璀璨文明?且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