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有意报恩儿子却背后插刀,马鸿逵是如何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的

军阀马鸿逵作恶多端,在网上可谓臭名昭著,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的父亲马福祥却是位民族英雄式的人物,在调解民族矛盾、化解边疆危机上立有大功,被誉为西北“和事佬”。

马福祥解决边疆问题总能让中央放心,地方满意,可是在处理家事上却总是力不从心。马福祥只想报当年发迹之恩,却没料到竟差点酿出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老爹有意报恩儿子却背后插刀,马鸿逵是如何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的

如果去掉马鸿逵,他们这一家可谓满门忠烈。左宗棠当年为了在北西强化儒家思想,鼓励回民参加科考,马鸿逵家族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崛起的。

在西北宗教权利大于一切,宁夏马家军的始祖马千龄虽是河州著名富商,但却没有任何宗教职务,他们家族要发迹只能走科举之路。马福祥及其二哥马福禄从小进私塾苦读四书五经,但最热爱的还是舞枪弄棒。

光绪六年,马福禄在京殿试被赐武进士后,留在神机营当差,后又回家搭理家族产业。光绪二十一年,西北再次发生叛乱。马福禄奉命组织团练,在平乱中立有大功,被甘军统领董福祥视为左右手。战后马福祥被恩准参加武科考试,以武进士身份随哥哥驻防山海关和永平府一带。

老爹有意报恩儿子却背后插刀,马鸿逵是如何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的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马福禄在正阳门与联军血战时不幸中弹牺牲,由于儿子马鸿宾尚在年幼,所以部队交给了弟弟马福祥。马福祥后来飞黄腾达,但始终不忘二哥马福禄的恩情,一直将侄子马鸿宾带在身边。

马鸿宾年少老成,能文能武,而且十分孝顺,因此深得叔父的宠爱。马福祥对马鸿宾的偏爱却引来了亲儿子马鸿逵的不满。马鸿逵从小就不断给堂兄找麻烦。马鸿逵任骑兵营长时,马鸿宾已是统领了,但马鸿逵依旧敢指使手下与堂兄的部队搞摩擦。

马鸿逵虽然不服气,但毕竟还是兄弟,双方都不愿意撕破脸。他们之间矛盾的爆发源自马福祥调任绥远都统时。马福祥不仅保举马鸿宾做宁夏镇守使,还将自己所有的部队都留给了侄子。

老爹有意报恩儿子却背后插刀,马鸿逵是如何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的

马福祥这样做很明显是为了报恩,告诉所有人他没有任何欺负二哥家孤儿寡母的意思。可是马鸿逵却不理解,他只知道堂兄抢了本该属于他的东西,并公然与之决裂。

1924年,受内地军阀逼迫,马鸿逵率部从绥远撤至宁夏,可马鸿宾哪里敢放他进来。马鸿逵被迫驻扎在宁夏边缘,由于靠近沙漠,而且又时值隆冬,部队补给极为苦难。

马鸿逵本来就认为堂兄是鸠占鹊巢,如此一来就只有拼个鱼死网破。不过好在最后经人说和,马鸿宾拿出10万块军饷,才没上演手足相残的悲剧。

老爹有意报恩儿子却背后插刀,马鸿逵是如何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的

1931年,马福祥向中央保举马鸿宾做甘肃省主席,马鸿逵做宁夏省主席。民国时甘肃是大省,马鸿逵因此埋怨父亲不公。要不是马鸿逵被南京调往山东,双方少不了要大打出手。

马鸿逵继承了父亲善于投机的天赋,深得南京中央的信赖,而马鸿宾却因不善言辞,与上层关系薄弱,最终渐渐失势。

1832年马福祥去世后,马鸿逵不断对堂兄开展打击报复,先是限制堂兄部队驻扎地,后是不给发饷发粮,最终还是家中长辈出面调解才缓和。

老爹有意报恩儿子却背后插刀,马鸿逵是如何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的

​玩阴谋不是马鸿逵的对手,因此屡屡受挫,但在抗日战场上马鸿宾却因不耍心眼,在绥西给予日军以重挫,成为回民抗战的楷模,反观马鸿逵在抗战中几乎没有任何功劳。

马鸿逵心胸狭窄,精于算计,虽然最终成了宁夏真正的土皇帝,但也只是表面风光。败退大陆后,马鸿逵惨遭台湾抛弃,本想跑到美国安度晚年,却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姨太太与他闹离婚,儿孙为挣家产竟将他告上法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