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初期,纳粹德国打胜了那么多战役,为何一场斯大林格勒会战就元气大伤?

专打屁儿虫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系人类命远和世界前途的一次决战。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在战役某些阶段,双方投入兵力二百多万,坦克两千辆,飞机两千三百多架,大炮和迫击炮两万五千门,在广大地域展开激烈战斗,反复拼杀。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血战。结果苏军大获全胜,希特勒遭到空前惨败。

苏联红军充分利用巷战的有利条件,仅用一个集团军,大约六、七个师的兵力就牵制和消耗着德国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和第四坦克集团军。在1943年9月和10月两个月中,苏军只有五个步兵师渡河增援,而德军却投入了不少于二十七个步兵师和十九个装甲旅的增援部队。其第一线师,常常伤亡达到百分之七十,一个连队只剩下三、四十人。德军的有生力量和机动部队几乎消耗殆尽。许多德国官兵纷纷哀叹,通向斯大林格勒的道路是“死亡之路”。
大力提高苏军现代化程度并完善红军的军事学术是斯大林格勒会战获胜的另一个显著特点。1942年1月19日一20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发起反攻。在进攻的当天中午,便将各坦克军和坦克集团军投入作战。由坦克兵少将罗金指挥的坦克第二十六军,五天推进了一百四十多公里,攻占卡拉奇市,并和坦克第四军一起,与从南面进攻的坦克兵少将沃利斯基指挥的机械化第四军会师,完成了对德国鲍罗斯重兵集团的合围。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战斗经验证明:只有当各坦克兵团进行密集作战并实行同一编制时,苏军才能顺利地战胜敌人。这些坦克集团军由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并配有加强兵器,但不能编入步兵兵团,因为步兵兵团只会束缚坦克部队的机动。苏军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军事学术的完善对以后打败德国法西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战役中,德军被歼三十三万人,其中被俘九万一千人;以鲍罗斯为首的二十四名将军全被活捉;加上整个顿河、伏尔加河地域的战斗,德军总共损失一百五十万人,三千五百辆坦克,一万二千门火炮,三千架飞机,是对希特勒的致命打击!希特勒不仅丢光了夏季攻势中用巨大血本换得的一点成果,而且在苏军趁势发动的全面冬季攻势中又遭到巨大失败。苏军解放了三百四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大片国土;打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削平了德军伸向莫斯科的尔热夫—维亚兹马突角;在库尔斯克一带,则打出一个威胁德军中部和南部战线的突出阵地。从此,德军的战略主动权永远丢掉了。

通过这次打击,德国损失了如此之多的兵力兵器,使得希特勒的整个战略地位和战争机器彻底动摇。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重兵集团,上自元帅下至士兵全部覆灭。如此空前的惨败事实,大大动摇了法西斯侵略国的士气民心。德军师长斯列米尔被俘后哀叹白己的命运说:“我快六十岁了。我在德国军队里服务了四十年,但这种失败却没有见到过。”德国将军韦斯特法尔心有余悸地回忆道:“斯大林格勒的灾难对德国人民和军队的震动不小,使他们感到害怕。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么大的部队落得这般可怕的下场。”

通过这次打击,彻底震撼与动摇了法西斯阵营,加深了这个阵营内部的军事危机与政治危机。希特勒的帮凶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对苏参战,原是想从胜利中分吃甜头的,而现在却把最精锐的师团和最好的装备丢失在斯大林格勒。他们眼见希特勒大势已去,开始自寻出路。总之,斯大林格勒一战,使第三帝国从其军事侵略的顶峰上急转直下,一落千丈,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了,由此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诤闻军事


苏德战争期间,纳粹德国打胜了那么多场战役,为何一场斯大林格勒会战就让其元气大伤?其实这个问题按战役数量去衡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一场1万人参加的仗可以叫战役,而一场1000万人参加的仗也可以叫战役,所以虽然前面那是无数场战役,但从实际对双方的影响上,确实都赶不上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何重要?

要弄清楚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何重要,就还是要弄清楚桃花石杂谈曾经反复说过的二战究竟是为何而打。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其实就是能源。二战的核心其实就是德日意这几个后发的发达国家因为自己发展所需要的能源被美苏英法等先发国家所控制,使其发展处处受制于美苏英法,进而使德日意的发展陷入瓶颈。所以这几个国家才会去挑动民众,发动对外入侵战争。

了解了这个核心,对于理解二战很多进程都会有很大帮助,比如德军为何要投入重兵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又比如日本为何要南侵东南亚。具体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苏双方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双方重兵云集斯大林格勒,但其实双方真正的争夺焦点却是高加索地区的油气田,因为这些油气田才是德苏战争真正的胜负手。

上图就是高加索地区油气田的分布,其中绿色为油田,红色为气田,而如果德国得到了这些油气田,可以说在普鲁士统一德国之后始终困扰德国的发展瓶颈就会迎刃而解,德国将拥有完全超出其需求量的油气资源储备,再凭借其当时在世界上领先的科技水平和人口素质,可以说不单苏德战争的胜负已定,而且后期即使美国参战,恐怕也很难最终战胜德国了。

斯大林格勒的位置,就位于高加索油气田边上

但要占领这些油气田,不解决掉在这些油气田北部屯集的上百万苏军是完全不可能的。而苏军的屯集地,就是斯大林格勒。所以这才是苏德双方共同在斯大林格勒集结数百万军队进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为实际上双方真正争夺的是高加索油气田,而高加索油气田正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的胜负手,对于苏德两国来说更是如此,而这才是苏德双方都在此地下了血本,此战决定了苏德最终胜负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兵力规模

因为这里是不折不扣的二战胜负手,所以苏德双方都在这里把所有能够用上的兵力全都用上了。

1943年斯大林格勒激战正酣期间,一名苏联红军士兵在斯大林格勒中央广场挥舞红旗

在这里桃花石杂谈还要再说明一点,尽管我们平时说欧洲东线战场会说是苏德战场,但其实当时参战的国家却远不止苏德两国,在德国方面还有大量来自其它国家的仆从军队。而在决定两个阵营生死存亡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几乎所有德国的仆从国军队也都投入了战场之中。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轴心国方面总共出动了大约104万军队,其中德军至少40多万人,意大利军队则有至少22万,匈牙利军队20万,罗马尼亚军队14万,另外还有大约4万来自西班牙等没有公开参战的国家的“志愿军”。而苏联方面则投入了至少114万军队,以保卫自己国家的能源生命之源。

德国空军轰炸斯大林格勒时拍摄的照片,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市区中在轰炸后升起的浓烟

在装备方面,轴心国方面先后出动了至少30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2万多门大炮,而苏联方面则先后出动了接近5000辆坦克,3800多架飞机和将近3万门大炮。

一名苏联红军士兵押送一名德军士兵前往战俘营


而战役最终结束时的伤亡数字就更能说明为何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就元气大伤了。斯大林格勒总共使轴心国军队伤亡约86万人,其中阵亡和被俘人数至少达到50万,而其中承受最大伤亡的就是德国军队,阵亡和被俘人员相加大约有30万到40万,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军队的伤亡也分别达到了10万人左右。而这些伤亡数字几乎占到了轴心国二战在整个东线军队的四分之一。所以此战过后,轴心国在东线的军事实力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仅仅从兵员和装备的角度就已经出现了绝对不足的情况。

被俘后的德军元帅保卢斯

而苏联的伤亡情况尽管更加惨重,总共有110万人伤亡,其中阵亡和失踪人数达到了47万多人,但苏联的人口基数在当时比轴心国相加还要大出很多,而且是本土作战,兵员恢复很快,所以对于苏联来说虽然也损失惨重,但却并未伤筋动骨。


所以在斯大林格勒之战过后,苏德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德国败局已定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桃花石杂谈


我是“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龙舞风行,从1941年六月苏德战争爆发,在半年时间里,德军一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歼灭苏军几百万,按照战前制订的作战计划,德军将计划中要消灭的苏军全部消灭,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计划。

但是,苏军不仅没有任何减少,反而比开战时更多了。

原因很简单,德军严重错算了苏军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和物资补充能力。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很快进行了战争总动员,国家所有的物资和工农业生产力全部优先用于国防,加上苏联丰富的人力资源,兵源源源不绝,大批武器装备被生产出来。

而德国最大的战略失误,是战争总动员的太晚。

希特勒毕竟是靠选举上台的国家元首,为了不降低普通德国人的生活水平,以保证自己在国内的支持度,他迟迟没有进行战争总动员,一直到1943年,战争形势明显不利的时候,德国才进行战争总动员,但是为时已晚。

苏联依靠广阔的国土,庞大的资源,众多的人口,完全不怕和德国打消耗战,而德军的兵源物资补充能力远远不如苏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第六集团军被全歼,总计伤亡约25万,加上仆从国军队,总计伤亡约85万。

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伤亡约113万,损失远远超过德军。

不仅如此,就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的同时,在莫斯科方向,朱可夫指挥苏军发起勒热夫-维亚兹马战役,苏军先后参战兵力达190万,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进攻德军。德军在防御大师莫德尔的指挥下,以劣势兵力大败苏军,将近一年的战役,苏军伤亡超过百万,朱可夫收获其军事生涯最大败仗。

但是就是这样的两场战役,就使得德军元气大伤,而苏军损失是德军数倍,却夺得了战争主动权。

这就是苏联战争潜力的巨大优势,也是德国未能及时进行战争总动员的最大恶果。

关注“麻辣战争”头条号,关注世界军事分析。


麻辣战争


德国的闪电战是一把快刀,但并非真的锐不可当。

看看法国吧,在1939年是纸面上欧洲第一陆军,论装备和战力还真是有两把刷子的。


德国呢,3个月就把法国干掉了,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玩过许多游戏的话,国家间的战力划分可以有刺客,坦克,战士。

法国本来以为,德国会和一战一样,正面一寸寸土地和自己争夺,这是战士与战士的对决,何况法国还有诸多盟友。

但是德国有了闪电战,总参谋部分析出了法国军事部署的弱点,装甲部队用最快的方式切入法国本土,空军不停扰乱法国的部队增援。

法国被一刀捅死,刺客信条.闪电战。

法鸡没有苏联那么大的国土,巴黎和边境离不了多远,不能像苏联一样空间换时间,血薄被秒,

德国也想用这样的刀去捅苏联,皮太厚了,没捅死,苏联可以说是这个副本里最皮糙肉厚的坦克。

庞大的国土提供的战略纵深,社会制度提供的战时经济,两倍于德国的人口。

一旦和苏联耗上还没有一击必杀,失败就成了必然。

斯大林格勒,就是这把快刀折断的地方,不论之前德国失误多少,在大局面下,德国仍然是压制苏联一方的,暂时。


但是在斯大林格勒赌上的可是数十万德国精锐部队,损失了这些,德国的士气跌落,要重新补充这些人员空额和装备空额需要近1年的时间,但是补上的军队也不会有那些身经百战的飞行员,狙击手,坦克手更强悍了,而苏联人,本土作战并且拥有更多的兵源,补充更快。

突然有几十万主力的伤亡使得德国停下了攻势,而停下了意味着闪电战破产,就像鲨鱼无法游动。


本来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国就可以单方面挨打了,但是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神来一笔把冒进的苏军干掉了大半,给库尔斯克战役创造了机会,但是这场战斗也不过是德国纸面的胜利。

剩下的都是士兵用生命在为他们的第三帝国续命了。


历史区的哈士奇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施了"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和仆从国军队五百五十万人,三千七百辆坦克,四千九百架飞机,四万七千门各种口径的大炮。一百九十艘军舰实行"闪电战”入侵苏联。规模之大史无前列。德军分成三个集团军群,一路向列宁格勒,中路向莫斯科,南路向明期科,斯模棱斯科进攻。由于希特勒发动闪电战,苏联红军被迅速击退损失了四百万军队。但是随着战线拉长,德军闪电战失去作用双方开使拉锯战。进入冬际严寒的天气和日益坚强的守军使德军攻势减弱,莫斯科战役歼灭德军五十万,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于是德国改为重点进攻,试图占领斯大林格勒攻占高加索油田。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是重要的石油,粮食和重工业区。苏德两方任何一方控制此地都会撑握战争主动权,双方投入了大量战争资源ⅰ。在以斯大林格勒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展开战略决战。斯大林方向轴心国部队五十个师‘,直接攻城的有十三个师十七万人。苏联斯大林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有一百二十个师人员损失严重。防守斯大林格勒城的第六十二集团军和第六十四集团军只有九万余人,一千余门火炮,一百二十辆坦克。一九四二年九月十三日攻城巷占开始保占斯将军第六集团军从北门突击,霍特第四装甲集团从城南推进。苏联红军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六十二集团军和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六十四集团军接受保卫城市任务。双方开始逐街逐屋争夺。苏联士兵平均活不过一天,军官平均活不过三天。工人修理坦坦下线即上战场连油漆都没来得及涮,瞄准具都没有安。一九四三年冬季德军适应不了严寒天气,补给断绝。苏联红军由朱可夫将军统帅一百一十万人三千多架飞机,一万五千多万大炮,数千辆坦克的强大战略预备队从东北和东南发动进攻构成"铁钳攻势”。德军虽然占领了百分之八十的地方,但终免不了覆灭命运。被围德军三十三万被歼灭,保卢斯元帅以下二十二个将军九万余士兵投降。德国最精锐的军队覆灭从此元气大伤。苏联武器兵源补充大于德军数倍,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美国参战,美英空军炸毁德国百分之七十以上工业基地,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国灭亡。



关东侠客


这个问题差不多就等于如何看待斯大林格勒战役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对于这个问题德军名将曼施坦因(他在当时的的战场处于重要的地位并起了重要作用)的评论比较中肯。

那就是俄国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场战役是决定性的转折。因为这场战役挫败了德国人花了巨大血本组织起来的42年攻势(此时的德军己无力发动像41年那样的全面攻势),而且完整地消灭德军的一个重兵集团。这对德国这样的战争本钱不雄厚的国家来说是灾难的(法国德国当时都是欧洲中等强国,而俄国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并最终成为了超级大国),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一度使得德军南翼乃至整个东线都有崩溃的可能。

而既便是苏军在战役后期的错误,让曼施坦因击败了瓦杜丁的部队。斯大林对于这个败仗己经很坦然了,因为苏军己有了战胜德军的信心。本来俄国人多底子厚,对于战争的准备至少比德国人更认真,是没理由连续吃败仗的。但可惜在战争初期德军打仗更厉害,一定程度上正是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拙劣表现刺激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看过华西列夫斯基回忆录的都知道,华西列夫斯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反攻阶段安排的实施重点突破的机械化军军长,他就私下写信给斯大林断言反攻会遭到惨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反映了当时苏军普遍的失败心理。而斯大林格勒巨大的胜利,则表明苏联庞大的人力,资源,工业产能已经成功地转化为由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等一大批优秀将领所领导的强大的方面军,是成熟而可畏的战争机器。连曼施坦因这样的德军皎皎者都把苏德战争的目标修正为一个僵局,力争打出一个有利的和谈。

一个有利的和谈其实是能做到的,首先斯大林格勒这个大败仗很大程度就是德军自己搞砸的。德军先盲目目乐观,分兵搞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两个目标,分散使用了自己的第11集团军,没有保持可靠的预备队部队。它把重兵集团长期投入巷战,用仆从国军队掩护自已的侧翼,希特勒甚至亲自兼职A集团军群司令。这些作死行为坑了第六集团军。但德军并非不堪一击,相反它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能和苏军硬扛的强军。对比苏军,德军在空军、雷达、制导武器等领域优势更大。所以西方盟军是长时间在北非,意大利方面进行军事行动。他们并不是不知道由法国至北德平原这一线才是给德军致命打击的地方。他们是非常清楚德国是一个和苏联旗鼓相当的战争巨人,存心让他们拼个两败俱伤。

但德国要想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和谈,那么此前被初期成功的冒险所掩盖的许多重大的错误做法必须改正。这不仅包括更全面的战争动员,还有受激烈反对的种族政策和称霸欧洲的野心。但由于当时德国的政冶体制,最后是以暗杀希特勒密谋政变的形式表现出来。


飞毛腿154908437


出现一场战役而扭转力量对比的原因有以下四点:1,双方经过一年半的的鏖战,损失都非常大,特别是苏联。二国对损失的补充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大为下降,哪一方受大的损失,弥补损失都将越来越困难。2,苏军正是从43年初左右开始,逐渐领会了战争的精锐,作战能力、指挥能力都呈现大幅提升的态势,且不管是陆军装备还是空军装备都逐渐跨过了临界点,数量优势不断得到加剧。3,德国战争动员政策实质过晚,43年初还未步入战时经济。导致大量损失的人员、装备和物资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4,随着逐渐走向44年,美英的战略轰炸的加剧(光牵制的高炮部队和人员,就达几万门高炮和总数100~200万人员),突尼斯的失败加意大利战事的开始,德国不得不把本应支援东线的力量转用他处,甚至把东线的部分主力撤离(43年8月的警卫旗队师,第3战斗机联队等)。5,从43年下半年开始,德军不得不为即将到来的美英欧洲登陆做准备了,东线所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少。

由于以上原因,自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让人感觉到是东线转折点,德军逐渐越来越不行了。


探测卫星A


这个实际上就是物质总量最后发挥了作用,而且也渡过了那个点!德国在战争一开始利用自己的质量优势,迅速的击溃了苏联的军队,最后将战线推到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但是他物资储备不足的缺点并没有被克服,他没有拿下苏联的石油产地!而苏联则在英国和美国的援助下,在后方重新建立起了国防工业,质量也比战争之前都要高一些,最后从这里面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在苏军手里,最后压倒了德军的质量优势。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与苏军鏖战了很长时间,南线德军的血已经快流干了,最后等到曼施泰因被派到南线要解围的时候,只能集结起接近一个集团军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就说明德军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接近了极限。而一旦保卢斯的军团被彻底消灭,30到四十几万人的兵力缺口很难在短时间内维持下来,南线的局势就迅速的溃烂,而南下的溃烂也会导致中线和北线的困难,这些都是一体的。虽然末日泰因利用苏联军队的素质差距在哈尔科夫打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但是他无法对抗苏联源源不断的兵源,无力回天!


帝国历史观察者


苏德战争初期,德国人取得了大量的胜利,这些胜利并不是轻松得到的,苏联红军的抵抗一直很顽强,被包围的军队不断努力战斗,突破包围,在包围圈内的部队一直打到弹尽粮绝才投降,德国人的损失也很大,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用意大利部队保护侧翼,证明其兵力已经出现不足的情况。德国人抱怨说冬天阻止了他们攻占莫斯科,其实就是从侧面反映出,战争激烈到只能运输必须的武器弹药,连必须的冬装都送不过去。德国人总是说损失很小而苏联红军损失惨重,很可疑,有人说德国人严谨,我想提一个问题,美国人说大量援助了苏联,可是在德国人的各种回忆录中没有发现大量击毁苏联美式装备的记录,那么,是谁在撒谎?


傻客气


小国和大国的区别。国力不对等。

毕竟苏联和德国军事上是没有代差的,小国只能一直胜,不能有一次失败,有一次失败就是毁灭性的。

日本和美国也有这问题。珍珠港后日本也挺厉害,美国是节节败退,但一次中途岛海战后,虽然那时候美国还没有缓过劲来的,日本海军却彻底就不行了,中途岛后日本海军就没有了太大作为了。

日本和中国对战,这个问题也有。但中国和日本军事上有代差,缺少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所以没有出现元气大伤的现象。但就这样,日本在中国也是被拖的不行。别过高估计日本的能力,我们大国有时是很难理解小国思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